祝紹誠
摘要:世界各國都把國家公園作為自然資源和生態保護系統的有效形式,是開展相關科研、科普、全民休閑等活動的重要場所。聯合國千年生態評價體系認為,生態系統服務是指人類從生態系統中直接或間接獲得的利益,直接價值是指生態系統直接生產的產品,生態系統服務是生態系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間接價值是指生態系統對環境的支持和維持,氣候調節、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難以商業化的功能。本文選擇大熊貓國家公園為研究對象,研究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在數量上有變化,在空間上和時間上有變化,利用 Invest模型對大熊貓公園4種功能進行了評價,例如生物多樣性、水土保持、水源涵養、防風固沙等,提出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保護的政策建議,在國家公園自然生態系統具有原真性的基礎上,對各類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保護和服務功能進行評價,有助于科學把握自然生態系統的內在規律,增強自然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條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關鍵詞:生態系統服務功能;Invest模型;大熊貓國家公園;重要性評估
1引言
中共十九大提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體系”,這一理念進一步明確了國家公園制度在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天然生態系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物質基礎和空間載體,生態文明建設在十九大報告中被提到了超越以前的高度。國家公園自然生態系統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水源涵養功能、水土保持功能、生物多樣性等多種服務。國家公園在經濟社會建設過程中具有重要生態安全保障作用,當生態保護力度加大,分區管控政策不斷完善,國家公園戰略不斷實施時,通過對國家公園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評價,為嚴格生態保護、推進分區管控提供了數據支持和科學依據。本文對各地區自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協調發展提出了一種新的思路。
以完善國家公園生態保護政策法規、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有效保護國家公園資源、實現生態可持續利用和發展為目標,進行了對策研究,利用現代化 3S 技術對各項環境生物信息進行動態監測,依據監測資料結果,提出科學的防護措施(楊立彬等,2018);我國國家公園應借鑒美國成熟經驗,并結合自身現狀,建立志愿服務體系,完善志愿服務管理機制,規范志愿服務管理流程,制定多樣化的獎勵和激勵機制,提供完備的法律保障(詹晨,2020);強化科研支撐,推進國家公園自然資產確權及資源本底調查(張碧天,2019);建立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國家公園協調管理機制,政府各部門分工協作不斷規范現場環境管理(楊立彬,2018);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保護地體系迫切需要與改造管理體制相結合(吳亮,2019);科學編制規劃,嚴格管理,強化實施監督;鼓勵公眾參與,強化科普宣傳(張同升,2019)。
本文以MA分類體系作為評價依據,構建國家公園自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指標體系。并選擇大熊貓國家公園2000年、2006年、2012年和2017年MODIS數據作為數據源,利用批量處理軟件進行鑲嵌、去異常值,使用ArcGIS對遙感影像進行疊加統計和裁剪,評估研究區內的凈初級生產力(NPP)。
2研究內容
①以聯合國千年生態評估系統 MA 分類體系作為評估依據,從生物資源、景觀環境資源和自然資源角度將國家公園的生態服務功能分為 4 類,構建評估指標體系。
②采用 ArcGIS軟件對 NPP數據集、土壤環境、氣象、 DEM和高程數據集進行預處理,得出植被多年植被凈初級生產力平均值、土壤可蝕性因子、年平均降水量因子、月潛在蒸發因子、年平均氣候侵蝕力因子、坡度因子、地表粗糙度因子等,計算水源涵養能力指數、水保能力指數、防風固沙能力指數、生物多樣性維護服務能力指數。
③利用Arcgis將各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能力指數的柵格數據重新分類,并用能力指數值的大小將其分為三個重要等級。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的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防風固沙等功能為基礎,對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行單因素評價。
④在分析研究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數量變化、空間分布和時空變化特點的基礎上,結合研究資料,從水源涵養、水保、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防風固沙四個方面,提出了大熊貓國家公園保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相關政策建議,并結合國內外相關政策研究現狀,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3研究結果
本文對國家公園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行評價,引入生態學中的凈初級生產力定量指標法,即NPP定量指標法,主要數據來源于MODIS影像數據,雖然數據易獲取,但目前國內研究其參數極少。本文將研究區2000-2017年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及生物多樣性等生態服務功能的評價結果按重要程度進行分級,并對其驅動力進行分析,再加上研究區綜合生態服務功能分區,更客觀地反映出該四個自然生態系統在生態空間上的平衡與協同作用,從而對該四個自然生態系統的生態服務功能進行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1]楊立彬. 基于"圈層結構"規劃的濕地鳥類棲息地生境營造研究——以好運角旅游度假區大天鵝科普郊野綠地為例[J]. 林產工業, 2018(7):62-65.
[2]詹晨、李麗娟、張玉鈞. 美國國家公園志愿服務管理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 世界林業研究, 2020, v.33(04):107-113.
[3]張碧天, 閔慶文, 焦雯珺, et al. 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與韓國智異山國家公園的對比研究[J]. 生態學報, 2019, 39(22).
[4]吳亮, 董草, 蘇曉毅,等. 美國國家公園體系百年管理與規劃制度研究及啟示[J]. 世界林業研究, 2019(6).
[5]張同升. 中國自然保護地有效管理的思考[J]. 中國土地, 2019(8).
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