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秋
(南京國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42)
“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是政府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的重要依據,是今后五年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工作的行動綱領[1]。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目標、基本思路、主要任務均須通過一系列規劃指標進行量化。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既是對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價的依據[2],也是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3]。
本文通過分析江蘇省10個城市“十三五”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規劃的共性指標和特性指標的特征與異同,總結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指標體系設置經驗并梳理存在問題[4],結合“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新形勢、新要求[5],提出市域“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指標體系構建的建議,為市域“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工作提供參考。
江蘇省各市在制定“十三五”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規劃時,均參考國家和江蘇省“十三五”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規劃的指標體系。通過梳理江蘇省10個城市“十三五”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規劃指標體系,分析發現,江蘇省“十三五”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規劃大部分指標被納入到各市指標體系中,即共性指標,主要包括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標率、地表水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的比例、細顆粒物(PM2.5)濃度、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以上比例、生態紅線區域占國土面積比例等環境質量、生態系統方面的指標。此外,江蘇省各市根據自身區域生態環境實際情況,制定了區域性特征指標,分為環境質量、污染減排、生態系統、污染治理、全民參與、環境經濟6個方面。
(1)環境質量指標方面,農業較為發達的地區如南京設置了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達標率指標,沿海地區如連云港、南通、鹽城均設置了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指標。
(2)污染減排指標方面,各市普遍沿襲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等指標,區別在于部分地區采用削減率、部分地區采用排放量來衡量污染物減排成效。個別地區如鎮江和泰州設置了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比例指標,這是對江蘇省在煙粉塵、重金屬減排方面要求的延續和細化。
(3)生態系統指標方面,自然濕地保護較好的地區如蘇州、鹽城設置了自然濕地保護率指標,擁有岸線且保護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地區如南通、鹽城設置了自然岸線保有率,這也與不同城市的具體情況相適應。
(4)污染治理指標方面,指標數量和指標內容與省級指標相接近,部分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對指標進行了調整或分解,如南通市將污水處理分解為市區污水處理率、縣(市)城市污水處理率、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村莊污水集中處理率4個具體指標。
(5)其它方面,部分地區設置了公眾環境質量改善滿意度、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削減率等全面參與和環境經濟指標,豐富了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指標體系內容。
各市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指標在繼承江蘇省“十三五”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規劃指標體系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市級情況及數據可獲得性共設置指標40項,涵蓋了環境質量、污染減排、生態系統、污染治理等方面,做到指標可量化(表1)。

表1 市域區域性特性指標統計
生態環境機構、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使分散的生態環境保護職責與隊伍逐步統一[6]。污染防治攻堅目標責任狀、“點位長”等制度確保環保工作在最高層面得到強力推動,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指標早日實現。
江蘇省各市“十三五”規劃指標重點關注水、氣等環境質量領域。根據《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長江生態保護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此外,生態環境部門新增了減排二氧化碳和應對氣候變化等職責[7]。目前的指標體系中基本未考慮上述因素,“十四五”規劃指標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十三五”期間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顯著成效[8],減排載體和減排空間逐漸減小,“十四五”期間空氣質量改善任務艱巨,水環境質量實現穩定達標面臨挑戰,土壤固廢風險仍需重視,生態環境質量距離目標還有差距,這些給十四五規劃的目標值設定帶來一定困難。
針對市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指標設置存在問題,“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指標體系應堅定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9],面向美麗中國建設目標,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10],貫徹“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生態理念,進一步削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溫室氣體排放強度,保持環境質量向好趨勢,保障生態環境安全,確保空氣和水環境質量穩定達標,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