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靖
(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山西 太原030013)
原發性痛經指在經期前后或行經期間出現的規律性、節律性的小腹部疼痛,該病在我國具有較高的發生率,調查顯示,我國原發性痛經的發生率已達92%[1],并且有不斷升高的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和工作。既往臨床治療該病以止痛藥品為主,但具有長期效果欠佳、不良反應較多的缺點[2]。本科室在治療該病過程中發現中醫藥治療可以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故本研究探討自擬溫宮止痛湯治療原發性痛經寒凝血瘀證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診于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科的原發性痛經寒凝血瘀證患者6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0例。對照組平均年齡(28.7±5.6)歲,平均病程(12.5±2.7)年。治療組平均年齡(27.6±6.3)歲,平均病程(11.6±3.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制定:癥見經期或經期前后下腹部疼痛,伴有腰酸,肛門下墜疼痛,甚至疼痛難忍,以上癥狀呈現周期性,婦科檢查排除生殖器器質性病變[3]。②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寒凝血瘀證制定:主癥為經行前后及經行時小腹冷痛,得溫痛減;次癥為月經量少,經血色暗,畏寒,手足欠溫,面色青白色;舌色暗有瘀斑瘀點,脈弦緊或沉緊;主癥具備,次癥具備兩項或兩項以上即可診斷[4]。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18~36歲;患者平素月經周期規律;能理解研究全過程,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有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害及其他嚴重的器質性疾病者;不能按時服藥者;3個月內參加其他藥物研究者。
1.5 終止研究、脫落標準 研究過程中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者;依從性差,不能按時服藥者。
2.1 對照組 給予布洛芬緩釋膠囊治療。布洛芬緩釋膠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3062)口服,每次0.4 g,每日2次。經前4 d至經后4 d服用,共治療3個月經周期。
2.2 治療組 給予自擬溫宮止痛湯治療。自擬溫宮止痛湯組成:熟地黃15 g,當歸15 g,黨參片15 g,黃芪20 g,白芍15 g,茯苓15 g,白術15 g,柴胡10 g,川芎10 g,甘草片6 g,吳茱萸15 g,肉桂15 g。中藥沖劑(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每日1劑,早晚分服。經前4 d至經后4 d服用,共治療3個月經周期。
3.1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痛經癥狀積分改善情況。痛經癥狀積分標準見表1。

表1 痛經癥狀積分標準
3.2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小腹疼痛和其他伴隨癥狀消失,停藥3個月經周期后未見復發;顯效:小腹疼痛顯著緩解,伴隨癥狀緩解或消失,不影響生活工作,疼痛積分改善大于1/2;有效:小腹疼痛較前緩解,疼痛積分為原來的1/2~3/4;無效:腹痛及其他癥狀無改變[4]??傆行剩?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痛經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痛經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痛經癥狀積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原發性痛經寒凝血瘀證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癥狀積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原發性痛經寒凝血瘀證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癥狀積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積分 治療后積分治療組 30 11.45±4.21 4.28±2.12△▲對照組 30 10.92±3.15 7.28±3.08△
(2)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原發性痛經寒凝血瘀證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目前,原發性痛經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現多認為該病主要與前列腺素、血管升壓素、縮宮素、β-內啡肽等激素水平有關[5],同時運動、情緒、壓力等因素也對該病有著重要的影響[6]。原發性痛經屬于中醫“月水來時腹痛”“經行腹痛”“吊陰痛”等范疇。中醫認為,疼痛病機無外乎“不通則痛”“不榮則痛”兩端,而該病在臨床以“不通則痛”多見?;颊哂捎谥T多原因感受寒邪,寒凝于胞宮,使氣血瘀滯、脈絡不通,導致疼痛發生。目前現代醫學治療該病以藥物鎮痛為主,但治療效果欠佳,因此本科室發揮中醫藥優勢,自擬溫宮止痛湯治療原發性痛經。
自擬溫宮止痛湯主要由吳茱萸、肉桂、熟地黃、當歸、黨參、黃芪、白芍、茯苓、白術、川芎、甘草組成。方中吳茱萸歸肝經,可溫肝經而散寒邪,肉桂溫陽散寒通經,二者共為君藥,使寒邪得祛;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補血活血、通絡化瘀止痛;黨參、茯苓、白術、甘草取四君子湯之意,益氣健脾化濁,更助全方活血散寒之功;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溫經散寒、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之功效?,F代藥理研究發現,肉桂含有的肉桂油成分可影響子宮肌細胞內的鈣離子產生,抑制縮宮素對子宮產生的過度收縮[7];當歸、黃芪含有的多種有機酮類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促進損傷組織恢復的作用[8];川芎可降低經期子宮前列腺素水平,抑制前列腺素引起的子宮平滑肌收縮,從而改善子宮平滑肌供血,最終達到止痛的目的[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痛經癥狀積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自擬溫宮止痛湯治療原發性痛經具有明確的療效。研究表明,中醫治療該病具有較為明確的療效,如萬安霞等[10]運用加味溫經湯治療痛經患者51例,療效明顯優于西醫治療組,朱美文等[11]運用痛經方治療原發性痛經亦取得了明確的療效,充分證明中醫藥在治療痛經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