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涵 秦昌才
摘 要:在健康中國背景下,健康人力資本引起了學者們廣泛的關注,食品消費對健康人力資本有重要的影響。本文對食品消費和健康的關系進行了綜述,梳理了食品消費與健康的內在機制,分析了關于食品消費的研究,將其分類為食品消費結構、代際互動、食品安全,助力于發揮食品消費促進健康人力資本的作用。
關鍵詞:健康人力資本;內在機制;食品消費
食品消費關系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食品消費在健康人力資本的投資、積累和代際傳遞過程中具有重要性。Fogel從“消費—營養—健康”這一作用機制對食品消費同健康的關系進行了解釋,即福格爾型健康人力資本。新形勢下,研究食品消費與健康的關系,對推動健康中國、健康優先戰略具有必要性。目前,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食品消費與健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本文綜述了食品消費的相關文獻,并提出對我國未來發展的建議。
1 食品消費與健康:理論基礎與作用機制
在健康經濟學研究的文獻中,研究食品消費對健康影響經典的人物是福格爾(Fogel),食品消費與營養水平提高所帶來的健康人力資本的提高為Fogel型健康人力資本。食品消費和營養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的作用機制,宏觀層面表現為緩解饑荒和提高人均壽命,增加參與勞動人數的比率和勞動時間的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經濟增長[1]。Fogel以歷史數據對英國的研究驗證了在一定時期經濟增長源于此機制,并且這一機制對其他發展中國家也會起作用。而Grossman[2]認為健康源于健康投資,王弟海等[3]遵從“消費—營養—健康—產出”這一作用機制,進一步說明了收入增加會使健康投資、營養水平提高,進而健康水平提高。微觀層面表現為降低由營養不良導致的發病率,增強人的體魄(如改善身高體重比),生病時間會減少,提高個人勞動生產率,進而提高個人收入水平。無論從宏觀方面還是微觀層面來看,食品消費對健康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 食品消費研究的不同視角
2.1 代際差異下的食品消費
人口老齡化發展導致居民食品消費受到影響,代際互動使食品消費更為復雜。生命周期假說說明人口對一國的消費結構具有重要的影響,為了健康,大多數老年人在家就餐,這導致與食品消費關聯程度最高的是年輕人,老年人則最低[4]。事實上,老齡化、代際互動和食品消費之間有深入的理論聯系,劉建國等[5]從空間視角上考慮老齡化—健康消費—經濟高質量發展。兒童身體健康不僅是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更與其成年后的健康、預期壽命、生產力等密切相關。母親監管能力越強,子女營養健康類食品消費量越多[6]。祖輩作為留守兒童的看護人,其受教育程度較低,隔代溺愛通過監護人的管教以及孩童不健康食品消費行為的鏈式中介作用對孩童身體健康有負面作用[7]。程立超[8]從代際差異的角度,研究發現畜肉類消費增量與身體質量指數(BMI)增量呈正相關,這解釋了20世紀70年代與20世紀60年代相比收入水平提高,其超重和肥胖人口比例迅速上升的現象。
2.2 食品安全的相關研究
關于醬油、食醋、畜產品、生鮮等食品的安全性已有不少的研究,醬油中含有的鐵元素作為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這使醬油的安全與人的健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非洲豬瘟疫情對肉類消費尤其是豬肉消費產生了沖擊,豬肉、牛肉、羊肉價格波動具有關聯性,消費者對豬肉的消費更謹慎。實際上,消費者與商家的信息不對稱;消費者營養認知的缺乏;食品生產和加工存在安全隱患等都影響食品安全性。近些年對于食品安全認知、購買意愿的分析多起來,賈小芳等[9]研究成年人對包裝食品、營養成分表及核心營養素的關注情況,為營養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學依據。有學者認為決策精準和理性與消費者食品安全決策有關,后疫情時代網購食品增多,網紅食品安全的管控是重點。
2.3 食品消費結構的合理性:基于不同食品類別的研究
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食品所含營養素含量,分別對畜肉類、食用油、飲料類、有機食品等進行研究。
(1)關于食品消費結構合理性與變化的研究。食品可分為動物型和植物型食品,由于動物型食品含有大量高脂肪和膽固醇,不加節制食用會增加腫瘤和冠心病的患病率。李哲敏[10]指出不同國情下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能力不同,食品消費結構與經濟發展階段相對應。改革開放后,人們的食品需求從溫飽向營養健康變化,食品消費結構由單一型向多元化發展,由以植物型為主向動植物型食品并重的食品消費模式轉變。人們熱衷于綠色食品,但是,有機食品可能含有添加劑,并不能保證健康。劉弘等[11]以2002年上海市居民為研究樣本,研究表明,上海市居民飲食結構不完全合理,動物型食品消費量增加,居民肥胖率增多。其中,豬肉攝入量所占肉類比例較高[12]。
(2)關于食用油的研究。近年來發生了從“動物油—植物油”為主的變化,食用油過量與不足、反復使用問題仍存在。馬云倩等[13]指出消費者的營養認知水平越高,食用油消費越健康。
(3)關于飲料類的研究。食用添加糖大量存在飲料中,攝取過多會導致齲齒、超重和肥胖等發病風險。液態奶的研究由城市消費者轉向農村消費者,烏云花等[14]以農村消費者為研究對象,發現液態奶營養價值、安全性與奶類消費的關聯性。消費者購買飲料時應了解零蔗糖和零糖的區別,應盡量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入。當前,飲料從最初的強調好喝,到看重功能性、健康,這是很多消費者選擇蘇打水的原因。
(4)關于健康食品類消費的研究。在可持續消費背景下,健康食品作為可持續消費的主要領域,越來越得到學者們的關注。有學者從健康食品消費助推策略的角度進行了綜述,疫情后很多人開始更加注重養生以及消費綠色產品,水果以及蔬菜等消費開始得到大幅度提升,從而促進消費升級[15]。
從上述研究看,沒有研究證明任何單一的營養成分可以成為人體完全的保護性因素,合理膳食會減少慢性疾病的發病率。
3 結語
“食品消費—營養—健康”是食品消費對健康人力資本影響的經典作用機制,盡管食品中營養素含量是食品消費影響健康的最終因素,但是這幾方面都會對健康產生雙重(促進與損害)影響:食品消費結構—健康;食品安全—健康;代際互動—健康。目前,對于健康人力資本的影響效果的研究很多集中在經濟增長、勞動生產率、收入水平等方面,有關健康人力資本的形成機制并不深入,本文只闡述了食品消費與健康人力資本的作用機制。事實上,傳統意義上的生活必需品消費包含衣物消費、食品消費、住房消費、交通消費等方面,醫療也逐漸成為生活必需品,都對健康人力資本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由于衣、食、住、行、醫療涉及到跨學科問題,指標選取需要進一步考量,未來可以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食品消費的研究對于中國的現實意義尤為突出。一方面,中國擁有龐大的消費群體,經濟的增長使得人們對于食品的需求提升。另一方面,后疫情時代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進一步提高。未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促進食品消費結構升級;合理膳食,加強健康飲食模式的探索,對父輩、祖輩、兒童進行合理膳食的引導;優化消費大環境,提高消費信心。
參考文獻
[1]FOGEL R W.Economic Growth, Population Theory, and Physiology: The Bearing of Long-Term Proces-ses on the Making of Economic Polic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3):369-395.
[2]GROSSMAN M.On the concept of health capital and the demand for health[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2,80(2):223-255.
[3]王弟海,崔小勇,龔六堂.健康在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基于文獻研究的視角[J].經濟學動態,2015(8):107-127.
[4]曹靜,冉凈斐.老齡化背景下城市居民消費結構變動趨勢及優化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20(19):40-43.
[5]劉建國,鐘先鵬.老齡化視角下健康消費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J].統計與決策,2021,37(5):65-70.
[6]王輝.父母對未成年人食品消費結構的影響[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34(4):265.
[7]劉貝貝,青平,肖述瑩,等.食物消費視角下祖輩隔代溺愛對農村留守兒童身體健康的影響:以湖北省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19(1):32-46.
[8]程立超.食品消費的代際差異:基于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的實證研究[J].南方經濟,2009(7):26-35.
[9]賈小芳,李天童,王志宏,等.我國成年居民包裝食品消費率及營養成分表使用狀況分析[J].中國食物與營養,2020,26(6):44-48.
[10]李哲敏.近50年中國居民食物消費與營養發展的變化特點[J].資源科學,2007(1):27-35.
[11]劉弘,郭常義,高圍,等.2002年上海市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J].環境與職業醫學,2006(6):457-460.
[12]王志宏,張兵,王惠君,等.2015年中國15省(自治區、直轄市)18~59歲居民肉類消費模式現狀[J].衛生研究,2019,48(1):1-8.
[13]馬云倩,李淞淋,王秀麗,等.營養視角下的農村居民食用油消費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以四川農村居民為例[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20,19(4):421-430.
[14]烏云花,烏云,于童,等.農村消費者對乳品質量與安全的認知及其對消費的影響:以內蒙古科右前旗液態奶消費為例[J].中國畜牧雜志,2020,56(11):195-198.
[15]趙川,劉富璽.當前消費經濟的特點及促進消費政策的分析[J].現代營銷(經營版),2020(9):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