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友



“在我們的由拉斯達爵爺創始的城市里,每個人都心胸寬廣,遍地出產橡膠和肥豬,也盛開著惜塘花。海浪輕撫著明媚的沙灘,海里遍是珊瑚,山上掛著水簾子一般的瀑布。”這是泰國南部董里府的座右銘。在這里,沒有曼谷、清邁大城市的喧鬧,也沒有蘇梅島、普吉島那般豐富的海島旅游資源,但她獨特的魅力無不彰顯著:董里,就是“懂你”。
海島,迎風別有韻
如同其他泰國沿海地區,董里也擁有著自己特色的海島風景。
最有名的是克雷登島(Kradan Island)。克雷登島是公認的泰國最美麗的島嶼之一,共分為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屬于朝邁國家公園(Hat Chao Mai National Park),另一部分屬于私人領地。
橡膠林、椰子種植園與海灘,賦予了克雷登島獨特的色彩。天堂海灘和陽龍海灘被譽為董里最美的海灘。浪聲滔滔,椰風徐徐,天高云閑,水清沙幼,細沙綿延數里,漫步上面,宛如踩在細白的白面里。沿岸有著絢麗多彩的珊瑚,使其成為最佳的深潛點。每年2月份,一場浪漫盛事便在這片海底下進行,美麗的熱帶魚在珊瑚中穿梭,新人們在碧藍的大海深處交換誓言。因此,克雷登島也被稱作“愛的島嶼”。
而在附近的穆島(Koh Muk)上,有著一塊“翡翠”,鑲嵌在這片大洋中。
從董里出發,乘著長尾船,在海上享受半個小時的海風吹拂之后,來到穆島的一處洞口前,在導游的指引下,抓著繩子按順序游泳前進,經80米左右的泳程之后便豁然開朗。白色的沙灘中鑲嵌著一汪清澈翠綠的水潭,洞穴頂部灑下的陽光在水面上閃耀著,沙灘周邊紅樹林的點綴,給這片大海戴上了精致的裝飾。在翡翠洞的水潭中暢游一番,享受這世外桃源般的體驗。
如果說克雷登島與穆島稍有嘈雜,那奈島(Koh Ngai)便是真正屬于“一個人”的地方。奈島,被當地人稱為牙島,這里沒有喧囂的人群,連船只也很少,有的是銀白色的沙灘,綿延500多米的珊瑚礁,果凍般透徹的海水。在奈島上靜坐一天,在銀白色的沙灘上,聽濤聽風,看紅日東升,殘陽西下,將沙灘與浪花染上不同的顏色……
克雷登島的浪漫,穆島的奇幻,奈島的平靜與美好,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島嶼,讓董里擁有獨特的海島魅力。
董里歲月,現世靜好
從曼谷華南蓬火車站出發,夕發朝至董里。到了周末,精彩的夜在董里拉開序幕。
董里火車站非常寧靜,然而到了周末夜晚,這里便換了樣子,成為熱鬧的夜市。夜市的規模還比較大,都是當地的特色小吃,逛夜市的也多半是當地人,游客比較少,這更富有本地特色。這里不僅有地道美味的海鮮,還匯集了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喝著山嘎啤酒(Singhabeer),吃著馬沙文咖喱,聽著街頭藝人在路邊演唱泰國歌曲,獨享董里這份恬淡的生活。
相較于熱鬧的董里火車站,坐落于干當縣的干當火車站則安靜許多。火車站整體建筑為明黃色,屋頂是芥末黃與褐色交錯的廡殿頂,角柱以精美的雕花板作裝飾,保持了它原有的獨特性,像是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在車站一側是一個復古的咖啡廳,更為這里添了幾分恬靜的氣息。
這座火車站于1913年4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是泰國最古老的火車站,也是安達曼海岸的最后一站。過去,干當火車站用于與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進行商品運輸服務,也曾有直達干當碼頭的鐵軌。夕陽西下,在斑駁的鐵軌上,依稀看見昔日來來往往的貨車,載著貨物與人們的向往,去往遙遠的地方。
而離干當火車站不遠處,有一座以許心美命名的紀念館與其遙相呼應。兩者共同向我們講述著董里府曾經繁榮的故事。
華人許心美,被譽為“泰國橡膠之父”。橡膠樹種植受制于英國殖民地政策僅在馬來西亞種植。據傳,許心美借助赴馬考察之機,秘密尋到一株膠苗,藏在皮包之中,攜之過關,在泰國土地上種下了第一棵橡膠樹,使“綠色的金子”成為泰國源源不斷的財富。董里也因此成為泰國橡膠產業的起源和重要生產基地。
至今那第一棵橡膠樹仍舊屹立在紀念館面前。當高高的橡膠樹枝梢的紅葉凋落不久,那一顆顆深藏在葉叢里的橡膠果便皺起它那黛綠的皮,自動爆裂,把橢圓形的橡膠籽彈出來。墜落下來的橡膠籽滾落在屋頂上的聲音,撒落在泥土上的細微聲響,似乎在講述著董里的往事。
似識,而別開生面
一般來說,對于坐落在普吉島與甲米之間的董里府,游客只是把它作為前往周邊群島的過路站和中轉站。董里,也不爭不搶,在119公里長的海岸線邊上安然悠閑地上演著自己的故事。在董里,喜歡去島上游玩的人可以跳島游,而喜歡在董里城里游玩的人,可以走街串巷,于不經意間,與她似曾相識,而又別開生面。
開啟董里的正確方式,必須是早餐。董里,是一個為早餐而“癡迷”的城市,凌晨四時的董里早已煙火繚繞,人們成群結隊地前往茶餐廳、老式咖啡館和街頭小吃攤,享受著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
許心美給董里帶來了泰國最早的橡膠產業,這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人們凌晨兩點便開始割膠,四點多就開始吃一天之中最重要的早餐。而歷史上包括許心美在內,董里很多人口是中國潮汕、閩南移民,這深深地影響了董里早餐的風格。
以白灼、鮮蒸輔之蘸料為主從而保留住海鮮本身鮮美的做法會讓你想起潮汕風味,蒸蝦餃、腸粉、油條、炒河粉等甚至會讓人懷疑是否來到了廣東。部分餐廳還能見到福建風味的米糕、芋頭粉等。
但是最有粵式菜精髓的是董里老街上的脆皮烤肉。5種香料制成的腌料抹在隔山肉上,烤制一個多小時,出爐時已是深紅色,香汁淋漓,而且皮脆肉嫩、入口即化,配上一份肉骨茶,享受這美好的早晨。可以說,粵式早餐稱霸了整個董里。董里人對于早餐的重視程度,與廣東人對于早茶的喜愛如出一轍。坐在董里老街的茶餐廳,依稀之中,聽到幾聲粵語閩南話,似乎置身于閩粵了。
吃完早餐,搭上嘟嘟車,沿途游覽董里城。
基督教風格的董里教堂,由水泥調色呈現出黃色的大樓建筑,寧靜地看著百年來各種儀式在這里上演;香煙繚繞的中式廟宇,時不時有華人或中國游客虔誠地祈禱,向著遠方的故土傳達思念;儒艮雕塑大轉盤上雕刻著潔白純凈的海牛,佇立在董里城大道,祝福來來往往的人們;夕陽西下,來到5公里長的彎月形海灘巴格曼海灘,在銀白色的海灘上擁抱余暉的溫暖;華燈初上,古老的董里鐘樓上的泰式雕塑亮起了金光,為城市增添古老而又神圣的氣息。
董里是一座移民城市,在歷史中構建了如今多元的文化,如同它的座右銘所說的“心胸寬廣”,是一座包容性極強的城市。董里總是能讓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中國游客在別開生面的異域中,找到似曾相識的家鄉氣息。這興許就是董里能“懂你”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