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霞
摘 要:音樂節奏教學的四大基本要素即音樂旋律、音樂節奏、音色以及和聲,音樂節奏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學好音樂基礎節奏是學生感悟音樂以及體會音樂魅力的關鍵,更是小學生日后學好音樂的基礎。因此,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將音樂節奏教學轉變為游戲教學,通過輕松、有趣、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有效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關鍵詞:游戲教學;小學低年級;音樂節奏教學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音樂訓練一般都先從節奏訓練展開,通過節奏訓練,讓學生有基本的音樂節奏感知以及具備基本的音樂技能和音樂要求。而低年級的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基本是通過做游戲,因此,將音樂節奏教學變為游戲教學,可以通過有趣、生動、形象的方式,讓學生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能對音樂節奏產生極大的興趣,為以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音樂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低年級游戲節奏教學的意義
1.符合學生的性格特點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游戲教學是符合其成長發展規律的。由于學生年齡小,其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做游戲。因此,在教學音樂節奏時,將枯燥無聊的音樂符號轉變為有趣的節奏訓練,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肢體動作的加入,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感官,通過動作激發學生的節奏記憶。通過游戲教學,引導學生感知音樂的節奏,并完成音樂節奏的再現。讓學生在掌握音樂節奏的同時感受音樂的魅力。游戲節奏教學的開展,以輕松、有趣的方式調動了學生,而且符合該年齡段學生的性格特點,并為日后學生的音樂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有利于學生的音樂認知
小學低年齡段學生的認知記憶從無意識記憶逐漸轉變為選擇性記憶,對簡單的或者有特征的事物會優先記憶。因此在進行音樂教學時,需要加強音樂節奏的辨識度。讓學生建立形象化的音樂節奏,有效地提升學生對音樂節奏的辨別能力。將游戲教學加入音樂節奏教學,可以將音樂節奏與具體實物連接,幫助學生建立音樂認知系統,讓學生對音樂節奏的辨識可以抽象、形象地連接起來。通過肢體語言以及神態表情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有特征的記憶與認知。還可以讓學生通過音樂節奏,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有效地促進學生感知音樂節奏,促進學生的音樂審美以及樂感。
二、小學低年級音樂節奏教學策略
1.融合情景,提升學生節奏感知能力
音樂來源于生活,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知音樂節奏。通過音樂游戲,創設多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游戲時,結合生活體驗,跟隨節奏做出相應的動作,強化音樂感知能力。可以將實際生活中的一些聲音融入游戲教學中,在豐富游戲的情況下,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可以讓音樂逐漸深入學生生活。教學時可以引入鳥鳴、雨聲、蟲鳴等具象化的聲音。讓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感受轉換為日常生活的感受,以情景化烘托學生情感體驗。學生在具體生活場景下,通過對真實的鳥鳴、下雨天聲音的聆聽,將具象化聲音轉換為音樂節奏,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更好地感受音樂的美。
另外,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學生感知音樂的學習要素,并讓學生通過節奏的快慢、高低感受其中蘊含的情緒、情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肢體動作引導學生對音樂節奏進行記憶。通過游戲教學,讓學生感悟音樂節奏更深的情感,讓學生領悟節奏。在欣賞與理解音樂的同時,可以自己創作音樂節奏,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恰當的方式,通過音樂傳遞自身的情感。
2.豐富教學內容,增強音樂教學的趣味性
將枯燥地傳授音樂符號轉換為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游戲方式,這不僅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豐富音樂教學內容。通過以聆聽為主的教學內容轉換為樂器演奏、樂曲創作等,融合了視聽、情感以及動作等的音樂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從快樂中學到知識,實現學生音樂素養的全面培養與發展。利用游戲教學活動,結合學生的性格發展特點,圍繞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獲得成就感,使學生可以投入到音樂節奏教學中。學生可以理解、欣賞音樂,并通過游戲教學提升對音樂節奏的感知,提升其音樂素養,讓學生可以實現感性與理性的結合。讓學生在游戲節奏教學中,可以得到音樂素養的全面發展。比如,在教學《小白船》時,可以開展游戲活動,讓學生通過表演加強記憶,通過拍手、跺腳等游戲活動感知音樂節奏,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還可以提升學生對音樂節奏的學習效率。
因此,將枯燥的音樂節奏訓練轉變為游戲訓練,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還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讓學生不僅可以從生活中感知音樂的魅力,還可以進行樂曲創作,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新翠.音樂游戲:讓學生樂在其中:談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中的游戲教學[A].福建省商貿協會.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三)[C],2021:3.
[2]王欣.音樂游戲讓學生樂在其中:談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中的“游戲教學”[J].試題與研究,2018(3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