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師資力量可以說是對一所學校的教學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開展教師崗前培訓十分必要。進而本文通過對開展教師崗前培訓重要性的闡述,以及對教師崗前培訓模式的內容進行敘述,提出當前教師崗前培訓存在的重視力度不夠、培訓方式多樣性缺乏、培訓內容和形式過于單一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增強教師崗前培訓效果的對策,希望能對教師崗前培訓工作起到一定的參考性以及借鑒性的意義。
關鍵詞:教師崗前培訓;意義;問題;對策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質量,也越來越重視教師的能力和水平問題。當前,許多師范院校與非師范院校的畢業生加入了教師的隊伍,這對教育業來說,無疑是錦上添花的事情。然而,教書育人不僅需要學識豐富、理論知識過硬,還需要具備實際教學經驗[1]。因此,教師崗前培訓的開展必不可少,對于教師崗前培訓模式的研究和探討的腳步也絕不能停,各高校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立一套符合本校發展的教師崗前培訓模式,幫助新入職教師完成角色的轉換,以推動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開展教師崗前培訓的重要性
首先,崗前培訓是對新入職教師能力的認證。根據國家以及教育部門的要求,教師需要取得教師資格證,并經過專業的培訓之后,拿到崗前培訓合格證,才能夠走上講臺挑起教書育人的擔子,因此,崗前培訓是成為一名合格教師的必經之路。
其次,崗前培訓是新入職教師完成角色轉換的需要。在成為一名教師參加崗前培訓之前,許多被培訓者的身份也是一名學生,對于學校的規章制度以及教學管理方面了解得不夠深入,而教師崗前培訓在對新入職教師教學能力進行培訓的同時,也給新入職教師介紹學校的相關情況,使其能夠增強對學校的了解,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2]。
最后,崗前培訓是新入職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崗前培訓能夠針對各個教師的能力以及專業開展相對應的培訓,其中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教案設計能力等各方面的培訓,是新入職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能力,能夠極大的推動新入職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教師崗前培訓模式應遵循的原則
1.集中學習與分組交流相統一的原則
崗前教師培訓原則既要注重新入職教師的集中培訓,一方面,要對其實行集中的校園文化、教學理念、教學管理等方面的講解,并且可以采取線上培訓的方式,使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中心平臺,對新入職教師進行集中培訓;另一方面,可以對新入職教師按專業進行分組,使其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教學的心得,并且能夠針對崗前培訓的內容進行交流討論集中學習,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3]。
2.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相統一的原則
對于教師這一職業,光有理論知識是不能夠勝任的,更加需要的是教學實踐的應用。因此,在進行教師崗前培訓這一工作時,就得注重鍛煉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爭取在培訓中做到讓教師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相結合,使教師在培訓中能夠得到足夠的鍛煉,為后期開展有效的教學工作做準備。具體可以在培訓中心體現為:為教師制定具體的培訓目標,并定期進行考核,增強教師的價值實現體驗感。
3.校本培訓與校外研修相統一的原則
教師崗前培訓工作,要各種資源相結合,既要把握校內資源,也要開拓校外資源。在校內開展的培訓,對新入職教師開展培訓會、分享會等,可以促進新入職教師之間的交流,推動新入職教師互相分享教學方法;另外,要加強與地方各高校之間的聯系,定期開展各高校間的交流會,學習別的學校做得好的管理方式和培訓方式,做到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校內培訓與校外研修相統一。
三、教師崗前培訓存在的問題
1.新入職教師對崗前培訓重視力度不夠
近幾年來,由于高校新入職教師呈現高學歷的趨勢,許多新入職教師就會認為自己在專業知識以及科研能力方面有很強的優勢,對于崗前培訓工作不重視、不配合,認為自己即使不進行培訓也能夠勝任教學工作,這將嚴重影響崗前培訓工作的有效進行[4]。
2.教師崗前培訓的內容和形式過于單一
當前對于教師的崗前培訓,都有固定的內容和形式,大多是以教育政策法規、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心理學等課程為主,在形式和內容方面過于單一,所用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也都是基本屬于教科書式。由于崗前培訓與教師資格理論考試相結合,所以教師在培訓形式上多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講授課本內容,造成教師在后期進行教學工作時也難以創新。
3.教師崗前培訓方式的多樣性缺乏
目前,各高校對于新入職教師的崗前培訓方式大多以集中培訓為主,而新入職教師群體之間都存在各自的特征,集中的培訓方式既不能照顧到教師之間的差異性,也不能使新入職教師的個體得到成長,因此,培訓方式得不到大多數人的認可。
四、增強教師崗前培訓效果的對策
1.轉變傳統培訓理念
從當前的培訓方式來看,高校管理者要進行培訓觀念理念的轉變,從促進新入職教師快速成長角度來思考崗前培訓初衷,確保培訓工作的高效完成。并且,從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實際情況來看,管理者傳統的自上而下的崗前培訓體系已經無法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培訓效果非常差。因此,負責崗前培訓的管理者應該轉變傳統培訓理念,樹立服務理念和意識,激發新入職教師培訓的參與感,提升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的積極性。
2.加強教學實踐
對新入職教師的崗前培訓,要注重教學實踐的開展。例如:可以組織教師間進行互相聽課的活動,使其對課堂教學有更直觀的感受,同時可以就各自的教學方式進行批評和指正,以促進新入職教師的共同進步[5]。
3.建立專業的崗前培訓師資庫
崗前培訓模式的有效開展,需要專業的崗前培訓師資庫作為支撐。因此,在進行對新入職教師的培訓時,要注重對培訓教師的選聘,建立一支專業素質高、培訓能力強的崗前培訓師資隊伍。
結語:
崗前培訓模式的開展是新入職教師走上職業正軌不可缺少的一步,各高校以及教育部門應加強對于教師崗前培訓的重視力度,從課堂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完善教師崗前培訓模式,創新教師崗前培訓方式,打造一支學生需要、學校需要的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杜娟.地方高校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9,(12):257.
[2]徐紅.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模式探析[J].現代教育科學,2019,(11):137-142.
[3]周新元.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模式的思考與探索[J].企業導報,2019,(21):141-142.
[4]鄭布光.關于高校年輕教師崗前培訓機制的若干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20,(32):32-34.
[5]齊求兵.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內容設置及考核模式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9,15(06):34-36.
作者簡介:張麗,(1970.01),女,漢族,籍貫:四川瀘州市龍馬潭區,職稱:副教授,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學法和教學管理。
瀘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