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奎
摘要:語文課堂不只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平臺,也是學生與教師積極互動的平臺。高中語文教師結合教材,進行有效提問,可以有效引導學生互動,使學生通過思考教師的問題,對教學內容有深度的理解。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圍繞教學文本展開多種方式的有效性提問,使學生對重點知識、難點知識有進一步的了解,才會使高中語文的教學質量得到質的飛躍,并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
前言:
高中語文是高中課程中,重點的教學內容之一,教師有效提問,不僅可以讓學生的求知欲被有效激發,還可以使課堂上的學習氛圍變得濃厚,促進教學質量提高。教師要注重提問的方法,圍繞教材從不同角度去提問,才會讓提問更加有效,并幫助學生深度理解語文知識,提高學習成績。
一、緊扣知識重點展開提問
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不僅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思考,還可以促使學生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去學習語文知識。語文教師設計的問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了讓學生可以快速掌握教學重點,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點知識,來展開提問。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充分備課,并結合教學內容做詳細的教學方案,設計具體提問的契機,才會讓提問更加有效,并使學生通過回答教師的問題,而快速掌握重點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以“屈原列傳”這篇文章為例,教師可以先結合民間習俗來切入課文內容。如:“屈原與哪個重要的民俗節日有關聯呢?”。通過這樣簡單的提問,會讓學生積極將注意力轉移和集中到課堂上,當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去閱讀課文,并讓學生嘗試結合教材中的注釋,去翻譯全文。之后,教師再對文章的內容加以講解。并且,提問學生:“屈原是哪國人?屈原自殺的原因是什么?對后世又有怎樣的影響呢?”。并且,讓學生兩個人一組,共同去探討問題的答案。通過探討,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整篇文章的內容有全面的了解,也會使學生對屈原的為人有更深刻的認識。接下來,教師再讓學生去背誦文章,學生也會有效提高記憶效率,并有效掌握其中的語文知識。
教師通過緊扣重點知識展開提問,不僅會讓學生的學習思路更加清晰,還可以幫助學生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會有使學生的總結能力、分析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
二、用提問激發學生好奇心
好奇心是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同時也是學生用心學習語文知識的主要動力來源。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課文,來巧妙提問,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才會主動去閱讀和學習文章的內容,從而對其中的語文知識、文本中心思想等深刻的理解。同時,也會讓學生進一步感知文章的魅力,使學生通過學習積累更多的知識。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結合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設置問題,這樣才會讓提問更加有效,促使學生樂于與教師積極互動。
以“故都的秋”這篇文章為例,是郁達夫先生對北平秋天的描寫。同時,也抒發了他對北平秋天的眷戀。但文章的題目,并未直接講明故都就是北平。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通過題目,來設置問題,以此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如,教師可以這樣提問:“故都是什么含義呢?”。當學生可以準確理解,回答教師:“故都是指故鄉”后,教師再繼續提問:“文章的作者是郁達夫,他是浙江人,但此篇文章所描寫的地點并不是的浙江的秋天。同學們想不想了解作者所描寫的故都是在哪里呢?為何會將故鄉以外的地方稱作是故都呢?”。通過問題的導入,就會使學生的好奇心有效被激發,從而形成強烈的閱讀和學習興趣。同時,也會讓學生的求知欲被點燃。接下來,教師再讓學生去閱讀文章,并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就會使學生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對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教師通過結合文章題目來有效提問,在激發學生好奇心的同時,也會讓學生在無形中,將自己的注意力充分轉移到課文內容的學習中,去深入體會文章中表達的情感。教師也可以在提問的同時,引導學生去探討“秋天”這一話題,會讓學生有更深刻的體會,從而更好學習和吸收語文知識。
三、創設良好學習環境
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帶動學生主動學習、深入思考的重要因素。通過良好學習環境的創設,可以讓學生快速融入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并且,學生也會緊跟教師的思路去思考問題,提高學習的實效性。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去創設相關的多媒體課件,讓文本上的內容更加生動的呈現在課堂上。不僅可以加快學生對文本的了解,還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提升,被課件嘗嘗吸引,從而樂于去積極探索課程的內容。教師在此基礎上,設計有建設性的問題,就會使學生在積極思考的同時,充分掌握語文知識。
以“登泰山記”這篇文言文為例,教師直接去講解課文中的注釋,或讓學生去依據注釋解讀課文,就較較容易令學生形成厭煩的心理。教師在此種情況下,去提問學生,自然也不會收獲較理想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對此,教師就可以結合課文的內容,利用信息技術,將文章中的段落翻譯成課文,并配上對應的圖片,以課件的形式展現在課堂上。之后,再讓學生去閱讀文章,并對文章進行翻譯。當學生對文章有通透的了解后,教師再提問學生:“這篇游記描寫了泰山哪些景色?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分別是誰?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呢?”。學生就會在深度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快速回答教師的問題。與此同時,也讓提問有效性得到明顯提高。而且,學生學習的熱情也會隨之升高。所以,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才會有效吸引學生積極思考。
總結:
提問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教學環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可以讓學生快速掌握語文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要注重問題的創設,要緊扣知識的重點,才會讓學生以更高的效率進一步掌握語文知識。同時,也要激發學生的對語文知識的好奇心,讓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才會讓學生更加積極去思考,并有效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高志勇.淺析高中語文課堂提問的運用策略[J].學周刊,2021(12):39-40.
[2]鐘慶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21(7):30-31.
會澤縣茚旺高中致遠中學 云南 會澤 65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