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奎 杜璇
摘要:高中地理的課程內容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綜合實踐能力,人地觀念、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等學科素養都需要在地理實踐過程中得到體現。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素材就在學生的鄉土生活中、就在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中,老師認真尋找、認真挖掘,對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是非常有效的。
關鍵詞:生活;地理實踐力
高中地理的課程內容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綜合實踐能力,人地觀念、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等學科素養都需要在地理實踐過程中得到體現。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多關注貼近學生生活的地理,有意識地挖掘各種貼近學生生活的地理知識來進行教學,就可以為我們的地理教學增添許多情趣,激發學生愛學地理,能在很大程度地提高地理教學的效率,從而提高學生地理實踐力培養的有效性。
一、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提高地理實踐力培養的有效性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質和生活環境,有自己的愛好和長處,也有和他人不同的經歷和體驗,這些都是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用到的寶貴資源。這些日常生活中大量經驗的應用,能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所學習的地理知識、幫助他們深入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例如講到“地方時”這一抽象概念時,提前給學生布置了作業:北京時間12點時,站在室外,先面向南觀察太陽的位置,再面向北觀察影子的位置。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北京時間與許昌地方時不一致,經過看圖發現是兩者的經度不同所致。講到“晝夜長短”問題時,為了讓學生感受晝夜長短變化就在自己身邊,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同樣是早上六點學生上早讀,學生冬季上早讀時天還沒亮,夏季呢?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就會知道冬季天亮的晚,夏季天亮的早;下午六點學生吃晚飯,冬季時天已經很黑了,夏季時太陽還很高,這樣學生就會明白夏季天黑的晚,冬天天黑的早;從而理解晝夜長短的變化。地轉偏向力問題很抽象,如果讓學生仔細觀察水槽里的水向下排放時在排水口處形成的逆時針漩渦,就能較深入地理解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對于這些理論性較強又比較抽象的知識,如果教師僅根據教材去講理論、讓學生看圖表數據來進行學習,學生勢必會感到非常枯燥乏味,從而失去學習地理的興趣。
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于學生的頭腦中,需要教師認真挖掘。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調動存在于學生頭腦中的無形的課程資源,使地理課程與學生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激活學生興趣,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地理實踐力培養的有效性。
二、編寫鄉土地理教材,提高地理實踐力培養的有效性
地理實踐力就是在對地理環境有所了解的前提下對其進行分析、利用和改變的能力。近幾年的高考關注生活中的地理,更注重對地理實踐能力的考查。而鄉土地理的教學始終是中學地理教學的重要內容。結合本區域的特點選取“面向當地”的鄉土地理素材,作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很重要的一部分,既有利于學生加深對地理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科學發展家鄉的情感。例如在學習“工業的區位因素”時以許昌市的工廠位置為案例進行分析討論,讓學生自己選擇最熟悉的幾家企業,大家選出了瑞貝卡發制品廠、許繼電器、自來水廠、火電廠等,因為是本地的工廠,學生了解的比較詳細,資料翔實,所以討論時都積極參與,情緒高漲,課堂氣氛活躍,知識也得到了深入的理解。鄉土素材案例教學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的區位因素分析中,不僅深化、鞏固知識,而且還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將傳統文化運用到課堂中,提高地理實踐力培養的有效性
中華文明發展的歷史中,人們運用自身的智慧,不斷觀察、適應和改造自然環境,形成了燦爛的文化;勞動人民把對自然環境的了解,以諺語、詩歌、歇后語等形式在民間流傳下來,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因此,不管是文學作品還是民間諺語、歌曲、歇后語中都包含豐富的地理環境知識。因此,在地理課堂上,通過與地理相關的古詩詞、游記、民間諺語、歌詞等傳統文化知識,來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在古詩詞中,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體現了自然帶的垂直分異規律;“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繪了陰山腳下溫帶草原的壯麗景觀;“一江春水向東流”,一語道破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點。“巴山夜雨漲秋池”,是因為夜晚的山風所致;“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反映城市與鄉村人口密度的巨大差異,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城鄉居民生活方式的差異、分析導致城鄉人口密度差異的經濟因素就變得有理有據。在諺語中,“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說明了冷鋒和暖鋒對天氣產生的不同影響。晴天夜晚大氣逆輻射弱,對地面的保溫效果差,近地面降溫幅度大,水汽凝結為露珠,“露重見晴天”形象揭示了這一原理。“吃過冬至飯,一天長一線”說明冬至這天北半球晝最短,此后晝逐漸增長這一地理現象。“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好了吃西瓜”反映了溫帶大陸性氣候區氣溫日較差大的特點。
在地理課堂中,通過挖掘傳統文化中的地理知識,進行欣賞、分析,不但能加深學生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和掌握,擴展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思路、提高地理學習效率,還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興趣,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感受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是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有效途徑。
四、利用科學小實驗,提高地理實踐力培養的有效性
把科學小實驗引入課堂教學中,增強學生探究興趣。例如在講熱力環流這一原理時,在課堂上我做了這樣一個小實驗:透明的礦泉水瓶子去掉底,并在一側開一小窗,一截和小窗等高的蠟燭。點上蠟燭,罩上瓶子,關上小窗,觀察火苗的方向;再打開小窗,觀察火苗的方向。接著讓學生探討原因并繪出簡圖, 這一節的難點也就很容易的突破了。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或親自觀察實驗現象所得到的認識具體、深刻,設計一定的實驗情景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提高了地理實踐力培養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趙丹.中學地理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遼寧師范大學,2013.
[2]孫月飛.地理研學旅行熱的冷思考.中學地理,2018.
[3]樊艷麗.例談高中地理核心素養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動態,2019.
[4]曾浩然.中學地理實踐活動[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
河南省許昌實驗中學 4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