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滌明

“都怪我,沒能抵擋住網游的誘惑。”廉政警示專題片中,名為項上的年輕人講述自己的錯誤行為。這位會計員是江蘇有線網絡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贛榆分公司原出納會計,迷上一位女主播后,他虛構“富二代”身份打賞,不斷以各項支出名義套取公款。2018年1月到2019年7月,約386萬元公款被其揮霍掉。2020年2月10日,項上因犯職務侵占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5年6個月。
剖析這個案子,年輕的會計員一步步走向深淵的過程中,網癮是一個關鍵詞。而當初若不觸網,是不是就不會發生貪腐之事?答案并不明確。但玩物喪志導致貪污這種現象,卻值得關注。如何避免個人愛好觸發不良動機,更應成為廉政監督的一個課題。
貪腐行為的發生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個人貪欲,一是職務能為其提供實現貪欲的便利。因而,廉政監督上既要設法避免職務行為脫軌,還要關注相關人員的不良愛好,發現后及時介入干預。此案中,會計員項上不斷將手伸向公款,個人價值觀的蛻變當然是重要原因,可如果不是身陷取悅女主播的庸俗游戲不能自拔,結局或許不至于如此不堪。
而如果組織上能夠察覺到關鍵崗位人員染上網癮,沉迷不良情趣,及時采取防范措施,比如將其調離財務職位,或是通過及時對賬、嚴格掌控資金支出等管理手段防控,拿公款打賞主播這事,恐怕也只能是某些人的“心想”,而未必會“事成”。
會計員貪污公款打賞主播事發后,江蘇有線網絡迅速對內部管理進行整改,采取了撤銷縣區級公司財務會計機構,由設區市分公司履行相關職責,以及營業款日清月結,禁止坐收坐支等一系列措施。這種只相信制度、“不相信人”的管理,是相對科學合理的。但同時,還有必要在組織中加強廉政教育,引導職工培養健康的愛好,避免為不良情趣所害。
監督與反監督的較量中,貪腐者掩飾富有、隱藏財富的情況時有發生。而近年來,以曝光公職人員豪宅豪車、奢侈消費方式舉報貪腐的網絡反腐,更讓一些貪腐者學會了“低調做人”;悶聲享富貴,成了某些人的一種生活方式。這個語境下,如何探察一些公權力者和關鍵職位人員的隱蔽式腐敗,也成了反腐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而諸如用貪污賄賂款購買游戲裝備、打賞主播之類的“愛好型腐敗”消費,也是隱蔽式腐敗的一個品種。一個權力不大但“能量”不小的會計員,一年多時間里竟然一次又一次地將幾百萬公款拿走,然后獻給心儀的女主播。可單位管理者卻一點都不曾察覺,其中的教訓太深刻了:即便某些人整天“靜悄悄”,也不開高檔車,也沒有過高的日常消費,這樣的人也還是不能跟“廉潔”絕對畫等號的。
說起“愛好型腐敗”,會計員為打賞女主播而貪污公款的故事,并不是孤本。2017年央視曾報道過相似的案例: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城市管理局戶外廣告管理科原科長丁鑫不抽煙不喝酒,唯一的嗜好就是網絡游戲。在網游界,他是個傳奇人物,曾兩次拿過某知名網絡游戲年度決賽的冠軍。3年的時間里,他在網絡游戲上花費了1500萬元,其中貪污、索賄近700萬元。
2019年,央視還報道過一位更大手筆的網游達人——北京某橡膠公司原副總經理崔某,幾乎每天都要給網游充值1萬元。而這種豪氣消費的支撐,則是其受賄而來的“好處費”。與其他玩家不同的是,這位“達人”玩的不是游戲,而是優越感。
細述這些栽倒在網游和網絡直播中的“隱蔽貪腐人”,玩法與貪法都是高度相似,實質就是玩物喪志。按理說,“玩”并無原罪,有罪的是“喪志”,如果他們沒有拿公款打賞、不是為了充值而向他人索要“好處費”,如何玩并不是問題。問題是,有些人的價值觀迷失了。而當迷失的價值觀遭遇制度漏洞、遭遇權力監督的疏漏時,情況就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