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霓

無論是在革命戰爭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在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斗爭時,在實踐中積累了不少經驗。
林伯渠同志1937年冬至1948年任陜甘寧邊區政府主席,對陜甘寧邊區的鞏固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林伯渠的廉政思想內涵豐富,在陜甘寧邊區時期,其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認識也是見解深刻。
在對陜甘寧邊區政府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經驗總結基礎上,林伯渠的廉政思想對當前進一步治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具有重要啟發意義。
從多方面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
林伯渠多次提出反對只顧表面不顧實際的形式主義,以及脫離群眾,不實事求是深入實際的官僚主義。
在經濟領域,林伯渠在1942年的《關于財政經濟問題》一文中提到:過去一些計劃是形式主義的,有了計劃也不檢查,也沒有考察,這種官僚主義的態度也是有的。這種要把邊區搞得了不起,而同實際卻相差十萬八千里的教條主義,以及這種在財政部門、經濟部門的官僚主義,對于邊區是沒有利的。在總結群眾合作運動曾經出現的嚴重命令主義和強迫行為時,林伯渠對徒具形式的結果提出嚴厲批評。
教育方面,在1939年提出普及教育后,下一年更強調義務教育,結果就是導致命令主義和形式主義的普遍發生。陜甘寧邊區時期,很多領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只顧表面不顧實際的形式主義。林伯渠對邊區管理事無巨細,大到邊區政權建設,小到擔架的準備和使用,他都親力親為。當時延安縣柳林區一個鄉文書組織擔架時,就沒有注意抬擔架的人是“柳拐子”。對于擔架的準備,林伯渠提出不能只看數目這些表面的東西,具體的牢不牢靠,抬擔架的人頂不頂事這些實際情況更要弄清楚。
在陜甘寧邊區政府對邊區第三屆參議會的工作報告中,林伯渠著重指出當時部分政府人員的幾個主要問題。一方面,有些人習慣于命令群眾,不善于啟發群眾,官僚架子十足。另一方面,有的領導人員缺乏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愛好表面,輕視內容,不了解基層情況等等。并且林伯渠認為這種官僚主義不止發生在政府工作中,貿易公司也存在不深入群眾,沒有給予群眾便利問題。對于邊區存在的強迫命令和脫離實際的官僚主義,林伯渠認為這種官僚主義最容易使我們脫離群眾。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人民群眾是黨的執政根基,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而這種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有悖于我們黨的宗旨與價值追求,必須嚴厲反對并加以整治。
思想教育與制度建設并重
針對這些不良思想和作風,林伯渠提出糾正和克服的辦法,學習和教育貫穿始終,以反省和批評為抓手,并配以紀律、獎懲和守則。綜合林伯渠的廉政思想,可從思想教育、制度建設以及調查研究方面著重入手,進一步治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不管是貪腐問題,還是政績觀權力觀的扭曲,都是黨員干部思想上出了問題,理想信念缺失。思想是根源,作風是形態,根若不正,則形必曲。林伯渠在領導陜甘寧邊區政府工作時,對政府工作人員時常進行思想教育和廉潔教育,常說“政權的一切工作是對群眾負責的”“始終為著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奮斗不懈”等。并且不僅這樣要求其他黨員和干部,同時以身作則,自己帶頭做表率,營造邊區廉潔氛圍。因此我們說要注重思想教育,從思想根源上解決公共權力為了誰,干事創業為什么的問題,祛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產生的根源。堅定理想信念,不是空談,是切實可行,可以落在實處的。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教育已成常態化。群眾路線教育密切聯系群眾、“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從人、事、權三個層面對黨員同志嚴以要求。2019年全黨自上而下開展主題教育,是黨在新時代、新形勢下對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能力等各方面的錘煉與鍛煉。正所謂“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從思想教育層面祛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根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地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保持常態化教育,久久為功,長期堅持。
思想教育之外,還需注重制度建設。邊區政府前后三次實施精兵簡政政策,三次精簡進一步克服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主觀主義這些思想;有效改善了領導作風,提高了工作效能,最大化提高人力物力財力的效用。精簡政策是機構的變革,是制度層面的優化。可以說,制度健全對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長期性的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傳統的管理模式必須向現代化治理轉變。基于體制機制的不完善,從制度建設入手,有利于破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這一難題。黨的十八大后審議通過的八項規定;黨的十九大明確把反對“四風”,反對任何濫用職權、謀求私利的行為寫入黨章;《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修訂后,增加了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行為的處分規定部分。通過一系列建章立制,規范用權,以制度的不斷完善破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這一難題。制度建設是破解這一難題的利器,也是保障。
調查研究求實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林伯渠對調查研究、深入實際的工作方法非常重視,走訪群眾、接待群眾、深入群眾是他工作的常態。林伯渠同志曾提出“倘若我們不繼續密切聯系實際,向群眾學習,而讓官僚主義的殘余復活以致生長起來,我們就會不能繼續前進,就會倒退”。
在當時的邊區政府存在一些機關領導對自己所轄地區內的實際情況了解不夠的現象。如一個縣去另一個縣運救濟糧,事先未調查沿途草料的情形,貿然動員四千頭驢,擁擠于途,引起群眾不滿,也使救濟糧遭受浪費。深入實際,掌握實情,把握問題的本質,才能更好破解難題。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尤其反對調查研究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調查研究只有真正落到實處,才能更好地講求工作實效。
綜合有關林伯渠文獻資料并加以研究可知,林伯渠對于邊區建設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是直視它、重視它,然后找到對應措施應對它。在1941年邊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林伯渠在“當前的中心工作與方針”部分提到當時邊區工作方式還存在著官僚主義、主觀主義與形式主義的某些殘余,工作作風和工作方式還需大加改善。
林伯渠的廉政思想內涵豐富,對當前進一步治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有重要的啟發意義。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也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后,我們又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這個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歷史交會點上,尤其需要我們的黨政干部勇于擔當,真抓實干。因此,我們必須高度警惕、綜合施策,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堅決斗爭。
(作者系中共常德市委黨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