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春芳


摘要:目的 分析剖宮產圍產期護理干預對產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預防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2020年2月到2020年11月期間收治的186例剖宮產產婦進行研究,采用電腦隨機編號法把其分成觀察B組和對照A組,各93例,對照A組采用常規婦產科護理方法,觀察B組在常規婦產科護理的基礎上加入圍產期護理干預,并對兩組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和凝血指標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B組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幾率遠遠的低于對照A組,12hD二聚體、凝血酶原時間等凝血指標顯著的優于對照A組,兩組存在較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常規婦產科護理方法對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加入圍產期護理干預措施,能夠顯著的對產婦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幾率降低,能夠獲得更加良好的護理效果,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剖宮產圍產期護理干預;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perinat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maternal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after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186 cases of cesarean s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20 to Nov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B and control group A,9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incidence of DVT and coagulation index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DVT in group B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 the coagulation indexes such as 12h D-dimer and prothrombi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routine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nursing methods for cesarean s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maternal care to join the perinat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maternal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can obtain better nursing effect,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Key words]caesarean section perinatal nursing intervention;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Preventive effect
深靜脈血栓(DVT)是產婦行剖宮產手術后常見性的、嚴重性的一種并發癥,重要原因是產婦手術后需要相對長的臥床休息時間,因此,經常會導致腰背酸痛、四肢麻木等問題的出現,還有很到的幾率并發DVT【1】。一旦并發DVT就會出現下肢腫脹、疼痛、行走困難等臨床癥狀,在我國現階段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需要從預防的角度加強管理。具大量臨床數據資料顯示【2】,在圍術期給予產婦有效的、高質量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的對DVT發生的幾率進一步降低,還能夠幫助產婦盡快恢復出院。本研究選取本院2020年2月到2020年11月期間收治的186例剖宮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剖宮產圍產期護理干預對產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預防效果,取得顯著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0年2月到2020年11月期間收治的186例剖宮產產婦進行研究,采用電腦隨機編號法把其分成觀察B組和對照A組,各93例,觀察B組年齡在22-37歲之間,平均年齡(28.49±2.67)歲;對照A組年齡在25-39歲之間,平均年齡(29.13±3.0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A組
對照A組采用術前飲食指導、術中監測病情、術后監測生命體征等常規婦產科護理方法。
1.2.2觀察B組
觀察B組在常規婦產科護理的基礎上聯合使用圍產期護理干預,具體措施為:(1)引導產婦進行術前常規檢查,詳細的介紹剖宮產的手術流程、注意事項、準備物品等【3】;采取有效的措施對產婦出現的焦慮、緊張、害怕等不良情緒進行疏導;密切的監控產婦的生命體征、胎心音等。(2)術中采取保溫措施、無菌操作,通過說話等方式幫助產婦緩解緊張情緒【4】。(3)術后鼓勵產婦盡快下床活動、監測生命體征、指導其肢體訓練、叮囑產婦合理飲食。
1.3指標觀察
(1)對比兩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發生率=發生例數/總例數×100%。(2)對比兩組凝血指標。采用12hD二聚體、凝血酶原時間進行評價。
1.4統計學分析
以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均數±平方差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率表示計數資料,x?檢驗組間比較,存在明顯差異時,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對比兩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
觀察B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2.15%明顯沒有對照A組的15.05%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對比兩組凝血指標
護理前,12hD二聚體、凝血酶原時間兩組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B組顯著優于對照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下肢DVT作為靜脈回流出現障礙的一種疾病,具有危害性大的特點,產婦的臨床癥狀主要有淺靜脈曲張、下肢水腫、疼痛等【5】,甚至會出現肺栓塞。剖宮產手術的術后并發癥具有多樣性,其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數下肢DVT,一旦并發該病,不僅會給產婦帶來身體方面的痛苦【6】,極為不利術后康復,還會給產婦帶來大量的不良心理情緒。現階段對該病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手段,主要還要從預防方面加強管理【7】。
圍術期護理術前引導產婦進行體檢,評估健康狀態,重點針對凝血功能進行檢查。根據下肢DVT形成主要誘導因素,對具有高發幾率的產婦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從生活方面對產婦進行指導,叮囑產婦多喝水,多運動,飲食合理【8】;術中采取保溫措施、無菌操作;術后詳細的講解下肢DVT的重大危害以及預防的有效方法,叮囑產婦盡量縮短下床活動的時間,幫助產婦按摩肌肉。
綜上所述,采用常規婦產科護理方法對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加入圍產期護理干預措施,能夠顯著的對產婦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幾率降低,能夠獲得更加良好的護理效果,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唐龍鳳.精細化護理模式對于剖宮產產婦康復與產科護理質量的應用效果探究[J].按摩與康復醫學,2020,11(17):86-87.
[2]亓愛英.精細化護理模式對剖宮產產婦康復與提升產科護理質量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13):28-30.
[3]李陽,張禮.精細化護理模式對剖宮產產婦康復及產科護理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13):159-160+164.
[4]王慧,吳晗,杜曉慧,孟祥鳳.探討精細化護理模式對剖宮產產婦康復及產科護理質量的應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5):181-182.
[5]徐潔.精細化護理模式對剖宮產產婦康復及產科護理質量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3):26-27.
[6]徐元春,吳躍芹,康程,等.兇險型前置胎盤的圍手術期管理[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5,17(6):11-13.
[7]朱媛媛,梁會妮.胎盤前置剖宮產術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醫藥高職教育與現代護理,2018,1(2):96-98.
[8]張燕.綜合性護理在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及護理滿意度分析[J].當代護士,2019,26(15):68-70.
黑龍江省大慶市第四醫院?16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