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莉娜
孕產婦分娩之后的產后恢復是對身體健康及身心狀態起著決定性作用的重要環節,一些新手媽媽會由于經驗不足,疏漏一些產后恢復的細節形成對身體健康的不利影響,本文探討了產后恢復的注意事項。
一、做好清潔衛生
產后恢復要注意做好私密部位的清潔衛生工作,避免發生婦科炎癥,因為女性在分娩之后下體部位正處于非常較為敏感的時期,分娩之后子宮內膜脫落,會有子宮分泌的粘液逐漸流出,也就是排惡露。惡露和女性的月經類似,但是卻是比月經持續更長的時間,通常情況下,分娩后女性排惡露的量會逐漸減少,逐漸消失。若是發現了血性惡露、量增多或存在異味的情況,則需要及時就醫,特別是惡露顏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更是需要引起新手媽媽的重視。產后恢復中要勤換衛生棉內褲,保持清潔衛生,每天更換內褲,做好殺菌消毒,以免給細菌侵襲身體的機會。
二、母乳喂養
母乳喂養是產后媽媽恢復中需要堅持的一件事,盡早地進行母乳喂養不僅會提供給新生兒充足的營養補充,還有助于促進新手媽媽子宮的恢復。因為受到新生兒吮吸乳頭時的刺激作用,子宮會形成收縮生理反應,促進子宮收縮素分泌,有助于更好的恢復子宮,加快子宮恢復的速度。
三、避免著涼
產后恢復女性尤其應做好保暖工作,避免著涼,因為若是在產后恢復期間稍有懈怠,很有可能留下病根,因此在日常護理中,不管是沐浴還是日常的洗手、洗臉、洗頭發,都應該使用溫熱水,避免直接接觸涼水,洗完后快速擦干,使用吹風機吹干頭發水分,避免受涼。做好夜間的保暖工作,晚上睡覺蓋好被子,采取保暖措施,若是手腳受涼可造成腹部疼痛,甚至埋下關節疾病的隱患。選擇的衣物以寬松、舒適的穿戴為最佳,避免穿過緊的衣服,以免對乳腺管通暢和乳房的血液循環形成不良影響、增加乳腺炎的發病風險。由于產后恢復中女性很容易發生出汗多的情況,因此在選擇內衣時要以吸水性好的純棉材質內衣為主,勤換洗內衣內褲,避免發生感染問題。
四、適度運動
孕產婦分娩之后身體機能會發生較大的改變,包括身體內部器官、體型等均未出現相應的變化,早期下床活動能夠更好地促進產婦排尿、排便、恢復體力,降低發生靜脈栓塞的風險,恢復腹肌張力,避免發生腹部皮膚過度松弛的問題。產后恢復對于女性來說是重要的環節,在產后恢復中,女性需保證充足的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同時配合適當的運動鍛煉,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適當的進行一些輕度的身體鍛煉,有助于更快地恢復健康狀態,提高機體免疫力。自然分娩的產婦通常產后的6-12個小時即可起床開始進行相應的活動,產后兩天左右可在室內隨意走動,對于剖宮產或是會陰側切的產婦來說,產后恢復可稍微延后,產后24小時起床,進行床邊活動,隨著拆線后傷口的逐漸恢復,不再有疼痛的感覺,則可以進行適當的健美操等訓練,做一些簡單的抬腿、縮肛等動作,鍛煉骨盆、肌筋膜等,為了預防和糾正子宮后傾的問題,產后兩周左右可以開始進行胸膝臥位的動作訓練。
五、科學飲食
有些人認為產后需要“大補”,因此在產后恢復期間,大量進食大魚大肉、骨頭湯等,其實食用過于油膩的食物不僅會導致營養過剩,使身體發胖,還有可能對消化功能形成影響,引起便秘等不適癥狀。產后應合理飲食,保證充足的營養攝入,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避免過度的補充高熱量食物,而是以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為最佳,可適當喝一些有營養的湯水,遠離油膩、辛辣、油炸類的食物,以免對乳汁分泌形成影響。可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量,例如水煮蛋、魚肉、雞肉等,有利于產后媽媽恢復身體,促進順利哺乳。
六、保持好心情
女性產后恢復期間保持良好的心情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通過聽輕音樂、看書等調整心情,家人需細心照料處于產后恢復期的新手媽媽,家人們之間可以通過增加溝通和交流,探討育兒及產后護理的事項,幫助產后新媽媽保持心情舒暢。室內環境應以安靜、整潔為最佳,有利于保持順暢心情,定時開窗通風,給房間內換上新鮮的空氣,做好室內環境的清潔工作,保持新媽媽所處環境干凈、空氣流通,維護健康的身心狀態,不過要注意避免被風直吹,以免受涼。
七、產后檢查
產后的42天左右應前往醫院接受必要的健康檢查,按時進行產后檢查能夠使醫生及新媽媽及時了解自身的身體情況和產后恢復的情況,包括全身檢查以及盆腔器官的恢復情況檢查,由醫生指導,若是發現了異常問題,則需要立即進行相應的處理,以免留下產后后遺癥。有些產后媽媽由于沒有經驗,常常會忽視產后檢查,認為產后檢查沒必要,只需要自己慢慢恢復即可,這是需要改正的錯誤觀念,產后檢查是不能夠忽視的,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時間接受產后檢查,謹遵醫囑,為產后新媽媽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總結:
綜上所述,產后恢復事項多,新媽媽們要注意各種產后恢復中的細節,從飲食、鍛煉、清潔衛生等各環節著手,保障身心良好狀態,以免在身體免疫力較低的時期,被病毒等乘虛而入,引起感冒、四肢關節疼痛等問題。新媽媽們要注意做好產后恢復的護理事項,加強對細節之處的關注,保障身心健康。
平昌縣婦幼保健院?63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