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鵬濤
摘要:新時代一切都在出現新變化,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樣需要開辟新途徑。這就需要高校立足思政課堂主陣地開展教育,構建完善健全的全程和全方位育人工作機制,創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強化文化融入打牢大學生思想意識形態根基。
關鍵詞:新時代;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受互聯網信息傳遞與社會等因素影響,大學生思想意識呈現了多元化,給新時代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因此,需要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尋新途徑。
一、立足思政課堂主陣地開展教育
我國多數高校均開設了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但課程內容相對刻板,大學生對其好感度并非很高。這就需要高校遵循大學生成長和新時代發展規律,運用現代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方法。堅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貼近大學生思想與生活實際,既要規避假大空,又要繞開老舊濫,以旗幟鮮明態度,簡單政治立場,立足課堂主陣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多種多樣。立足思想政治課堂主陣地,傳播好中國的聲音、講好中國的故事和闡釋好中國的特色,至關重要。高校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課堂進行引申,創設“第二課堂”,運用講黨課、召開主題班會、編演情景劇、舉辦辯論賽或參加社會實踐等活動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
二、構建完善健全的全程和全方位育人工作機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具有長期性和連續性的工作過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有一個思想教育機制做保證,大學生的世界觀還未徹底完全發展成熟,仍需高校強化思想政治教育。
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是高校一方之責,它需要形成全社會合力,發揮共同教育作用。家庭、學校、社會以及網絡空間等,均需擔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責。良好的家教與家風,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影響至深;學校的正向教育,利于引導大學生構建正確的思想意識;社會公共道德規則,能對大學生起到必要的約束作用;網絡空間傳遞的正能量信息,能夠熏陶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導向。因此,通過家庭、學校、社會或網絡空間等的緊密結合,并形成契合,構建完善健全的全程和全方位育人工作機制,可使大學生所到之處,都能接受到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創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
新時代同樣是網絡時代,網絡呈現的“最大變量”特點,在其傳播的多元文化信息過程中,極易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致使他們對價值觀的判斷變得多元化或復雜化。怎么樣撥開彌漫在大學生思想意識中的迷霧,讓他們沐浴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陽光之下,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責任。
在新時代背景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必須要建樹網絡思維,利用網絡規律,將大學生特征、思想引領和網絡三者進行充分的融合,創建教育新途徑,增加教育新內容,打造教育新氛圍。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發揮像抖音等的微媒體作用,努力創設人文關懷情境;加強軟件性教學,在豐富微內容教育中,滿足大學生多樣化思想需求;運用大學生喜歡的微語言,強化引導。
不能忽視網絡輿情的引導作用。人們對一些社會熱點、焦點以及敏感問題,容易產生諸多互動言論,需要引導大學生明辨是非。比如,自去年以來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網絡輿情反映的信息相對復雜,甚或出現了諸多謠言,這就需要引導大學生更多關注官方報道,運用理性思維,正確判斷是非。
網絡平臺為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多元教育方式,這就需要高校利用好建立的校園局域網平臺,發布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信息,讓大學生在接受信息中,通過他們的理性思維,實現良好的自我教育。
四、強化文化融入打牢大學生思想意識形態根基
堅持文化自信是打牢大學生意識形態根基的基本條件。祖國優秀傳統文化,蘊含了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強化文化融入,利于大學生從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諸多正面思想意識形成的營養,助于他們在堅持文化自信中,緊密結合新時代發展,立足我國當代國情,以馬克思主義辯證觀點,堅守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立場,打牢大學生思想文化基礎。
不能使大學生缺乏歷史感,這是高校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關注的事情。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他們當中的大多數,都對中華民族歷史有種淡漠意識,進而導致對民族和祖國歷史感的部分缺失。中華民族為實現振興,代代人的拼搏奮斗與斗爭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為實現民族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和踐行“中國夢”的輝煌歷史,都不能忘懷,尤其需要以紅色文化,教育大學生建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到在任何時候,凝聚祖國文化歷史的厚重感,都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集合點。沒有哪一個民族像中華民族這樣,具有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并在這些文化當中,蘊含豐富的熏陶人們思想品德的智慧內容。這樣,高校可以通過組織大學生開展傳統文化課教育、舉辦經典讀書交流會或開展讀書沙龍等活動,鼓勵大學生積極吸收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諸多形式的文化載體,實施緊密結合,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形式,引導他們借鑒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富含的思想意識深刻內涵,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習觀與生活觀。
結束語
在新時代環境下,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終堅持因勢而新的鮮明意識,并付諸切實的教育行動,立足思想政治課堂,緊密聯系網絡空間,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牢牢把握新時代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趨向,占領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建立健全方位育人機制,利用新媒體搭建的平臺,緊密結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建立大學生的文化自信,以現代教育理念,引導大學生成為品學兼優的新型國家技術人才。高校培養人才,就是要體現對大學生既要有堅定而鮮明的政治立場,又要有扎實的學業專攻的主旨。
參考文獻:
[1]徐美麗.淺談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創新[J].青年與社會,2020(9).
[2]覃宇華. 淺談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J].教育界,2020(3).
[3]張一斐,田麗華.淺析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必要性[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7).
[4]王梅.淺談社會熱點問題中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點[J].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2020(6).
[5]劉亮.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J].數碼世界,2018(7).
西安培華學院 7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