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生東 盛昊
摘要:基于美麗鄉村建設目標的時間,對污水處理模式進行討論。討論農村經濟飛速發展環境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作的實施進度與情況,明確污水排放、污水排放標準、地下水與土壤污染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隨后總結分散污水處理、集中污水處理、接入市政管網統一處理三種模式,介紹常用的污水處理工藝方法,最后則總結農村污水處理得到的啟示,認識到污水治理工作對于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旨在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建設。
關鍵詞:美麗鄉村建設;污水處理模式;水環境污染;生物濾池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時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等具體要求。自從提出“美麗鄉村建設”目標之后,伴隨小康社會目標的實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獲得了顯著成效。但是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有限,農村環境問題不及時解決容易引發水污染。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實踐進程中,農村污水處理是重要任務,而導致水環境污染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污水排放、旱廁不規范使用等。所以,農村污水治理在改善生活與農村水體環境、控制流域水質污染、湖泊富營養化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需要在農村建設中優化污水處理模式。
1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現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即使將來城鎮化達到70%以上,還有四五億人在農村。”由此可以確定的是,城鎮化發展、農業現代化與新農村建設發展必須要保證同步,才能夠推進城鄉一體化。農業現代化與新農村建設覆蓋范圍廣,其中包括生活污水處理。現階段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模式綜合來說缺乏多樣性,部分農村地區在因村制宜的實踐上還沒有達到理想效果,長效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后期運行維護不到位,導致出水不達標,甚至還影響了周邊農村地區水環境。雖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在近幾年實踐中已經有所改善,而且生活污水治理項目覆蓋面積也不斷擴大,但是依然面臨一些問題。第一,農村生活污水污染的面積廣、污水量大,增加了污水收集難度。第二,污水處理配套設施比較有限,降低了污水收集率。第三,生活污水治理項目沒有相應的長效管理機制,而且村民環保意識不強。基于以上問題,發現根本原因是污水處理設備資金投入不多,設備維修、污水管道疏通也并未得到關注,更多情況下是由鄉鎮、村民直接管理,無法保證污水處理技術專業性,加上資金不足,便會降低生活污水處理與配套基礎設置運行長效性、穩定性。
2 常用污水處理模式
基于“美麗鄉村建設”,農村污水處理必須要與當地實際情況相貼合,體現出村莊實際特征,在因地制宜的引導下選擇治理模式,對于面臨的污水處理問題展開分類指導。參考現有農村污水處理的經驗,污水處理模式有分散污水處理、集中污水處理、接入市政管網統一處理三種模式。
2.1 分散處理模式
根據農戶污水分區情況,如果規模比較大的村莊,可以和附近村莊相互聯合,不同區域污水處理獨立展開。污水分片采集之后使用中小型污水處理設備、技術,或者采用自然處理方式。這種處理模式在分布上比較靈活,前期建設操作、后期運維管理便捷,有效保證了出水水質。例如某村莊在鄉村建設中發現布局分散,而且當地農戶數量有限,增加了污水集中采集難度。所以規劃設計階段劃分為3個組團,每個組團應用化糞池、人工濕地,將兩種形式結合后處理污水獲得理想的效果。
2.2 集中處理模式
生活、生產中排出的污水一般需要集中采集后統一處理,這種將污水集中起來處理的方式也決定了污水處理的幾種工藝形式,例如自然處理工藝和常規生物處理工藝。采集集中處理模式,優勢主要表現在占地面積、抗沖擊性、安全性、出水水質等諸多方面。如果村莊地處水源地附近,或者當地農戶數量多、經濟條件好,便可以應用這種集中處理模式。
2.3 接入市政管網統一處理模式
村莊農戶產生的所有污水,經過了污水管道之后進行集中采集,隨之可以統一接入到附近市政污水管網中,通過城鎮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這種污水沖擊力模式投資較少,施工時間短,后期管理也非常便捷。如果村莊和市政污水管網距離在5km左右,可優先使用這種污水處理模式。
3 污水處理工藝與方法
根據農村污水處理與“美麗鄉村建設”現狀的調查,發現大部分農村地區依然面臨經濟、就業等問題,實際上進行污水處理時,更應該注重高效性、穩定性、便捷性,尤其是因地制宜的選擇處理技術和工藝。
3.1 生物濾池
生物濾池屬于新污水處理工藝,融合了生物氧化、截留懸浮固體,省略沉淀池這一工序。應用中通常采取厭氧水解-高負荷生物濾池處理系統,該系統同時具備初沉池、曝氣池、供氧基礎設備等,將繁瑣的污水處理程序加以簡化,所能承受沖擊負荷比較大,是現階段農村污水處理的新手段。
3.2 人工濕地
人工濕地用于污水處理是以人工基質為載體,上方可以種植一些水生植物,濕地部分是由土壤、植物組成,水生動物及微生物可以過濾、吸收污染物,從而進行污水處理。根據植物類型進行分類,可分為挺水植物、浮游植物兩種,如果是以水流形式為分類依據,則有表面流、替流、垂直流三種類型的人工濕地。污水凈化一般是以濕地基質、植物、水中微生物為主,植物則主要負責所有營養物質消耗與輸氧。植物人工濕地具有良好的硝化性,而且該性能要優于無植物人工濕地,為農村污水處理提供了技術支持。
3.3 穩定塘
穩定塘包括自然、人工形式開挖池塘組,塘內生長著大量的藻、菌和浮游水生物,達到凈化污水的效果,還可以提高出水水質。浮萍穩定塘系統用于污水處理,TSS去除率非常高,最高可達到80%,COD去除率也超過75%,如果遭遇氣溫降低,那么COD去除率會受到直接影響,降低至60%。基于傳統形式穩定塘進行優化,研發出高效藻類穩定塘,生長生物量更多,還增設了攪拌裝置,有利于加速污水混合。穩定塘內部氧氣與二氧化碳濃度、水溫、水質經過有效調節,使得有機物、氮、磷去除率得到顯著提升。此外,高效藻類穩定塘在周圍環境的光照、溫度、水深、塘內流速等因素影響下,會直接作用于污水處理效果。
3.4 沼氣池
生活污水厭氧凈化池屬于分散式污水處理裝置,在化糞池、沼氣池基礎上優化設計,解決了化糞池、沉積污泥處理方面的問題,還提高了沼氣池的沼氣回收率,在污水處理中應用可以發揮出良好的效果。
3.5 地下土壤滲濾系統
污水向土壤表面投配,進入到滲濾溝內,污染物經過物理、化學、微生物多種降解作用,加之植物吸收,得到高效處理與凈化。此工藝的優勢表現在懸浮物、有機物等的去除率上,通常高達70%~90%,而且污水土地處理對氨氮、總氮、總磷等的去除率也非常高,投入成本和運行費用比較低,管理維護具有較高的便捷性,還可以凈化污水、美化環境、節省水資源。
4 污水處理模式的啟示
面對比較嚴重的農村水污染問題,如果不及時處理必然會阻礙工農業生產,降低農工業生產整體質量、阻礙經濟發展與進步。因此,今后參與工業生產期間,需要調整水質量要求,采用生物濾池、人工濕地、穩定塘、沼氣池、地下土壤滲濾系統等,憑借水資源優勢,在當地田園風光、鄉村特色基礎上改善生態環境,杜絕水質量污染引發的生產用水處理費用增加的現象,以此提高生產效率,提高水污染問題處理質量,保證生產產品質量與安全性。
農村生活污水來源包括沖廁污水、洗衣、洗菜,基本以生活廢料、人體排泄物為主,所以一般不含有毒物質,但卻包括一些營養物質、細菌、病菌、寄生蟲卵,受到村民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經濟條件的影響,水質方面也存在明顯差異性。那么針對今后農村污水處理,應該要解決污水分布分散問題,以免因為分布過于隨機增加污水然防治難度。隨后則要調整粗放型排放形式,采用新型污水處理模式,如上文提出的生物濾池、人工濕地、穩定塘、沼氣池、地下土壤滲濾系統。農村用水量標準需要在今后的處理中進行調整,正確了解污水成分,做到針對不同成分采取相對應的處理方法,加強農村污水處理針對性。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美麗鄉村建設目標實踐進程中,涉及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等多方面的工作,例如農村經濟、環境等,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是經濟建設與鄉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實現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的統一。除了全面落實政策規劃、鼓勵村民參與之外,還要認識到農村污水處理的重要作用,促使所有村民形成生態環境保護觀念,完善污水處理模式與方案,解決農村水污染問題,為美麗鄉村建設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魏世友.美麗鄉村建設的生態現代化路徑探析[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3(1):84-88.
[2] 洪銀興.中國共產黨領導建設新中國的經濟發展思想演進[J].管理世界,2021,37(4):1-12.
[3] 郝振學.北京市延慶區農村污水處理設施調查與建設運行模式研究[J].鄉村科技,2017(8):85-86.
[4] 白恒,馬騰飛,彭川,等.新時代下鎮村污水處理站的發展及挑戰——以瀘州市鎮村污水處理站建設為例[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20,40(11):76-81.
[5] 王樂.農村地區推行雨污分流的意義及建設模式[J].經濟研究導刊,2018(15):35-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