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渭花 羅楊 張潤澤
摘要:江蘇蘇南蘇北地區地理風貌、經濟發展都存在較大不同,也導致兩個地區農村農民的法律需求、對法律援助的了解程度以及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與辦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別。對蘇南蘇北農村法律援助進行調研分析,總結先進經驗,提出好的建議,對促進全省農村法律援助工作大有裨益。
關鍵詞:蘇南;蘇北;農村法律援助;比較分析
江蘇省法律援助工作一直處于全國前列,并在長期的法律援助工作中積累了先進的經驗和做法。江蘇省政府將“加強基層法律援助”納入“十項民生實事”,省委政法委、省委依法治省辦分別將其作為全省“政法服務十件實事”“十大法治惠民實事”項目。省法援中心按年度評比十大優秀法律援助案件,推動法律援助事業的深化。各地市結合實際,試行了特色鮮明、務實管用的活動載體。如鹽城市開展法律援助服務質量提升年活動;揚州市大力推進云上法援戰疫行、維穩防控園區行、復工復產企業行、扶貧幫困村居行等四大行動,打造“淮左法援名都”品牌;泰州市部署開展“法援惠民生,服務四季行”活動,即陽光助殘行動、困境兒童關愛工程、法律援助夕陽紅、“百日維薪”再行動。
在這些地區性特色法律援助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法律援助的力量惠及全省,尤其是江蘇農村地區法律援助工作,取得了矚目的成效。多家鄉鎮級法律援助工作站被評為省級先進集體,還涌現出了“老龐調解室”這樣接地氣、有成效的基層典型。同時,蘇南和蘇北地區由于經濟發展的差異,在農村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上,也呈現出了不同的特色和做法。筆者在課題進展中,有針對性的就蘇南和蘇北地區鄉鎮農村法律援助工作開展了調研,選取兩個具有代表性的鄉鎮,進行了比較分析,
1 蘇南蘇北農村法律援助工作基本情況——以保灘鎮、戴埠鎮為例
1.1 保灘鎮
保灘鎮位于淮安市漣水縣城西南3km,地處漣水與淮陰區交界處,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全國綠化先進鎮、省科技先進鎮,也是典型的蘇北鄉鎮。鎮常駐人口約四萬,共九個自然行政村,村民主要經濟來源為種植養殖業和外出務工或在淮安市區打工,全鎮近5000人外出搞建筑,成為遠近聞名的建筑大鎮。村內平時居住人口較少,多以老人婦女孩子為主。
保灘鎮司法所設有專門的法律援助工作站及法律援助專業工作人員,并將法律援助工作和基層調解工作相結合,法律援助工作成效顯著。鎮司法所的“老龐金牌調解室”,既擔任了人民調解的職能,也兼負了法律援助工作。面對來訪的群眾涉及的糾紛,老龐工作室能調解的先行調解,調解不了需要走法律途徑解決的,如果符合法律援助條件,老龐工作室會主動告知當事人,并幫助其辦理法律援助手續。因此,近年來保灘鎮法律援助工作成效顯著,在當地群眾中知曉度也較高,接受問卷調研面訪的群眾,都對法律援助有所了解。
1.2 戴埠鎮
戴埠鎮距常州溧陽市區10km,,人口約五萬,轄4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是江蘇省百家名鎮、全國千家名鎮之一,且是江蘇省首批對外開放衛星鎮、江蘇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等,屬于典型的蘇南鄉鎮。鎮所處位置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即距離市區較近,又擁有風景優美的南山景區。鎮經濟以旅游業、農業種植業為主,也有部分工業。村民經濟來源中,中老年人以山林、農田種植為主,青年以外出或就近打工為主。因此,區域內糾紛類型集中體現在山地、林地糾紛和勞資糾紛。
戴埠鎮設有司法所,由于距離市區較勁,沒有設置專門的法律援助工作站,但是配備有專門的人員進行糾紛調解工作。村民遇到糾紛時,會首選司法所進行調解,調解不成時,如果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由鎮司法所與市法援中心對接聯系后,村民至市中心申請法律援助,溧陽市法援中心會在全市范圍內指派律師提供法律援助。每年鎮村民法律援助案件約十件。鎮司法所還會定期到村里進行法律宣傳,主要以法律講座的形式,由鎮政府法律顧問、司法所工作人員或律師開設普法講座。
2 蘇南與蘇北地區法律援助工作的差異
2.1 糾紛類型
從糾紛類型來看,蘇南蘇北地區在共性基礎上,又具有一定的地域代表性。農村勞動力輸出是全國共同趨勢,因此,蘇南蘇北地區農村糾紛類型,勞資糾紛占有重要的比重。同時,在勞資糾紛以外,山地林地糾紛、借貸糾紛也是蘇南地區案件主要類型之一。
2.2 受理方式
所調研的蘇北淮安市所轄鄉鎮,基本都設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在法律援助案件受理上,由工作站代為審查、接收材料、辦理受理手續。但所調研的蘇南溧陽、常熟等地區,法律援助工作站在鄉鎮設立沒有完全普及,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工作由縣市級法援中心統一受理。
2.3 辦案人員
法律援助案件的辦理上,蘇北地區沿襲傳統的由縣區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方式。蘇南部分地區如宜興,由政府出資購買律所服務,將轄區內的法律援助案件統一由一部分律所來班里。兩種形式從辦案效果來看,差別不大。
2.4 辦案補貼
以民事案件為例,蘇北地區法律援助案件辦案補貼普遍為1000元左右,但是蘇南地區由于經濟發達,部分地區大幅度提高了法律援助案件的辦案補貼,例如蘇州地區,民事法律援助案件辦案補貼為2000~4500元。
2.5 宣傳方式
法制宣傳尤其是法律援助的宣傳上,蘇北蘇南地區都采取了豐富多彩的法制宣傳方式,以法律講堂為主。蘇北部分地區還進行了法律戲劇進鄉村、法律援助愛心聯系卡等活動,有效的提高了法律援助的知曉度。
3 差異的原因分析
3.1 經濟差異
蘇北地區多以平原為主,田地劃分較為明確,且以糧食種植為主。蘇南地區多林地、水域,在種植、經營過程中,容易產生糾紛。且蘇南地區工業發達,民間融資現象較多,所以借貸糾紛也是主要糾紛類型。
3.2 地理差異
蘇南地區人口密集,城鎮化比重高,鄉鎮與市區距離較勁,縣市法援中心統一受理不存在空間障礙。但蘇北地區地域遼闊,有的鎮離縣區接近百公里,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更有利于法律援助工作的順利開展。
3.3 觀念差異
蘇南地區政府倡導在公共法律服務提供過程中的政府角色。購買專門的律所服務來進行法律援助案件辦理,同時,政府財政有余力,法律援助案件辦案補貼也較高。蘇北地區倡導法律援助的公益性,因此,目前仍多數沿襲法律援助律師辦理案件的模式。由于經濟原因,辦案補貼也較低,無法有效的提高辦案人員積極性。
4 關于進一步推進江蘇農村法律援助工作的建議
4.1 因地制宜拓寬案件受理范圍
各地應根據所轄區域實際,在《法律援助條例》框架下,制定適宜自己本轄區的案件受理范圍。例如蘇北地區,農產品交易糾紛、蘇南地區的林地糾紛,都屬于所屬區域常見糾紛類型,也是與農民利益攸關的糾紛,在家庭經濟確實困難情況下,完全可以納入法律援助的案件范圍。
4.2 選擇接地氣的宣傳方式
不同地區根據具體情況,可采取多樣化的接地氣的宣傳方式。尤其是可以實現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宣傳方式。在傳統宣傳手段的基礎上,加入新媒體因素。一般的法律宣傳,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等形式進行。而對于農村重點需要宣傳的內容,需要采取法律課堂等當面宣傳形式時,適應農村新形勢,可以放在周末、春節前后等時間段集中提供。同時,將法律知識宣傳納入考核機制,作為對有關部門和村(社區)重要的考核參考指標,年底實行排名通報制度,夯實法律知識宣傳工作。
4.3 打造專業的法律援助隊伍
無論蘇南蘇北,鄉鎮司法所或基層法律援助工作站應至少配備一名專業的法律援助工作人員。可以將該項工作與大學生村官、駐村書記結合起來。在大學生村官招考中,招考一部分法律專業大學畢業生,作為村一級的法律援助對接人員。
其次,將農村法律援助工作與律師事務所青年律師缺少案源的情況相結合,由青年律師作為駐村律師,解決專業人士不足的同時,青年律師也可以拓寬案源。
最后,在經濟允許情況下,由政府招標,出資購買律師事務所的服務,由專門的律所和律師來辦理法律援助案件。
無論蘇南還是蘇北,江蘇農村法律援助工作都在不斷改進。對比研究,差異分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將法律援助工作進一步制度化,是鄉村振興背景下,法律援助工作深入推進的重要助力。
參考文獻
[1] 李軍,馬春.大學生農村法律援助現狀研究——以蘇北農村為例[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1(3):110-113.
[2] 秦衛俊.蘇南農村城市化進程中矛盾化解的法理學思考[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3.
基金項目:本文為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課題名稱:法治鄉村背景下新型農村法律援助體系的構建》結題文章。項目編號:2019SJA1695;為上述課題之子課題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江蘇農村法律援助現狀調查與需求分析》結題文章,項目編號:202013753012Y。
作者簡介:甘渭花(1979—),女,漢族,陜西西安人,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訴訟法學、法律援助、婦女兒童權益保護。
羅楊(1998—)男,漢族,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創新訓練項目項目主要完成者之一。
張潤澤(2001—),男,漢族,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創新訓練項目主要完成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