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冠軍
摘要:一直以來,我國的農業不僅是核心型產業,而且也是帶動經濟的重點產業,與民眾的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是生存的基礎保障。從農業行業的農作物種植情況來看,玉米的種植占據極高的比例,主要是因為玉米具有易種植、高產量、經濟性強等優勢,并且會給農民帶來極強的資金收益。所以,玉米的種植是隨處可見的,而且市場對玉米的需求量也呈現出了遞增的趨勢,這就需要農民來提升玉米的品質和增多玉米種植的產量收益。在此種背景之下,需要相關技術人員對玉米的高產種植進行更深入的探究,通過科學的種植方式與種植技術,提高玉米的成活率,確保所種植的玉米可以健康的生長,同時,玉米的病害問題也不容忽視,需要對玉米病蟲害有清晰的了解,加強蟲害預防能力與治理水平,降低病蟲害問題對玉米產量和品質的不良影響。基于此,本文針對玉米種植方式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展開了詳盡的分析與闡述,方便相關的農業人員和研究人員進行參考。
關鍵詞:玉米高產種植;病蟲害防治技術
在新時期下,有更多的民眾注重健康生活,玉米作為一種常見、實惠而且健康的食物,備受民眾的喜歡,不僅為民眾提供食糧,而且也可以用作動物飼料,為畜牧業助力。由此可以看出,玉米在農業發展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這就需要對玉米高產種植技術進行不斷的升級與優化,達到提高產量、提高收益的目標,從更加全面的角度探究玉米的高產種植技術,并重視后期的玉米養護工作以及對病蟲害的防治,最大化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機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區土壤條件不同,玉米種植方式就不會不同,而且病蟲害也是多樣化的,要根據當地實際種植與培育狀況,設定更具針對性的高產種植與病蟲害防治計劃與策略,為玉米產生的健康開展創造良好的技術支撐。
1 國內玉米行業開展現狀
在國內不同城市有不同的發展方向,而不同的城市地質與氣候條件不同,所種植的農作物就會有很大的差異性。從玉米種植的產量與生產規模來看,北方地區的各種條件更加適于玉米栽種。隨著國內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自動化的高速推進,當前的農業項目會與先進技術進行融合,實施的是現代化栽種方式。而在玉米的種植過程中,為了能夠降低人力成本與數量,打破了以往人工種植的局限性,通過新型機械設施,實現了自動化生產方式,其玉米產業的資金效益也有了顯著的提升。而有些地區因為經濟或者是地質條件問題,農業生產模式存在嚴重的滯后性,會更加依賴于傳統的農業發展方式,會使玉米的栽種效力降低,種植規模普遍較小,玉米的產量以及總體的收益都不高。所以,現階段部分城市玉米產業的開展形式與生產模式還需優化,可以加大玉米行業不發達城市的技術扶持,通過改變種植思路,帶動玉米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達成高產量與高效益的目標。
2 玉米高產種植方式
2.1 高產種植的準備工作
若想實現玉米的高產目標,就需要保證種植方式的科學性,不能一味地追求產量,而不顧玉米的品質,這也不符合玉米高產種植原則,所以,在開展玉米種植工作時,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對種植地點、種植品類等內容進行重點考察與探究。首先,在玉米在真正開始種植之前,需要創建一個優質的種植環境,為接下來的的高產高質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需要全方位考量其種植范圍的土壤品類與氣候特征、降水情況。還要充分保障土壤的疏松度,這可為玉米種子萌芽及后期健壯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最后,玉米生產人員要對玉米種植基地進行精耕處理,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種植基地土壤濕潤度及疏松度。除此之外,還需要注重土壤的疏松程度,為玉米種子萌芽及后續的健康生長提供保障。工作者還需要對玉米種植基地進行精耕處理,能夠更好的增強種植基地土壤濕潤度及疏松度。其次,需要做好玉米選種工作。一方面需要遵從科學性原則,全面考量種植地方的基礎種植條件,由于不同地區差異較大,在選種時也需要進行區分。另一方面,玉米品種需要具備較強的抗病蟲能力,才能提高玉米品質。選擇發芽率較高且產量較高的種子類型。
2.2 科學性種植方式
在玉米的生產過程中,種植環節是核心步驟,對玉米生長情況以及產量具有非常直接的影響。必須要確保種植技術、種植程序以及種植方式的科學性。在開展玉米播種工作時,需要對玉米種植流程實施科學化管控,把握好玉米種植的空間密度與時間范疇。其一,要探究當地的地形和氣候條件作為參考,選擇播種的最適合時間,比如河北保定地區,播種時間在6月16日~21日最為適合,在此階段開展播種,能最大化的保證播種品質。其二,在播種玉米時,要強化播種的空間密度維持在均勻狀態中,由于很強的擁擠播種密度,會使玉米養分吸收不完全,會縮減產量。因此,選擇合適的種植密度顯得尤為重要,各個地區由于氣候差異和品種差異,種植密度也會有所不同,比如河北保定地區,種植密度在4500~5000株/667m2最為適宜,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產量。科學的種植密度以及最佳的種植時間,會很大程度上增強播種的生產量。
2.3 重視玉米養護工作
玉米的后期養護工作的良好開展是不容忽視的,在養護中可以讓玉米更加健康的生長,也能夠實時掌控玉米的生長情況,如出現問題可進行及時化處理。在玉米種植結束之后,需要開展玉米養護工作,確保玉米能夠更好的成長。首先,要對種植的玉米進行合理化灌溉,依照玉米種植地的水土條件,對土壤當中的水分含量進行剖析,然后實施灌溉,普遍會運用滴灌的模式,既可以為玉米的生長提供水分,還有益于對玉米地氣候的有效調節,為提高產量奠定基礎,但如果土壤水分較多,就需要進行排水處理,保證其生長質量。其次,種植的玉米需要做施肥工作,提高玉米的抗病蟲效力,防止因為病害而影響產量。同時,還需要控制好尿素及化肥的實施量,滿足萌芽時期的營養實際需求。
3 病蟲害防治技術
3.1 病蟲害對玉米種植的影響
如果沒有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不僅會影響產量,而且也會帶來巨大的時間損失與資金損失,對農民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必須要明晰玉米種植病蟲害的防治要點,根據實際蟲害問題,落實科學的預防與治療手段。因為玉米在大規模的種植階段極容易出現病蟲害問題,對玉米的生長影響很大,必須要采取立即化解決,并且能夠在后期進行有效預防。通常情況下,在處理時,需要使用大量的試劑進行處理,這會增加種植戶的成本。不僅如此,病蟲害還會影響玉米的健康生長,降低玉米品質,拉低玉米價格,最終影響種植者的總體收益。
3.2 玉米的常見病蟲害問題
(1)玉米螟
因為玉米的品種更加的多樣化,在進行病蟲害防治時,也需要不斷的進行革新,通過分析病蟲害的具體發展情況,提高病蟲害防治能力,通過有效的方式,降低病蟲害的出現機率。玉米螟一種較為常見的病害問題,也是玉米的天敵,這種病害能夠很容易的侵入到玉米果實當中,進行啃食,致使玉米品質和數量大幅度驟減,所以,工作者需要在冬天的時間里,將玉米螟的蟲卵消除干凈,防止其來年繼續啃食玉米果實,帶來巨大的影響,此外,可以通過噴殺蟲劑進行消殺,這種不會對玉米造成傷害。
(2)玉米紋枯病
玉米的產量與玉米的品質有極大的關聯性,如果病蟲害問題不能很好的解決,就會使玉米的品質降低,進而影響出售,降低種植戶的資金收益。玉米紋枯病是玉米成長階段中尤為常見的病害,對玉米可產生很大的影響,那么在防治該病害的進程中,就要以有效的方式消除田間病殘體。通常會以高產優質的玉米品類為主,并在種植管控時,運用可行性較強施肥技術模式,從各個層面加強玉米紋枯病的防治。與此同時,若想高效的增強藥物治療成效,在涂藥時可將病葉殘葉去除。
(3)玉米絲黑穗病
這種病害主要是因為玉米的抵抗力較差,患有這種病害問題的玉米品相較差,需要做好有效的防治工作。在玉米種植階段出現這種病害,會帶給玉米的整個生長周期影響,而且這種具有轉移的特性,其中一個患絲黑穗病就會傳染附近大面積的玉米生長,會使得玉米生長停滯,還會使玉米的包身葉子顏色晦暗,針對于此種狀況,需要從本質上進行處理,在選種時,就要選用免疫力更強,抗毒性更強的玉米種子,通過高質量種子,更好的控制絲黑穗病的出現。
3.3 病蟲害防治策略
由于玉米的病蟲害問題會對玉米的生產有較大的影響,在后期的銷量以及價格上都會產生限制,所以,需要加強玉米病蟲害防治力度,提高對玉米病蟲害的研究探索。針對于種植玉米發生病害和蟲害的問題,可以對玉米種植地區的環境做好清理,確保沒有其他外在病菌,對玉米地進行雜草處理工作,使玉米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創建科學的輪流種植體系,增強土壤的再利用率。與此同時,還需要繼續對玉米品種進行有效的探究,為提升玉米的抗病抗蟲能力進行新型技術的融合,提高玉米病蟲害防治能力。
4 結束語
就以上總結分析來看,玉米產量的增強離不開優質的種植模式與高效的病蟲害預防和處理,在實際玉米種植種戶需要重視此類問題,結合各區域的真實狀況優化相關種植管理工作,不斷對提升玉米高效種植以及病蟲害的探究剖析,以推動高質量管理技術的推廣,并結合以往的研究經驗對玉米病蟲害的處理,進行提升玉米高產種植的科學性,以此來確保玉米種植產業的健康長久開展,推動農業產業的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 徐愛英,曲永朋.玉米高產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20(11):64.
[2] 王洪濱.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7):170.
[3] 殷丹,汪可清.玉米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探究[J].農家科技:中旬刊,2020(4):19.
[4] 李忠波.淺析優質玉米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種子科技,2020(3):40-43.
[5] 尤鴻.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法[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