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玲
(凱里學院圖書館,貴州 凱里 556011)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乘著新時代的東風,全國圖書館行業大發展大繁榮,高校圖書館事業在服務、效能、法制等方面也發生了新發展。進入新時代,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5G 技術等新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應用,高校圖書館帶來新機遇和新挑戰。身處大數據時代,信息總量呈裂變式增長,高校圖書館作為信息服務部門,高校圖書館員應有危機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通過不斷學習,完善知識結構,使其知識更新跟得上信息化的浪潮,克服業務能力不足、“本領恐慌”問題。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日益精進的過程,館員惟有孜孜不倦,終身學習,從而產生累積效應,全面提升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更好地服務高校建設與發展。
在我國古代就出現了類似終身學習的思想。春秋時期的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者孔子在2500 多年前的就萌發并踐行了類似終身學習的思想,孔子也被后人認為是終身學習的典范,雖然當時沒有明確提出“終身學習”這個命題,但“終身學習”理念悄然萌芽。楊金娥等在《解讀孔子終身學習思想的內涵》中談到“孔子終身學習的理論基礎主要體現在心理基礎、社會基礎與政治基礎三個方面。” 孔子終身學習的思想及實踐對后世影響深遠,源遠流長,以至近階段的“生計教育”“成人教育”“回歸教育”“網絡遠程教育”“在線教育”“學習化社會”等大教育觀思想的提出,均是對孔子的終身學習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又如《莊子·養生主》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漢代劉向《說苑·建本》里“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保还糯诺渲渭宜髠惖拿浴盎畹嚼蠈W到老”;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的名言“人生‘應當自搖籃起學習到墓穴’”。先哲們的這些話都彰顯出終身學習的理念??梢?,終身學習自古就是先哲的所向往和追求的。
終身學習理念的提出,是1965年法國成人教育家保羅·朗格朗在《終身教育引論》中首次正式提出終身教育的思想。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再次對“終身教育”加以確定,提出未來社會是“學習化社會”。尤其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他有關國際機構的大力提倡、推廣和普及下,“首屆世界終身學習會議”(“羅馬會議”)得以于1994年在意大利羅馬隆重舉行,使得終身學習在世界范圍內形成共識,終身學習也成為了21 世紀的生存概念,在全世界廣泛傳播?!傲_馬會議”指出:終身學習是通過一個不斷的支持過程來發揮人類的潛能,它激勵并使人們有權力去獲得他們終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識、價值、技能與理解,并在任何任務、情況和環境中有信心、有創造性和愉快地應用它們[1]。這是終身學習概念的本義。百度百科對“終身學習”的定義是指社會每個成員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實現個體發展的需要,貫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續的學習過程。由此可以認為終身學習也是一種發展著的社會化學習體系。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第二條“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是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币衙鞔_提出高校圖書館不容小覷的地位,同時第三條提出了圖書館的主要職能“是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圖書館應充分發揮在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中的作用?!币男泻媒逃毮?,終身學習是一個底線,只有不斷學習,提高教書育人的本領,為讀者開展好高質量的教育活動。信息服務水平也是如此,離不開館員們的不斷學習,提高信息素養與專業技能,應對讀者信息需求的多樣化、精準化及個性化。
現如今,網絡信息技術推動高校圖書館發展進入新時代,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智慧圖書館已是大勢所趨。未來人工智能的應用一定會來帶給高校圖書館諸多轉變,高校圖書館面臨著“轉型”與“升級”發展。高校圖書館應立足學校建設和發展,與學校整體教學與科研發展相銜接,與學校所處的整個信息技術與經濟環境相適應,圍繞空間、資源、服務、技術、管理等要素創新求變,向以 “知識中心”和 “智慧圖書館”為代表的下一代圖書館轉型,升級圖書館服務。結合信息技術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圖書館業務也將進行一系列轉型,重慶大學圖書館楊新涯館長提出轉型預測:諸如,從流程化的信息系統到數據驅動的信息系統、從館員采訪到“讀者+學科專家”、從紙電分離到紙電合一、從文獻需求服務到空間服務和情報服務、從閱讀推廣到信息素養以及學科館員的轉型、從學科館員到學術館員、人工智能開始廣泛應用等。
高校圖書館要實現快速轉型發展,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紙空文,需要館員們凝聚共識、不斷學習、修正角色、重新定位、團隊賦能、優化資源、創新服務,圍繞學校發展目標,“以本為本”將服務創新與實踐落在實處,塑造圖書館在學校科研、教學與管理中的新能力、新形象和新地位。新時代背景下,高新科技突飛猛進,知識創新層出不窮,高校圖書館員應深刻意識到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已不單單是館員單一個體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需求,還是新時代社會發展進步的客觀要求?,F代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知識量、信息量激增,過去那種學習知識、積累知識的傳統觀念正在為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所代替。同時,終身學習也是當今教育改革和發展必然趨勢。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提到“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教育規劃綱要》還提到“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等。[2]當代教育發展的民主化、公平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使得每一個人都能受到適當的教育,而且這種教育的進度和方法是適合個人特點的。教育目標的素質化是當代教育改革的趨勢,終身學習無疑是教育民主化發展的產物。終身學習是教育面向21 世紀的重大發展。高校圖書館員唯有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才能適應時代與圖書館的建設發展。讓終身學習成為人生的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一種習慣、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通過學習,補足能力“短板”,超越自我,業務技能“螺旋式上升”,提升圖書館員在學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服務效能。
“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是《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戰略目標之一?!督逃巹澗V要》還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黨的十八大報告也進一步強調:“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边@是繼黨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提出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又一次突出強調的國家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的根本保障。2019年2 月,《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正式頒布,這一面向未來15年的新的教育中長期規劃特別強調指出,2035年主要發展目標之一是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終身教育的全民性,是現代社會給每個人提出的新課題。同樣,高校圖書館員終身教育也是社會發展和圖書館員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更應建立終身學習體系,讓館員的終身學習落到實處。
分管圖書館的校級領導和圖書館領導高度重視圖書館的發展,把圖書館員的終身學習計劃與培訓納入學校宏觀的總體規劃,多為圖書館的發展與進步鼓與呼,為館員的外出教育培訓獲得一席立足之地。同時完善終身學習與終身教育的培訓制度,構建系統性職業培訓,有計劃、有目的地對館員進行知識培訓,完善館員知識結構和體系。拓展多形式、多渠道、多方面培訓模式,除開展培訓進修、館際交流、學術研討、業務講座、參觀訪問等較為傳統的方式外,還應倡導館員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利用互聯網教育資源進行學習,通過網絡平臺共享全球優質的公開教育課程,如網絡公開課和慕課,創造跨時空、跨地域網上學習思潮,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同時健全終身學習評價和激勵機制,促進圖書館終身學習體系的建構,激勵館員終身學習熱情,樹立良好的學習風氣,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努力建設學習型圖書館,助推全民終身學習。
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圖書館事業不斷轉型、變革、發展,高校館員也應激發終身學習的內生動力,加強理論和業務學習,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破解職業發展以及實際工作中出現的瓶頸和難題,努力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不斷提高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的能力,加強服務能力建設,提高服務效能。館員們自身應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學習體系,比如,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職業教育與常規普通教育,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等都應有所規劃,讓學習伴隨整個人生發展,貫穿人生發展全過程。終身學習,不斷提高理論、工作能力和專業修養,努力成為工作中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