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克力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新經濟智庫(CiNE)首席研究員、灣區新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國社科院經濟學博士,哥倫比亞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成都新經濟戰略顧問。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重點課題、國家發改委重大問題軟科學研究,榮獲中國發展研究獎、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優秀成果等國家級獎勵。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伴隨技術革命演進,全球和區域競爭格局持續調整。搶先布局未來產業已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產業迭代升級、城市換道超車的必由之路,尤其成為后發城市實現高質量發展、競爭力提升、現代化先行的關鍵變量。成都應當堅持“以人為本”,以戰略眼光、前瞻思維和差異化策略,通過發力構建新賽道體系、著力新賽手培育、強化新賽場建設(“三新”)和充分整合運用“巧”實力,不斷挖掘創新潛力、激發市場活力、彰顯城市魅力。
瞄準未來產業新賽道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創新正重塑全球和區域競爭格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當前,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為支撐的未來產業正逐漸賦能各個領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速迭代。
未來產業和國家實力息息相關
縱觀全球歷史,不乏企業或國家是由于抓住未來產業而成就的。以企業為例,三星電子因看準了方向,研發上大量投入,存儲器、液晶面板的全球占有率居高不下,長期穩居全球電子產業頭部,也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韓國;而諾基亞則因看錯了方向,雖抓住通信產業發展機遇在20世紀取得巨大成功,卻錯失觸屏手機時代而沒落。其實,國家何嘗不是如此?英國曾因蒸汽機而崛起,美國則因信息技術產業而強大,無不是各自時代抓住未來產業而成功的弄潮兒。
關鍵變量:科技創新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近年來,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我國積極布局未來產業新賽道。國家大數據戰略、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和趨勢、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等前沿科技成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內容。
北京、河北、湖南、安徽、江西、四川等多個省市對未來產業進行謀劃,超前布局區塊鏈、太赫茲、量子通信等未來產業鏈,前瞻布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機器人等未來產業,實施未來產業培育工程等。各大城市競相布局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例如,深圳早在2017年就開始規劃建設十大未來產業聚集區,重點在5G、人工智能等領域進行前沿技術創新;上海于2020年5月正式施行《上海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目標直指“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成都步步為營促“三新”
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旗幟鮮明將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作為城市發展戰略的城市非成都莫屬。作為成都新經濟戰略顧問,筆者見證了這座城市自2017年以來新經濟的發展與成長。
從場景營城到新賽道
近年來,成都持續發布城市機會清單,推進“場景營城”實踐,一步步將發展新經濟從理念和藍圖轉換為可操作落地的政策體系。通過發布城市機會清單,不直接指定傾向性的產業路線,而是以新思維和新應用場景,引導市場上優秀的要素聚集到新經濟領域和新產業賽道,或者運用創新模式改造存量產業。隨著新賽道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產業迭代升級、城市換道超車的必由之路,前不久召開的成都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提出,要堅持以布局新賽道塑造未來競爭優勢,以戰略眼光和前瞻思維加快新賽道布局、新賽手培育、新賽場建設,全面提高產業競爭力。成都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全面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構建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的決定》明確,到2025年,將培育2個萬億級產業集群、10個以上千億級產業集群、10個以上產業地標,推動現代產業體系邁入全球價值鏈高端。
以新賽道引領新經濟
從新賽道、新賽手、新賽場“三位一體”的邏輯出發,新賽道被定義為以新技術或新模式為核心競爭力,具有引領性發展、顛覆性創新、爆發式成長特性,分工更細、技術更高、迭代更快、更利于形成優勢的新興產業或細分領域。在技術革命加快演進、城市競爭格局加快調整的背景下,新賽道已成為包括成都在內的后發城市實現高質量發展、競爭力提升、現代化先行的關鍵變量。
成都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總體謀劃,離不開以技術突破驅動先進制造業升級、以模式創新促進現代服務業壯大、以科技賦能提升都市現代農業質效、以布局新賽道引領新經濟發展、以綠色科技促進生產生活低碳轉型等多重視角。其中,以布局新賽道引領新經濟,包括構建新賽道體系、著力新賽手培育、強化新賽場建設三個方面:一是緊扣產業規律、城市功能和科技變革,構建新技術、新生物、新能源、新制造、新生活等新賽道體系;二是不斷加強新賽手培育,加快培育一批平臺型龍頭企業和新經濟“城市合伙人”;三是進一步深化場景營城理念,推動新賽場場景建設。
活學活用打造“巧”實力
成都在“三新”發展方面應打造自身的“巧”實力,同時借鑒其他城市相關經驗并活學活用,加快成為新經濟話語引領者、場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態創新區。
立足區域特色,布局新賽道
秉持產業生態圈理念,可在頂層設計上總體統籌布局全市“三新”發展,各區(市)縣基于區域文化等特色突出差異化定位。建立新賽道企業培育庫。激勵基層比學趕超,定期開展拉練活動,觀摩交流先進經驗和做法。營造干事創業氛圍,在舉辦峰會、論壇的基礎上,一方面,在基層宣傳“三新”,讓公眾從中有更多獲得感;另一方面,舉辦“三新”評選等活動,發揮優秀人物和創新企業的帶動作用。
堅持以人為本,培養新賽手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全面實施新賽手培養工程,在通過“蓉漂”計劃等措施大力引進人才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本地干部和企業家的培養,加快培育一批平臺型龍頭企業和新經濟“城市合伙人”。通過定期的專題講座、沙龍、培訓班、考察等方式,組織干部和企業家開展交流學習,提升新經濟專業素養。同時加強招才引智,與國家高端智庫以及市場化的新經濟智庫平臺進一步開展深度合作,共同促進和推廣新經濟發展的城市實踐。
深化場景供給,建設新賽場
新賽場是場景營城的創新載體。打好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意兩大要素組合拳,打造若干個最適合功能區主導產業發展的賽場場景,搭建產業爆發新生態載體,優化場景供給流程,形成產品接入、場景實測、推廣示范的全流程場景生長鏈條,加速技術轉變為現實生產力。此外,在城市治理層面,充分利用大數據、互聯網、5G、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以數據驅動治理模式創新,搭建多方共同治理平臺,以高效能治理助推城市高能級躍升。
專家推薦
新賽道拓展的“他山之石”
深圳
突出“創新”驅動,注重培育新賽道起點
近年來圍繞重點產業鏈與未來產業相繼提出了系列創新發展專項規劃,設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將創新和產業化緊密結合,構建了以企業為主體,涵蓋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全鏈條的創新生態鏈,全社會已形成為各種超前的高科技、新應用“開綠燈”的濃厚氛圍。通過一系列創新驅動政策,帶動深圳向全球性創新中心城市邁進。
上海
凸顯“協同”優勢,注重夯實新賽道基礎
以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為主攻方向,提出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規模倍增,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等六大重點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產業集群。始終瞄準全球一流的創新資源,以品牌合作、技術協同等方式實施研發全球化戰略,深度融入全球分工體系以增強其國際影響力,從“跟跑者”變成“并行者”、“領跑者”。
合肥
押注“資本”牽引,注重打造新賽道引擎
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以政府投資基金為主,配合財政金融產品,通過市屬基金管理平臺的運營達到引導、助力產業投資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進一步建立“引導性股權投資+社會化投資+天使投資+投資基金+基金管理”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資體系,通過國有資本引導社會資本和實施資本市場有序退出,國有資本實現保值增值后投向下一個產業,形成了創新資本生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