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穩
教材是根據新課程標準、具體地闡述教學內容的教科書,它既是學生學習本門學科而選擇的基本概念、原理、原則和事實,又是教師教學的具體內容和依據。由于教材往往滲透比較多的知識點,如何讓學生在零碎的知識點中突圍,把知識串成一條線,并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一、如何讓學生構建由點到線再到面的知識網絡
(1)“點學”——自學。點學即零碎知識點學習,指重要內容的識記,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及課標要求識記的內容,試卷評講課中指學生試卷中錯題自我訂正情況。
(2)“線學”——助學
線學即指通過師生引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把新知識點與已學過的知識,相互連接,形成一條知識鏈,讓學生不僅學會新知識,而且弄懂知識點的新舊聯系,并能夠融合運用。新授課中的知識歸類,復習課中知識提煉,就是一個知識鏈建構過程線學。
(3)“面學”——互學
面學是通過學生小組合作、研討,把自己的一條條知識鏈構建知識網絡的過程,逐漸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訣竅。
二、“點線面”三維課堂教學模式能有效地解決知識到運用再到實踐融合,培養出高分高能的人才,教學中具體做法如下:
(1)預習展示(點學):旨在對學生課前預習成果進行檢查與交流。學生課前依據任課教師布置的有針對性的預習作業進行。本環節由兩部分組成:①展示預習知識:向師生展示預習的具體內容,交流自己的思考或作實驗的情況。②提出問題困惑:就自己預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與師生交流,以便在課堂教學中討論解決。
(2)感悟導入(線學):創設情境,設疑激思,巧妙運用舊知識導入。在導入的同時,展示本節課學習目標,讓學生自主感悟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問題,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
(3)合作探究(面學):這是一節課的核心部分。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探究知識,形成能力,實現學生和教師的共同成長。①確立學習小組。小組的成員由不同層次的學生構成。在討論、探究中,盡量使每個成員都有機會發言。②創設問題情景,設計新舊知識融合的問題,用知識解決不同方面的問題,甚至跨學科融合問題。緊密結合課程標準和教材,通過各種教學活動形式,引領學生合作探究。問題的設計要堅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原則,且有梯度性、層次性、探究性,力求使教學內容活動化,課堂活動內容化。③合作探究。每個學習小組成員合作互動,學生能有比較充分的時間討論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既有教師設計問題的研討交流平臺,又有學生課前預習中的疑難問題解決,保證課堂探究時間真正用于學生的有效學習。④成果交流。在學生小組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每個小組選出中心發言人,對探究的成果進行展示交流,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拓寬自己知識運用能力。⑤評價點撥。師生對小組發言情況進行評價。在評價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肯定不同見解的合理性。要適時引導、點撥,解答學生的迷惑,及時捕捉、提煉新的教學資源。
本模式還要求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課堂學習中積極參與,勇于展示自我;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學會課前有效預習,課堂上注意作學習方法和規律的筆記,課后歸納整理,延伸拓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通過教師是有效的組織、引導。通過“點線面”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探究意識,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不僅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形成了知識網絡,更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運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