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鑫

在生物分類學中,各種鯨類、海豚都被稱為鯨豚類。傳統上,人們會把它們列為鯨目的動物,但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分子生物學方法的采用,科學家們發現鯨豚類其實和生活在陸地上的偶蹄類動物的親緣關系十分接近。所以,在有的分類體系中,鯨豚類和偶蹄類動物已經合并在一起,被稱為鯨偶蹄目了。
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鯨豚類現存物種共有90 種,它們可以被劃分為須鯨和齒鯨兩大類,無論是海豚還是鼠海豚都是齒鯨類的一員。平時,人們習慣將體形大一些的叫作鯨,小一些的叫作豚,或者統稱為海豚。但實際上,這樣的稱呼并不一定準確。例如,名字里帶“鯨”的虎鯨就是海豚科的成員,而且是海豚科中最大的種類。至于人們常說的“海豚”,廣義上囊括了許多不同的科,海豚科只是其中之一,江豚所屬的鼠海豚科則是另一個代表。

從外形上看,鼠海豚與我們熟悉的大多數海豚相比,最大的區別在于它們的吻部——鼠海豚的嘴巴很短,沒有向前伸出的長長的喙狀突起,這就使它們的腦袋看起來很圓,萌態十足。
試著聯想一下,如果將江豚的一身青灰色換成白色,你會想到誰呢?對,白鯨!白鯨的頭部也差不多是這個樣子。在分類學中,白鯨屬于一角鯨科,它和一角鯨就是鼠海豚科最近的親戚。
對于鯨和海豚的英文名稱人們都很熟悉,分別是“Whale”和“Dolphin”,而提到鼠海豚的英文名稱“Porpoise”,可能很多人會感到陌生。這個詞來自于法語“pourpois”,再往前追溯的話,是源自中世紀的拉丁語“porcopiscus”,意思是“porcus(豬)”和“piscus(魚)”的混合物。這么說來,倒和“豚”字有異曲同工之妙了!“豚”本身就有小豬之意。至于鼠海豚的“鼠”字,主要是用來形容這種動物體形較小。
鼠海豚科一共分為三個屬,分別是分布于美洲沿海的鼠海豚屬,分布于太平洋北部的白腰鼠海豚屬,以及江豚所屬的江豚屬或者叫露脊鼠海豚屬。大家看到“露脊”兩個字一定覺得怪怪的,這是什么意思呢?原來,在大多數鯨豚類的背部會有一個與魚類類似的肉質背鰭結構,但在露脊鼠海豚屬的背上,這個結構并不存在。這就是“露脊”的含義——脊背看起來光光的。

江豚名字中的“江”字將它與長江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但實際上,江豚并非只生活在江河中。
科學家最初認為江豚屬(露脊鼠海豚屬)中只有一個物種——江豚(學名Neophocaena phocaenoides),其分布區涵蓋了從印度洋到我國南海、東海、黃海以及日本周圍海域的廣闊區域,長江流域只是其中之一。
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對江豚的分類又有了新的進展。江豚的背上雖然沒有背鰭,但在背部中線處有一條長長的突起。分布于印度洋、東南亞和我國南海的江豚,其脊狀突起較寬;以臺灣海峽為界,分布在剩余區域的江豚的背部脊狀突起較窄,并且這兩種江豚背部的小小的疣粒數量也有不少差別。根據這些差異,科學家將江豚劃分為兩個亞種——印太亞種和窄脊亞種,長江江豚就屬于后者。
不過,分類學總是在不斷發展。科學家從基因手段進行分析后,發現這兩個亞種的分化歷史已經不短了,于是便將它們拆分為兩個獨立的物種,也就是印太江豚(學名依舊為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和窄脊江豚(學名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2018年,來自中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在分析了海量的基因信息后,對窄脊江豚的分類提出了新的看法。研究顯示,分布于長江的長江江豚與分布于東海等海域的海江豚在基因上是缺乏交流的,它們之間存在生殖隔離。也就是說,這是兩種不同的物種。
雖然在外表上,長江江豚與海江豚基本沒有差別,但由于各自已經對不同的水域環境產生了適應性進化,這兩種動物其實已經分化為兩個物種——長江江豚(保留了窄脊江豚的學名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和東亞江豚(Neophocaena sunameri)。
當長江江豚的祖先從海洋進入長江流域后,在自然選擇的過程中,逐漸演化出在淡水環境中維持體內水鹽平衡的方法,想讓它們重新回到海洋中已經不可能了。而且由于“長江女神”白鱀1 豚已經功能性滅絕,長江江豚已經成為長江中僅存的鯨豚類動物了。

同生活在印度洋的親戚相比,長江江豚和東亞江豚這兩種窄脊江豚的生存現狀都不容樂觀。在世界自然物種保護聯盟的紅色名錄上,東亞江豚為瀕危物種,長江江豚的處境則更為艱難,為極危物種。根據2017 年的一項科學考察估算,長江江豚的數量約為1012 只,其中分布于長江干流的約有445 只,分布于洞庭湖的約110 只,分布于鄱陽湖的約457 只。

其實,當我們站在長江邊時,就能意識到長江江豚面臨著什么威脅了——長江早已不是曾經單純的自然水系了。
從生態系統食物鏈的角度來看,長江流域的魚類資源已經因為各種水利工程和過度捕撈而衰退,以小型魚類為食的江豚已處在食物短缺的危機下。再加上繁忙的船運所帶來的船舶撞擊和螺旋槳擊打,使得來不及避讓的江豚皮開肉綻乃至死亡。除此之外,船舶噪音還會干擾江豚的回聲定位系統,讓它們無法清楚地識別方向、獵物、同伴和障礙物,使它們在幽暗的江水中步履維艱。而水體污染導致的棲息質量下降,使長江江豚已顯艱難的處境更加雪上加霜。

在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體系中,長江江豚一直位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行列。2021 年2月,最新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發布,長江江豚已正式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的兩個海洋親戚——東亞江豚和印太江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作為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的指標物種,長江江豚是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健康狀況的重要標志。如果我們想在未來繼續看到它們在江河中靈動的身影,感受它們充滿善意的微笑,那么我們就必須盡快采取行動,就像實施“長江十年禁漁”一樣。保護江豚并不僅僅是保護這一個物種,而是對其所在的生態系統實施全面的保護。
對于我們每一個人而言,節約并循環利用各類資源、減少浪費、減少污染物的產生,愛護長江各干支流的環境,就是在為保護長江江豚貢獻自己的力量。長江江豚的微笑,你我一起來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