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江
摘要: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他們不斷追求知識,不斷探索發現新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品質。高中化學教學中要構建研究性學習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思維的獨立性,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本文對研究性學習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展開論述。
關鍵詞:高中化學;研究性學習;探索創新
引言: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具有很強實踐性的綜合課,它通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學生知識的聯系與運用能力,讓學生從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思維方式,這十分有利于高中階段學生的發展。與傳統學習模式不同,研究性學習踐行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尊重學生個體發展,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增設情景
良好的教學環境是提高化學學習效率的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故教師可以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的動力。新課標要求高中教學要注重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價值體驗、人生價值觀、實踐與應用方面的培養。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以教材為參照,結合每一知識模塊的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研究性學習模式,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1]。
例如,在《化學與可持續發展》這一章中,教師可以參照教材內容,將本課的學習方向分為: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化學品的合理使用、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課前,讓學生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查詢相關資料,大致了解化學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并思考如何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自由演講,論說有關“化學與可持續發展的”的相關內容,讓學生自行探索本章內容,最后教師再以總評加補充的形式對本節課進行總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利用民主、開放的課堂情景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加強科學實驗的探究
新教育觀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即教師要在行為和角色上進行轉變,不再僅僅只是教理論,而是重點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從教會學生知識向教會學生學習進行轉變,教師要從關注學科向關注人進行轉變,教師要從“重結果輕過程”向“重結果更重過程”進行轉變,不能與傳統教學模式一樣,讓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忽略學生學科素養和學習實踐能力的培養[2]。故,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科學實驗的設計和探究能力,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
如,在《化工生產中的重要非金屬元素》這一章中,可以增設實驗課,讓學生通過設計實驗、驗證實驗、得出結論這一過程,訓練學生科學實驗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用沉淀法去除粗鹽中的雜質離子,在設計前,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思考:粗鹽中有哪些雜質離子?哪些對人體有害而哪些對人體無害?這些有害離子如何在不引入新雜質離子的前提下,利用沉淀法將其除去?這樣,本節實驗課就不再是簡單的理論性實驗了,而是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探索性的實驗。又如,在《化學與可持續發展》這一章中,教師可以引入空氣污染的現象,讓學生思考:污染大氣的元素有哪些?它們分別處于哪些價態?如何除去或避免它們產生呢?通過查詢相關資料,學生發現影響空氣污染的元素有碳元素、硫元素以及部分價態的氮元素,若想除去它們可以利用價態轉化或沉淀法。
三、增設課程
教材僅僅是教學的參照物,而并非教學的全部,所以教師要懂得如何創新課程內容,增設課程。不拘泥于課本的課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聯想能力的培養,教師需有創新課程內容的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尋找各學科知識間的關聯,便于知識的相互轉化[3]。如,在《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這一節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想到物理中“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既不可能憑空產生,也不可能憑空消失,由此引出化學中也是如此,化學反應中必定蘊含著能量的轉化,但這種轉化的前提條件是元素價態的變化。緊接著,教師再引出“綠色化學”的理念,讓學生思考日常中的燃料燃燒過程,在伴隨著能量產生的同時,燃料中的化學元素價態是如何變化的?然后,教師教學生如何判斷并計算化學反應中能量的變化。最后,教師可以結合生活設計一些簡單的應用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并有主體思維,能夠自覺主動地探究學習,在利用新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同時,還提高了知識的轉化與實踐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培養學生的閃光點,設計教學內容時要結合學生的具體發展情況,例如有些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較強,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動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乙烷、乙烯和乙炔的球棍模型,提高他們的理解程度,便于他們聯想記憶三者之間的關系、區別及特殊化學反應的方程。
結束語
研究性學習是探究的過程,是實踐的過程。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模式要體現“重過程,輕結論”的原則,以鼓勵學生為主,以過程評價為主,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就感。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個體差異評價,使評價主體由單一化走向多元化,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幫助學生實現自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勵,從而促進教學多元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孫積虎. 研究性學習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討論[J]. 智力,2020,(36):118-119.
[2]馬子陽.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研究性學習的價值[J]. 高考,2019,(19):158.
[3]陳德勇. 信息技術支持的研究性學習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 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0,(04):14.
浙江省海亮外語中學高考部 3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