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衛紅
摘要:科學的班會課能啟迪學生智慧、增長學生綜合素養、構建和諧班級,讓新課改 “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終生發展”的教育理念在一線教育實踐中得到有效的落實。
關鍵詞:主題班會課;系列化;全面發展
一、開展主題班會課系列化研究的必要性
1.主題班會課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深化,德育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作為德育的主陣地---班會課,顯得尤為重要。科學的班會課能啟迪學生智慧、增長學生綜合素養、構建和諧班級。
2.班會課現狀的迫切需要
首先,班會課受重視程度不夠。雖然廣大教育工作者意識到班會課的重要位置,但是部分學校仍然表現出班會課乏力現象。其次,各個學校的班會課參差不齊。部分學校的班會課已經課程化,但有的學校主題班會存在著“無主題、無計劃”現象。再次,班主任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班主任是是班會課的直接編導者和引領者,他們的水平決定了班會課的水平。
二、核心概念學習
1. 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根據學校教育計劃或根據客觀需要為解決某一重要問題而進行的活動,是班主任根據教育教學要求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的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
2.主題班會系列化
主題班會系列化就是把某一特定階段的班會主題按照一定規律歸類,用相同的結構、方法策略進行授課,以便達到使班會課成為一個著眼于學生未來和思想品德提高、有規劃和針對性,目標明確、內容具體、各種活動相互聯系,能夠充分發揮整體德育功能的科學全面的主題班會活動體系。
三、國內此領域的研究
近幾年,國內在主題班會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首選,關于主題班會含義方面:《中國中學教學百科全書教育卷》、李銀德和沈景娟教授都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深刻、全面的闡述。其次,關于主題班會發揮的作用方面的:丁如許的《魅力班會課》、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論》都明確指出主題班會對班級建設、對實現課改總目標、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四、本次研究的內容
本研究在吸收與借鑒前輩成果的基礎上,努力使初中的主題班會形成一套完整的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價值的班會體系。
1.實現班會課“內容主題化”。根據班會課程標準,制定出每一個學期主題明確的課程。
2.實現班會“主題系列化”。追求班會主題的系列化和模塊化,使班會主題由淺到深,有梯度,有深度,避免重疊交叉。
3.實行“案例教學法”。做到精選案例,使之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4.實現班會“課程化”。制訂出符合新形勢的班會課程標準,把主題班會作為一種課程,在課表中固定下來,班主任必須遵循課堂教學規范執行班會課。
5.實現班會“資源共享化”。形成本校的班會教材和資源庫,與全校班主任共享。
五、研究成效
此次研究遵循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通過各種德育活動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三觀,旨在培養“胸懷大志,心系責任”的好少年。本著這一主旨,我們研究形成了青島第六十二中學三個級部不盡相同又相互聯系的主題班會系列。七年級“三自”--“自控,自尊,自強”的自我教育;八年級“三愛”--“愛自己,愛他人,愛集體”的愛心教育;九年級“三成”—“成人,成功,成才”人生規劃教育。其特征有三:
第一,班會主題量身定制。不同級部的班會主題都是從本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不盡相同。
第二,班會主題橫向遞進。由淺入深,層層推進。七年級學生缺乏自律和自制,所以是自我教育;八年級學生相對成熟,所以是愛心教育;九年學生面臨著中考,所以是人生規劃教育。
六、開展主題班會的意義
初中主題班會系列化研究,具有促使主題系統化、內容連續化、目標明確化的作用,有利于減少班會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有利于提高學生認識和德育品位,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班級精神風貌。
1.有利于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促進班主任的專業成長
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學習和培訓,有利于拓寬班主任視野;班會課進行班會實踐,可以幫助班主任提高實施班會課的方法與技巧。
2.有利于融洽師生關系、同學關系,促進班集體的建設
班會主題序列化也就意味著問題化解的有序化。各種問題及時得到解決,班內師生、同學關系就會融洽,班級氛圍健康向上,這將極大地促進班集體建設。
3.有利于充實德育內容,突出德育主題活動實效性
初中主題班會系列化研究著眼于班會的“系列化”,德育教育的時間和空間的得到了保障,同時班會活動內容與方式與學校現有的德育活動進行整合,又解決了班會實踐中的無計劃和實效差等問題。
4.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內容豐富、實用且有規劃、有目標的主題班會課,將會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團隊合作精神,提高戰勝困難和挫折的意志力。
參考文獻:
[1]《中國中學教學百科全書教育卷》,張紫晨,1991,沈陽出版社
[2]《魅力班會課》,丁如許,2011,華東師范出版社
[3]《“新基礎教育”論》,葉瀾,2006,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