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改勝
她88年的生命歷程里有87年生活在無聲、無光、無語的世界中。她從老師那里學會了認字和手語,先后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臘5種語言,出版了14部著作。她的代表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珍惜生命。她接受生命的挑戰,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她致力于為殘疾人造福,建立多個慈善機構。她以堅強的意志和卓越的貢獻感動了全世界。她就是美國現代女作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海倫·凱勒。
今天,就讓我們踏著青春的節拍,走進文學世界,一起參加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書分享會。
珍愛生命,積極生活
海倫·凱勒說:“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該有多好啊!這就更能顯出生命的價值。如果認為歲月還很漫長,我們的每一天就不會過得那樣有意義、有朝氣,我們對生活就不會總是充滿熱情。”她的話啟示我要珍愛生命,追求生命的價值,不斷延伸生命的價值,積極樂觀地生活,多做有意義的事情。
生命是有韌性的,要活出生命的精彩
海倫·凱勒出生時,本是一個健康的嬰兒,卻在19個月大時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奪去了聽覺和視覺。突然變成聾盲人的海倫由于對外界的恐懼變得狂躁不安,脾氣越發暴躁,直至遇到了改變她一生的家教老師——安妮·莎莉文。海倫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憑借自己頑強的意志,順利從哈佛大學畢業。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事事順利,每個人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就注定要接受“風雨”的考驗,而“風雨”過后才能見到彩虹。“風雨”說的就是挫折,要從挫折中奮起,需要我們培養頑強的意志和面對困難的勇氣,進而增強生命的韌性。
正確對待挫折
美國《時代周刊》說:“海倫·凱勒被評為20世紀美國的十大偶像之一是當之無愧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偉大的經歷和平凡的故事的完美結合。海倫·凱勒堪稱人類意志力的偉大偶像。”她從小雙目失明,兩耳失聰,但她不甘沉淪,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努力學習,拼搏進取,終于成了聞名世界的作家。她對待挫折的方法是精神升華。
生活中,有的人面對挫折膽怯、懦弱,遇到困難就放棄目標,結果一事無成,永遠不會進步;有的人面對挫折迎難而上,意志堅強,向困難發出挑戰,最終獲得成功。海倫·凱勒的偉大經歷啟示我遇到挫折,要注意調整心態,理智分析,努力尋求克服困難的時機和良策。
培養自強品質,助力青春成長
海倫·凱勒是一個生活在無聲世界里的人,卻有著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她以自強不息的毅力,在老師的幫助下,掌握了5種語言,創作了14部著作。她的一生,體現了自強是一個人活出尊嚴、活出個性、實現人生價值的必備品質,是我們健康成長、努力學習、將來成就事業的強大動力。
她的事跡啟示我,理想是自強的航標,要自強首先要樹立堅定的理想,還要為人生的理想而執著追求;戰勝自我是自強的關鍵,要學會戰勝自己的弱點,不放任自己;揚長避短是自強的捷徑,要發揚自己的長處,改善自己的短處,善于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
海倫·凱勒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這樣寫道:“黑暗將使他們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真正教會他們領略喧嘩的快樂。”生活中,人們往往會忽略那些看似平凡的一切,然而一旦失去時,才會真正感受到它們對于自己的價值。海倫·凱勒迎難而上,愈挫愈勇,以驚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讀書分享會,我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們要用心對待自己和他人,承擔責任,付出愛心;熱愛生活,樂于實踐,在探索中擴展生活閱歷,在創造和奉獻中實現生命的價值。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陽市第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