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杰


記者是新聞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聞事件現場的記錄者和采訪者。在所有的新聞報道的傳播方式中,電視新聞的傳播方式比較單一,始終依靠的是攝像記者手中的攝像機對新聞現場的視頻和聲音的采集。電視新聞的采訪過程中需要攝像記者和文字記者相互配合,攝像記者通過攝像機對現場的畫面和文字記者采訪的過程進行采寫,而文字記者負責對新聞事件的相關人員進行采訪并記錄,二者是相互配合的一個整體,只有高效的配合,才能使電視新聞的質量得到提高。
關鍵詞:電視新聞采訪;攝像記者;文字記者;有效配合;
攝像記者與文字記者之間配合效率低的原因
攝像記者和文字記者作為電視新聞采訪過程中的兩個重要載體,有效地相互配合才能保證采寫高質量的新聞素材,而在實際的電視新聞采訪中,攝像記者與文字記者之間則存在著一些工作分歧。比如,有的文字記者認為攝像記者的鏡頭應該是跟隨自己和采訪對象的,不應該對文字記者和采訪對象以外的事物進行拍攝;有的攝像記者認為文字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表現得非常的不專業,采訪的問題沒有落在新聞事件的重點上,對采訪對象的選擇也不是最直接的新聞現場經歷者,面對鏡頭的角度也不合理等,都是攝像記者和文字記者在新聞采訪過程中產生工作分歧的因素。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攝像記者與文字記者在進行電視新聞采訪活動之前,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在采訪活動過程中也缺少溝通,導致二者不能有效地配合共同完成電視新聞的采訪任務。要想新聞采訪工作進展順利,就必須加強攝像記者與文字記者之間的配合的有效性。
電視新聞采訪過程中攝像記者和文字記者應該具備的專業采訪技能
電視新聞攝像記者應該具備的專業能力
攝像記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專業的攝影設備對電視新聞事件的采訪和編寫的過程進行記錄。首先,攝像記者要熟悉各種攝像設備的結構和操作技術,還有練就高超的攝像技巧,以最清晰、最優質的攝像記錄電視新聞事件的現場采訪過程。并且還要熟練掌握攝像素材的后期加工處理技術,因為只有經歷現場的攝像記者才能對攝像的素材有更深刻地了解,知道哪些是對新聞報道有用的攝像素材,因此攝像記者要對后期的視頻處理技術了如指掌,為大眾提供更優質的電視新聞的觀看體驗。其次,攝像記者要具有瞬間畫面捕捉的現場應變能力,能夠根據文字記者和采訪對象的多變方向進行攝像角度的調整,要根據采訪時提及的現場圖片而對新聞現場的相關內容進行近距離超高清的信息捕捉,同時迅速地調整光照的角度,提升攝像畫面的質量。另外,攝像記者要具備較高水平的理解和把控新聞現場的能力。新聞時間一般都是突發性的,攝像記者趕到現場的時間比較緊促,沒有太多的時間對新聞事件的過程進行詳細的了解,只能通過手中的攝像機對現場進行記錄,通過自己的理解和對現場的把控能力,迅速捕捉到新聞事件的重點內容并用攝像的方式進行事件還原,以利于電視觀眾的直觀了解[1]。
電視新聞文字記者應該具備的專業能力
文字記者顧名思義首先要具備超強的文字寫作能力和語言交際溝通能力,能夠在電視新聞采訪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語言優勢,迅速得到新聞現場經歷者的認可和信任。其次,要有極強的觀察能力,能夠在對采訪對象的采訪中通過細微的觀察,及時地避開采訪對象敏感的話題,保證采訪過程的順利進行,同時在采訪的過程中,要有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將要提問的問題和順序在腦海中形成一個關系網絡,通過流暢的提問對采訪對象進行采訪,也有利于受訪對象對其記者身份的信任。另外,還要具有較高水平的分析整理能力,在電視新聞采訪的過程中,由于采訪對象不同,所闡述的觀點也不同,文字記者需要對這些素材進行分析整理,提取有效的新聞素材,淘汰沒有報道價值的素材,并對提取的素材進行綜合整理,使之成為高質量的電視新聞報道。
電視新聞采訪過程中攝像記者與文字記者有效配合的途徑
做好對電視新聞事件采訪的準備工作
要想提高電視新聞報道的質量和傳播度,就要提高攝像記者與文字記者在電視新聞采訪過程中的有效配合。而提高二者有效配合的前提就是做好電視新聞采訪工作前的準備工作,協調好各方面的配合和默契。電視新聞報道必須兼具聲音、圖像等元素,綜合提高電視新聞報道的質量。攝像記者與文字記者要共同完成對采訪對象的相關調查工作、掌握采訪的新聞報道題、了解新聞事件的基本動態。因此攝像記者與文字記者之間要加強配合的力度和質量,對采訪過程中的問題要及時地進行溝通。文字記者可以提前把自己采訪的問題告訴攝像記者,而攝像記者則把自己攝像的技巧和角度告訴給文字記者,這樣以便于在采訪的過程中,攝像記者與文字記者之間通過互相配合使自身和對方的采訪目的都得到圓滿地完成,增加二者在電視新聞采訪過程中的默契度和配合度[2](圖1)。
融媒體時代一崗多能的有效配合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革新,融媒體時代下,對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深刻地改變了新聞的生產方式,也促使新聞采編人員改變單一媒體新聞生產的思維方式和運作模式。電視記者從單純的文字記者、攝像記者變成了全媒體記者,全媒體記者集采、寫、攝、錄、編、網絡技能運用及現代設備操作等多種能力于一身,將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結合進行全面報道,傳播渠道涵蓋報刊、電視、廣播、網絡、手機等多種媒體類型(圖2)。
在更多的新聞采訪中,攝像記者和文字記者都是由一人兼任,在經歷過文字記者和攝像記者的鍛煉磨合之后,傳統電視記者在轉型上更能適應新的崗位要求,更新聞的采寫報道更加全面,生產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新聞作品[3]。
結語
我國的新聞種類包含得非常廣泛,比如傳統方式的紙質新聞、關于演藝界的娛樂新聞等,都是新聞的組成部分。在眾多的新聞采訪報道中,電視新聞采訪其他新聞的采訪方式都不同。電視新聞采訪需要將新聞事件的重要過程和后期發展的情況以信息的方式進行報道。因此攝像記者在進行電視新聞的采訪中,要對新聞事件的周圍環境進行拍攝,并將重要的信息部分進行特別處理,使其得到長久的保留。文字記者通過文字方式將新聞事件的起因、時間、過程、后續、社會影響等進行報道記錄。在電視新聞的采訪過程中,只有高效率的攝像記者和文字記者的相互配合,才能使電視新聞的質量得到保障。
[1]單湘石.電視新聞采訪中攝像記者與文字記者的有效配合[J].新聞研究導刊,2019(23):173-173.
[2]張鑫.探究電視新聞采訪過程中攝像記者與文字記者的有效配合[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7):114-115.
[3]陳衛.論電視新聞采訪中攝像記者與文字記者的有效配合[J].西部廣播電視,2019(14):1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