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包法利夫人》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知名長篇小說,講述了農家女愛瑪追求愛情、陷入婚姻困境、最后選擇自殺的人生悲劇。愛瑪走向自殺的結局并不是單方面原因,還與社會空間有緊密的聯系。從列斐伏爾的空間批評視角出發,有利于將女主人公與文本的物理空間、社會空間聯系起來,多層次分析愛瑪走向人生悲劇的必然性。
【關鍵詞】 空間批評;女性主義批評;愛瑪
【中圖分類號】I10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26-0024-02
福樓拜曾在信中說:“《包法利夫人》是一個完全捏造的故事,藝術家在他的作品中應像上帝造物那樣, 隱蔽無形但非常強大。” ①正如這部小說的副標題《外省風俗》 ②,福樓拜客觀細膩地向讀者描繪出了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法國的生活圖景。正如在空間批評的視角下,文學作品中的地理場所、自然景觀不再是一種靜態停滯的“容器”,而是在其表征下的一個融歷史、政治、意識形態、文化和人與人相互關系的多層次、多維度的社會空間和精神空間。③
一、物理空間:通向幻想的“游樂場”
愛瑪是田莊里一個富裕人家的獨養女,被父親嫁給了平庸醫生查理·包法利,受過貴族教育的她以為自己會擁有書中所描繪的完美婚姻。隨著時間的發展,查理與愛瑪的激情與幻想完全相悖,就像窺見陽光的窗戶永遠關閉并在時間里長滿了鐵銹。在搬到榮鎮后,萊昂的出現恰好填補了愛瑪空虛的精神世界。之后便是與羅多夫的偷情和萊昂的舊情復燃,對包法利的日漸不滿和欺騙。小說按照時間的發展,地點場所也在發生著變化。從整體上看來,這條時間軸上主要存在三大場所:愛瑪成長的田莊,婚后生活的托斯特小鎮,最后搬遷到的榮鎮(距離盧昂8公里)。地點的轉換映照著愛瑪的心境變化。在第一章中,作者細致地描寫了結婚場景,之后視角轉向包法利的家,愛瑪和包法利開始了嶄新的婚姻生活,愛瑪懷揣著浪漫的期待,直到沃比薩貴族舞會的出現。貴族階級的奢靡布置,女士們的精致打扮,男人們的衣著考究,極大地滿足了愛瑪的幻想。這時子爵出現,好像是書中的浪漫王子真正走到了愛瑪身邊,舞會之行在愛瑪心中埋下了種子,平淡的婚姻生活讓她厭倦,她迫切希望搬出小鎮,逃離現實的巨大落差。第二章,包法利夫婦搬到了榮鎮,一個距離盧昂不遠的城鎮,而這個場景轉化,將情節發展推向復雜,達到高潮。在榮鎮的具體地點有三處,分別是金獅客店、藥房和市集。在金獅客店包法利夫婦結識了藥劑師奧默,年輕的書記萊昂,還有一同下車的商人勒合。隨著地點的改變,在奧默的藥店里,包法利和其有了合作關系,而愛瑪與萊昂的關系也悄然變化,在愛瑪去看望女兒的路上,愛瑪與萊昂相談甚歡,在藥店里,又維持著正常關系,這種曖昧關系直到萊昂前往巴黎結束。在第三處場所,嘈雜的市集上,美麗的愛瑪吸引了鄉紳羅多夫的眼球,在政府官員臺上演講的同時,羅多夫也接近了愛瑪,與其攀談。情場高手羅多夫讓愛瑪步步淪陷,并最終成為他的情婦。在榮鎮,愛瑪先后與兩個男人產生了關系后被拋棄,商人勒合一步步將她引向了消費主義的陷阱,最后走向自殺。從田園到城鎮,是一條客觀的地理路線圖,也是愛瑪奔向幻想的路線,愛瑪向著幻想中的貴族浪漫步步靠近,最終破碎在現實的陷阱里,走向了悲劇。透過地域空間,福樓拜也客觀地向讀者提供了一個社會文化為大背景,平民依舊向往著貴族階級的生活,物質主義披上了浪漫主義的外衣,令人遐想。
二、社會空間:沉醉虛假的浮華世界
福樓拜生活的大時代背景,七月王朝復辟,拿破侖實力重回,但資產階級已然壯大,掌握大權。在這個混亂的時代里,浪漫主義早已經脫離了其本質范疇。浪漫主義是追求理想的自由,反對物質對自我的約束和反對現實主義的制約。但法國大革命在利用浪漫主義完成了封建專制的顛覆后,愈加暴露其物質主義的本質。順利掌權的資本主義揮霍著金錢原則四處滲透,妄圖把一切變為商品,從而以商品體系統領整個社會。④這時,物質主義恰能利用浪漫主義的外表,讓人們依靠物質滿足情感需求,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陷入消費主義的陷阱。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商人勒合。作為一個資產階級代表,他聰明地利用女性的浪漫情結進行消費引誘。在剛認識愛瑪時,他一直以謙卑的姿態給愛瑪幫助和關懷,他用自己的商品一步步“引誘”愛瑪為自己的浪漫買單,逐漸依靠“奢侈品”滿足自己的虛榮,維持著這份所謂的浪漫。而當愛瑪陷入經濟窘境之后,繼續“引誘”愛瑪拿出自己最后的資產,成為愛瑪的債務人。在勒合看來,這種浪漫主義恰恰是一個穩定的賺錢渠道。只有縱容這種浪漫主義的高漲,他的商品才能換回更高的商品價值。因此在資本主義的滲透下,浪漫主義和消費主義緊緊捆綁在了一起,為資產階級創造出更多的財富。福樓拜的客觀描繪,向讀者展示了19世紀五十年代被物質充斥的資本社會真實面貌,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對浪漫主義的抹殺。從這里看,愛瑪的人生悲劇無不是一種社會悲劇,在虛假的浪漫主義外衣下最終跌入了消費主義的陷阱。另一方面,貴族風氣依舊盛行。一是平民階層對貴族生活的渴望和效仿。書中所刻畫的盧奧,包法利婚禮宴席上賓客們等等,都在有意識地向貴族生活靠攏。盧奧雖是農民,卻想往貴族奢靡的生活,因此他將這一愿望寄托在女兒愛瑪身上,將女兒送去修道院學習貴族教育,希望她能給自己找一個貴族女婿。二是貴族階級更為奢靡、矯飾的風氣。以渥比薩爾的貴族晚宴為代表,古堡馬車、豪華宴席、衣著精致的女士、散發著迷人香氣的貴族子弟,將奢靡腐敗的貴族生活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在光鮮的背后,卻是男子的風流成性和女子的情感放蕩。《包法利夫人》刻畫的貴族時代,經過新舊勢力的搏擊,大勢已去,但是糜爛享樂的貴族之風依舊使社會平民仰慕不已。
三、心靈空間:葬身現實的陷阱
“空間理論既關注物質維度,又關注精神維度。文學的主要內容就是要展現個人的內心世界和個體的潛意識活動,因此心理空間也就成為空間理論關注的對象。” ⑤物理空間是靜態的,而心靈空間是動態的,具有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在修道院學習的愛瑪,城堡、騎士、浪漫小說情節等等徹底占據了愛瑪的內心,她開始渴望自己同樣能活成貴婦人的樣子,有位英俊多金的王子來迎娶她,這就是完美浪漫的婚姻,懷揣浪漫幻想的愛瑪嫁給了包法利,但婚姻的平淡、情感的匱乏讓她懷疑,她急于逃離鄉村,奔向城市,認為新的地方一定會有一個新的開始。搬到托斯特的愛瑪在貴族舞會上看到了她幻想中的世界,優雅迷人的子爵讓她憧憬,但現實展現在她面前的是貴族的不屑一顧。她變得憂郁,難以從幻想中清醒。恰好這時,與他有共同愛好的萊昂出現了,雖然萊昂無權無勢,但這已經不重要了,他符合愛瑪的幻想,或者說萊昂正好填補了愛瑪幻想的空白。她又變得開朗起來,精心打扮自己,享受著和萊昂的每一次交談。她的心怦怦直跳,一遍遍問自己他是不是愛自己。愛瑪享受著這種精神出軌帶來的快感,她的心里開始充滿了貪欲,平靜的面孔下掩藏著一顆動蕩的心。但她又想到自己是個貞潔的女人,情感的抑郁和肉體的欲望讓她更為痛苦,而包法利的不作為更讓她憤怒。羅多夫的出現最終讓愛瑪沉浸在肉欲與精神的雙重快感中,她找到了幻想中刺激美好的愛情。但同時她所設想的浪漫主義的忠貞、情感都化為了最后的生理欲望。愛瑪對于情感浪漫主義的追求,一直都在用物質進行填補,最終因為負債累累,走向死亡。在福樓拜的筆下,愛瑪的浪漫事件都隱藏著消費清單,浪漫主義與消費主義悄然合謀。愛瑪的偷情,伴隨的是一個又一個的商品交易。為了讓她的情郎更接近幻想中的樣子,她毫不猶豫地為他們置辦服飾和配飾,在約會中為了讓自己更像一個貴婦人,她開始漸漸賒賬來獲得奢侈品,最后還抵押了自己的房產。直到勒合給她拿來了消費清單,龐大的數字是壓死愛瑪的最后一根稻草。愛瑪直到自殺前,才終于看到了現實的物質消費的可怕,但她依舊懷揣所謂的情感浪漫,逃避現實。福樓拜客觀地記錄了為浪漫買單的愛瑪的悲劇,正是這種客觀冷靜的視角,更能揭露出資本主義的陰謀。在資產階級的眼中,人們一旦有了追求浪漫主義的渴望,意味著他們的商品就會獲得更高的附加值。因為人們想要擁有的浪漫氛圍,只能依靠消費來滿足。
四、結語
愛瑪最終在自己構建的幻想中走向了死亡,她沉迷,她瘋狂,她追求心中的浪漫,卻最終踏入了消費主義的陷阱;她是情感的浪漫主義者,同時也是物質主義的被壓榨者。福樓拜用客觀冷靜的筆觸,描寫了流于表面的浪漫主義的不切實際,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丑惡面,展現了現實的個人悲劇與時代悲劇。
注釋:
①王潔:《〈包法利夫人〉中的環境描寫》,《文學教育(下)》2015年第5期,第35-38頁。
②福樓拜:《包法利夫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③田麗:《空間批評視域下的〈野草在歌唱〉》,《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2期,第114-116頁。
④寇才軍:《包法利夫人之悲劇與女性解放的消費主義陷阱》,《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期,第20-23頁。
⑤許克琪、馬晶晶:《空間·身份·歸宿——論托妮·莫里森小說〈家〉的空間敘事》,《當代外國文學》2015年第1期,第99-105頁。
參考文獻:
[1]馬麗.戰爭中女性的不同命運——空間批評視角下的《英國病人》[D].內蒙古大學,2019.
[2]崔婷偉.必然凋零的玫瑰——淺析包法利夫人死亡的原因[J].名作欣賞,2020(15):97-98+127.
[3]王丹藝.淺論《包法利夫人》的現代主義特征[J].文學教育(上),2017(07):21-23.
[4]李騰飛.困境中的病態靈魂——淺析《包法利夫人》中愛瑪的悲劇[J].戲劇之家,2018(34):229+231.
[5]劉江.消費文化導演的女性悲劇——淺析《包法利夫人》中的愛瑪形象[J].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學報,2015,
9(03):38-40.
作者簡介:
胡文慧,女,漢族,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文藝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