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詩怡 李佳佳 歐婭雯 王蕾 鄧子儀
摘要:自2020年爆發新冠疫情以來,我國經濟持續低迷,為促進經濟復蘇,地攤經濟的形式在政府支持下加速發展。本文通過深入研究地攤經濟的發展現狀、現存問題,從而提出指導性建議,助力地攤經濟健康有序地長期發展。
關鍵詞:地攤經濟;疫情;發展模式
地攤經濟,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擺地攤來實現就業、取得經濟收入。目前國家對這一具有獨特經濟優勢的經濟形式十分重視,2020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考察煙臺時,對地攤經濟在促進民生就業等方面上予以支持和肯定,并表示這是人間的煙火,是中國的生機。在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人大代表楊寶玲提出,我們要因地制宜地發展地攤經濟。
一、地攤經濟發展模式現狀
1.從全面封殺到逐步理性的態度轉變,經濟形勢總體向好
以往,社會對地攤經濟的態度并不支持,多數城市常采用“一刀切”的形式“封殺”地攤經濟。而如今,地攤經濟的獨特優勢逐步浮出水面,公眾態度也悄然轉變。早在2007年,上海、重慶就已逐步對馬路攤點的管理“松綁”,隨后國家也逐步出臺相關幫扶政策,疫情防控期間國家更是大力支持地攤經濟的有序發展。
2.電商巨頭接連順勢入局,數字化經營大勢所趨
地攤經濟本為零售經營為主的個體經濟,但隨著國家對此的持續重視和政策幫扶,阿里、京東、騰訊等電商巨頭接連發布對地攤經濟的扶持計劃,第一時間搶占市場先機。這也讓地攤經濟逐步向“互聯網+”模式發展,數字化的應用成為大勢所趨,注入了新的市場活力。
3.地攤經濟——城市人文煙火氣息聚集地
發展地攤經濟不僅在促就業、保民生等方面發揮作用,也成為了城市人文煙火氣息聚集地,提高了“城市人情味”和的“城市溫度”。尤其是在旅游產業發達的城市,地攤經濟以其濃厚的人文氣息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舉足輕重的地位,例如小吃街、美食小鎮等。因此,合理發展地攤經濟能很好地提高城市居民的歸屬感和生活幸福指數。
二、地攤經濟的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地攤經濟發展態勢良好,民眾呼聲日漸高漲,但其仍存在諸多不容小覷的問題。
1.商品質量及個人安全難以保障
第一,地攤模式下的商品進貨渠道良莠不齊,質量安全問題屢見不鮮。如一些地攤上的食品,從食材來源、制作環境,售后保障等食品安全問題難以解決。第二,地攤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消費者購買產品后如果因為商品質量問題需要退換商品,難以追尋追究商販的責任。第三,地攤結賬的二維碼可能會成為竊取個人身份信息、惡意刷取交易金額的新渠道。消費者在這其間處于劣勢地位,難以低成本維護個人的消費利益。
2.商品同質化嚴重,容易引起的惡性競爭激烈
由于地攤銷售具有隨走隨售的特點與售賣的商品種類的限制性,因此,當同類商品需求一定,但供給增加時,為了搶占市場,同類商品的商家會相繼降低價格,引發惡性競爭,有可能會損害了商家的利益。同時在地攤經濟與其他實體經濟相比,其地租、稅收難以界定,沒有與實體商戶公平競爭,可能會引起一定范圍內的市場紊亂。
3.增加城市管理壓力
地攤經營涉及環境、交通、衛生等多個方面的問題。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已經進入常態化階段,地攤規模經營海域導致人們大規模聚集,不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地攤銷售的流動性導致的地攤占地爭端也是突出的難題。在不同人流量的地段,地攤售賣的難易程度有較大區別,地攤擺放的位置如果沒有合理的規劃管理,會影響當地正常的交通秩序,造成交通堵塞。 同時,地攤經濟帶來的衛生問題也不容忽視,商品售賣過程中產生的食物殘渣、廢棄包裝等,都將加大街道的衛生處理難度,影響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三、疫情下“地攤經濟”的發展眺望
地攤經濟連接著各地經濟與文化,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地攤經濟發展出不同的生態,總體帶動了經濟的增長。而在未來,面對諸多問題及挑戰的情況下,要持續健康發展地攤經濟,更需要對其發展模式進行深入探究、發展方向進行嚴格把控。
1.政府部門合理規劃,有效管控
政府必須轉變管理理念,將人本理念融入城市規劃之中,切實關注市民消費需求。一方面,政府需改變對攤販重“管制”、輕服務的思維,要讓服務寓于治理當中;另一方面,政府需劃分專門一片區域經營地攤,制定小店經濟和地攤經濟等相關政策,促進城管與攤販之間合作共治,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2.打造地攤文化,“因地制宜”開展城市新風貌
“因地制宜”變換發展模式,打造迎合低收入群體需求的地攤。借鑒美國“干草”市場發展經驗,引導城市按照實際情況發展1~2個主打低價的地攤匯集區,首要銷售臨期食品、不新鮮但仍能食用的蔬菜、水果等,滿足城市低收入群體的需要。
3.引導消費者有序參與
“地攤經濟”包含了城管、商家、消費者等諸多主體,有時消費者的參與無意中影響著地攤市場的正常發展。對于地攤消費者,完善消費者維權機制,加強夜間聚集區配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夜間經濟消費體驗,延長公共交通營運時間、延長夜市周邊燈光照明設施、增加夜市周邊公共衛生間、 垃圾桶等數量,設立消費者休息、應急中心等。同時需要消費者嚴格要求個人行為,以身作則,換位思考,積極參與到地攤市場中,削減城管和商戶的壓力,實現城管、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吳雪.理性再認識"地攤經濟"[J].北方經貿, 2020, No.430(09):49-51.
[2]沈偉民. 瘋狂的直播經濟 炙熱的地攤經濟[J]. 經理人, 2020(7):18-32.
[3]楊世偉,尹晶晶.新時期促進地攤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思考[J].中國發展,2020(4).
[4]王曙光.論“地攤經濟”的“熱”能量、“冷”思考和“急”處理[J].新經濟,2020(08):26-30.
[5]邊鵬.“放管服”視角下“地攤經濟”發展對策研究[J].理論建設,2020,36(05):48-52.
[6]張冰青,賈志敏.后疫情時代地攤經濟的法律問題研究[J].現代商業,2021(02):12-14.
基金項目:湖南省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疫情背景下的地攤經濟現狀及未來發展模式研究》;項目編號:X20201055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