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華松 張英
摘要: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的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學習知識,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師能夠積極對課本中的與思想政治相關的因素進行探索,以便更好地在課堂教學中對思想政治進行滲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掌握生物知識,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所以本文將對高中生物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的策略進行探析。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策略探析
為了符合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順應我國教育發展的時代潮流,要求教師在自己的教學課堂上向學生傳播思政方面的相關知識,努力地開展和思政相關的教學。此外,為學生開展思政方面教育的最有力的措施就是通過學校的教育。因此根據這方面的要求,學校就必須規定不同科目的老師要有意識的在自己的教學內容中,摻入與思政方面知識相關的內容,并圍繞此對班上的學生開展思政方面的教育。最為主要的是,老師在自己的教學內容中摻入了思政相關知識,并借此針對學生開展了相關知識的輸出,可以幫助高中生更好學習生物知識,了解更深層次的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
一、借助課本內容,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進行培養
在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對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進行的第一個滲透是,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借助生物課本中的內容,圍繞愛國情懷為高中生展開教學。這么做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為主要的一個原因是由于愛國情懷一直都是中華民族最為重要和優質的一種情懷。之所以為學生開展愛國情懷的培養課程,是因為這是高中生物老師向學生進行思政方面相關知識教育的基礎。只有學生有了愛國情懷,才能夠促進高中生物老師開展思政方面相關知識的教學。只有高中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得到樹立,才能夠讓他們更加對自己的家鄉和自己所生活的國家有熱愛之情,他們以后不論在國外或者是國內發展,都不會忘記自己的民族身份,為自己國家的進步和發展需要做出自己的貢獻。而生物老師在生物課上圍繞思政相關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教學,是讓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品質得以更進一步的最有力途徑。在高中生物課本當中,很多內容是介紹我國的植物和動物,通過對這些知識的學習,可以讓高中生了解到我國物種資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以及我國物資儲備量在國際上的排行。這樣,就可以更加有力地借助課本內容,對高中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進行培養,同時借助了課本的內容,也使得學生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了更深層次的學習。
比如,在為學生講解我國的動物資源時,可以主動為他們介紹一下只有我國擁有的珍稀動物,比如大熊貓,讓學生知道大熊貓的珍貴性,了解世界各國為了向我國租借大熊貓所耗費的資金、建筑的場館、花費的時間。也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下大熊貓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通過這些講解,讓學生明白大熊貓在國際上的受歡迎程度,知道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讓學生擁有強烈的民族自豪,從而進一步對他們的愛國情懷進行培養。這樣舉例更能夠調動起學生的愛國情懷,讓學生產生共鳴。
二、綜合課本知識,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務實的精神
在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對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進行的第二個滲透,是高中生物教師要綜合課本的知識內容,以此來培養高中生吃苦耐勞、務實的精神。在高中生物課本當中,不乏有很多生物學家的身影,這些生物學家不斷地探索和研究,促進了世界生物科學史的發展。他們在探索和研究的過程中不懼艱難、鍥而不舍、不怕失敗,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研究和實驗,最終得出正確的實驗結果和理論,而這些實驗結果和理論幫助我們后人能夠更好對世界有所了解。這些偉大生物學家的精神值得后人學習,也值得學生學習,對他們頑強拼搏、不畏艱險的精神進行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的信念得到培養,尤其是培養高中生吃苦耐勞、務實的精神。這是體現在生物學家身上最典型的一種精神。并且在對吃苦耐勞和務實的精神進行學習之后,也會幫助高中生在自己學習的過程當中,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同時,對高中生的吃苦耐勞和務實精神進行培養,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的要求,高中生物教師也可以借此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滲透進思想政治的教育。
比如,高中生物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我國古代的李時珍,李時珍通過親身的實驗和嘗試,編寫出了《本草綱目》,在實驗和嘗試的過程中受到了很多的阻礙,遇到了很多的艱險,但是他仍然憑借堅強的意志完成了《本草綱目》的編寫,這本書對我國現在仍然有重大的影響。或者是為學生介紹我國當代的偉大生物學家袁隆平先生,作為雜交水稻之父,他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在田地中對水稻增產問題進行研究,在此過程中也通過了大量的實驗和探索。讓學生對這些偉大生物學家進行了解之后,才能夠對學生吃苦耐勞和務實的精神進行培養。
三、結語
總而言之,生物老師在自己的課堂上,圍繞思政方面的相關知識,給高中生開展教學活動有著很重大的作用,第一個優點就是能夠讓高中生更好地掌握生物課程當中的知識。第二個優點是可以培養高中生某一方面的精神,如,吃苦耐勞、務實和愛國主義等,通過對這些優秀精神和品質的培養,最終使高中生的各個方面都能夠得到一定的發展,以此來為他們的學習生活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張玲.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的策略探索[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06):56-57.
[2]錢偉.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初探[J].新課程(中學),2013(10):102-103.
[3]張興平,王祿德.新時代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情感教育的滲透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