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凌
摘要:在職業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部自2019年起率先啟動了“1+X”試點工作,物流管理列入首批五個試點專業之一。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成功申報考核站點后經過兩次的培訓和考核,在探索中發現了一些在物流管理1+X課證融通改革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物流管理;1+X;課證融通
一、項目背景介紹
繼國務院發布《職教二十條》后,日前,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的試點方案》。根據《試點方案》要求,從2019年起,建筑工程技術、信息與通信技術、物流管理、老年服務與管理、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該五個專業將率先引入職業等級證書制度。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將以社會和行業真實需求為根本依據,對學習者的職業技能進行綜合評價,如實反映學習者職業技術能力,證書分為初級、中級、高級。物流管理1+X證書是首批試點專業證書,“1”與“X”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但對X證書的考取并不具有強制性,同時也非越多越好,不能因為考證而影響正常學習。溫州職業技術學院也成為了首批成功申辦物流管理1+X(中級)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站點。
二、目前存在的問題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系工商企管專業自2019年申辦物流管理1+X考核站點以來,始終堅持以“職教二十條”和“1+X試點方案”的要求為教學導向,積極開展物流管理1+X證書的培訓工作。2019年成功舉辦首次考核,2021年6月再次舉辦考核,共培訓500余人次,覆蓋全日制高職在校生以及社會招聘人群。在兩年多的培訓過程中,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發現了以下一些問題:
1.專項培訓的課時量不夠。物流管理1+X考證根據中物聯的課時建議應當為6學分96課時,課程內容覆蓋物流管理的方方面面。但由于前期人才培養方案的限制,培訓只能以額外授課的形式進行,不給予學分,并且平均課時量只能達到28個課時左右,即建議培訓時常的30%,教師無法細致地給予學生足夠的指導。
2.理論和實操習題量不足。目前中物聯僅為物流管理1+X考證提供了十套理論練習題(無參考答案)和一套實操模擬題,雖然考證的通過率不能作為衡量試點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但一定是重要指標,缺乏足夠體量的訓練會影響學生對書本理論知識的理解,也會影響教師的培訓重點。
3.實操軟硬件設備的穩定性。通過公開招投標采購,溫職院采購了物流管理1+X考證所需的各項軟硬件設備。但在實操考核和模擬訓練中,經常還是會出現軟件卡頓、硬件掃碼無法掃入等各種問題,同其他院校的交流中也會發現同樣的問題,這將嚴重影響日常培訓的體驗感和實際考核中的效率。
三、意見與建議
1.從人才培養方案入手做好課證融通工作。將物流管理1+X的教學內容拆解,融入已有或新開發的課程,如將1+X課程中物流行業的自我管理溝通與合作模塊融入已有的《管理溝通》課程中。這一工作應由各個試點院校自行根據本校實際情況探索,中物聯可多調研各試點院校,總結優秀經驗予以分享推廣。
2.中物聯組織聯合各承辦課程培訓的高校共同建設物流管理1+X考證理論題庫,盡快充實題目體量。目前中物聯提供的網上模擬理論測試題和模擬實操題數量著實較少,并且未提供參考答案。在沒有提供權威官方指導題庫的前提下,會給學校的教學難度帶來一定的難度,充實題庫量應作為下一步課程優化的重點工作。
3.督促軟硬件開發廠商提高產品的穩定性,持續迭代升級,提升使用過程中的體驗感和效率。實操訓練是物流管理1+X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教學還是未來的物流實際操作過程中,設施設備的穩定性都極大的影響著工作的效率。督促廠家不斷提升產品效率將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技能。
四、結語
經過兩輪的試點探索,溫州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全體專業教師的努力協作,將物流管理1+X的倉儲、運輸、職業素養等多項內容都進行了拆解并融入到日常的倉儲管理、供應鏈運營概論、管理溝通、項目管理、質量管理等專業核心課程中,并在報名考試之前通過職業資格技能的課程開設,集中訓練,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并通過課時量的延長,提高每門課的學分值,探索建設學分銀行制度。日前第二輪物流管理1+X全國統考的成績出爐,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的通過率由第一次的51%提升到了83%,直接反映了教學改革的效果。
1+X證書制度為學生提供多維度的能力憑證,“1”與“X”之間是和諧、生態的關系,而不是數量上的越多越好。“在實施1+X證書制度過程中,對于職業院校開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而言,許多現實問題需要系統研究并統籌解決。如經費投入成本問題、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優化問題、實訓資源利用問題、教與學的時間成本問題等。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學歷教育的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依據行業核心素養和X證書要求對課程進行系統性重構,在保證課程內容職業屬性的同時,優先選擇在行業中具有普遍意義、對學生具有長遠生涯發展意義的內容進行教學。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將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改革風潮引領下發揮全國雙高校的模范帶頭作用,堅持三教改革,爭取在職業等級證書制度的建設方面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