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哲
摘要:員工幫助計劃興起于美國,通過專業人士對企業組織的診斷、建議和對員工及員工直系親屬提供專業指導、培訓和咨詢的方式,幫助解決員工及其家庭成員的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提高員工在企業中的工作績效,并發展成為企業的組織為員工提供的長期系統的援助和福利項目,目的在于提高工作場所的生產力及員工與組織的工作績效。
關鍵詞:員工幫助計劃;福利;現狀;改善
一、員工幫助計劃的現狀
員工援助計劃(EAP)是針對企業經營管理中岀現的問題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正逐漸作為一種精神福利和人力資源管理手段,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在許多發達國家己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國內的EAP發展尚屬起步階段,進入這個行業和領域的人都相對較少,理論研究和實踐存在一定的空間。由于EAP產生于實踐又服務實踐的特點,有關EAP的研究多集中在應用研究方面。EAP引入國內較晚,近些年EAP逐漸被國內企業管理研究學者所關注。最初的研究只在心理健康領域,如職業健康、壓力情緒管理、職業倦怠等領域,員工的身心健康是與個人的工作績效息息相關的,與企業的效益密不可分。目前,國內EAP應用的范圍已經擴大到更多領域,比如政府機關、國有企業、軍隊等,所涉及的項目越來越多、所覆蓋的領域越來越廣。但是,中國EAP有各種問題,從事EAP咨詢服務的大多是管理咨詢公司和心理咨詢機構,他們只是把國外的EAP技術復制到國內,缺乏理論研究和中國本土化,特別是中國本土化理論研究。中國的EAP項目更加傾向于對團體提供服務,雖然這樣的服務成本可控,但是相對于個性化、可定制的服務,前者的服務的效果就不會特別顯著,畢竟EAP的一個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而每一個人的情況即有相似又有不同。國內EAP的普及程度雖然是一直在提升,但是在EAP的項目的豐富程度有明顯不足,一方面由于中大型企業中傳統的管理思維導致對員工個人問題認知較為單一;另一方面是本土化研究不夠深入。從研究角度來看,中國研究者更加注重EAP的工具屬性研究,而不是將其作為一種福利政策來研究,將 EAP 視為激勵員工提高績效的一種方法,認為工作層面或與績效相關度高的項目更重要,因此在 EAP 應用轉化方面需要繼續研究。
二、EAP完善改進辦法
EAP的實施需要完善改進,一方面,企業組織需要把EAP明確是一種福利,要從根本上體現對員工的人性關懷;另一方面,企業組織在EAP實施過程中,要考慮到員工需求的變化,順勢而為,時代在進步,員工構成也是趨于多樣化。
(一)工作方面
EAP的核心理念是就是“以人為本”,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放到企業里也是這個道理,員工的引入與流失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由于這樣的情況,就出現復雜的員工構成,需要解決的問題就不能一概而論,要因人而異。EAP這項福利政策就是將企業的管理模式從“粗曠”平穩過渡到“細膩”。雙因素激勵理論,激勵因素和保健因素都是員工動機的引發因素,而更能夠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的是激勵因素。有一些企業的福利只關注公共部分或直接由管理者決定,缺乏與員工的溝通,導致福利效用受限,同時也沒有體現對員工的尊重,結果可能會造成員工滿意度降低。因此,EAP的制定的不同環節充分考慮員工差異化需求,體現精神關懷,使員工真正感受到企業支持。
(二)生活方面
EAP作為一種大項的福利政策,會將員工與其家庭都作為一個整體來理解,并非將員工個人與家庭分開。在如今這個高速高效的大環境,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壓力也不斷增強。壓力不僅僅是來自于工作,家庭壓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可以將其獨立出來。工作中遇到問題往往就解決的范本,但家庭中遇到的問題卻不是有范本可以解決的,這必然會影響到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會對企業發展造成影響。通過EAP可以幫助員工處理生活等工作以外的問題,并表達出來對員工的理解尊重關愛,員工的后顧之憂解決,也就可以更加正面積極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將精力分配到工作中。因此,很多企業通過EAP將員工從繁雜的個人問題中解脫出來,讓其在工作中投入更多,更加信賴組織,與企業榮辱與共,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時勘.員工援助計劃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3(02).
[4]周瀾.“員工幫助計劃”在中國本土化的困境及其突破[J].企業經濟,2016(01).
[5] 肖晶,叢嘉祥,王曉 宇,崔麗霞.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員工幫助計劃(EAP)本土化模式研究進展[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5).
[6]李雪青.員工幫助計劃(EAP)綜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22):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