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 劉華杰



早在1927年冬,沭陽就建立了中共地方組織。隨后,沭陽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革命斗爭。抗日戰爭時期,淮海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領導機構中共淮海區黨委和淮海區專員公署的機關就設在沭陽張圩、陳圩一帶。沭陽的地理優勢成為淮海抗日根據地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1939年3月,16歲的我在家鄉沭陽縣湯澗區鳳儀鄉農會工作,主要任務就是發動廣大群眾同壓迫和剝削我們的土豪劣紳進行斗爭,要求他們減租減息,增加工農工錢。1941年區農會成立抗日隊伍,18歲的我參加區大隊的抗日救國隊伍,擔任班長。一個班由18位戰士,1個大隊由1個連組成,大概有200多位戰士。1942年,隨著抗日戰爭不斷深入,根據當時淮海區委的戰略部署,我區大隊改編合并到淮海4團3營2連,我在2連,我任排長,連長是李鈞同志。抗日戰爭時期,以沭陽為中心的淮海抗日根據地是我們黨開辟的蘇北戰略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1943年春,侵華日軍對江蘇北部淮海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殘酷“掃蕩”。3月17日,日偽軍1000余人,分兵11路合圍駐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區黨政領導機關。廣袤的淮海地區處于一片混亂之中,人民被置于鬼子刺刀之下,侵華日軍對沭陽地區進行大規模掃蕩,執行“三光”政策。根據區委指示淮海4團決定向占領我江蘇連云港一帶的日本鬼子發起總攻(南圩莊戰役),在斗爭前夜凌晨,日偽漢奸得到我軍進攻的情報,日本鬼子連夜進行預防部署,在第二天的斗爭中,日本鬼子做好了準備加之武器精良,嚴防死守,我軍損失慘重,有一個班僅剩一名戰士,其余人員全部犧牲。此次戰役由于我軍是土槍土炮,鬼子在碉堡而我軍在明處,鬼子隱蔽在防御工事和碉堡中對我軍進行瘋狂反擊,我軍損失極大,傷亡慘重,只能撤回到駐地總結經驗和教訓。
1943年冬,我在沭陽隨同一個營進攻鬼子一個特務班,準備把這個據點摧毀。突然見到炮樓外開來幾部軍車,軍車上裝滿了日本鬼子,人數大概在一個連左右,后來才知道,原來鬼子在半夜增兵是為了第二天對我淮海解放區大掃蕩。我們決定在鬼子沒有發現我們且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狠狠地對鬼子進行突襲。我軍一個排架設4部機槍對準鬼子據點的大門,還有一個連利用夜色潛入鬼子碉堡下,我帶領兩個排到鬼子后門準備進攻,兩面夾擊,營長一聲令下,進攻!沖啊!機槍對沖出來的鬼子進行掃射,我和在城樓外的戰士同沖出來的鬼子進行殊死搏斗,日本鬼子被我軍打得暈頭轉向,一個日軍排長也被我們擊斃。這時候,我的小腿被鬼子刺刀刺傷,頭部也被流彈擦傷鮮血直流,我已痛得失去知覺,雖然負傷,但我忍住疼痛堅持戰斗,始終牢記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到:輕傷不下火線,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由于當時條件艱苦沒有擔架,我被后勤戰士抬上小毛驢回營地治療。經過半個月的休養,我的傷終于好了,也因為這次受傷,直到現在我的頭部和腿部有時仍會疼痛。這次戰斗讓侵華日軍損失慘重,原來第二天對我淮海解放區的大掃蕩也徹底流產。我們淮海抗日根據地依靠當地干部,團結抗日愛國人士,放手發動群眾,擴大抗日武裝,淮海抗日軍民同侵華日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用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詩篇。
1945年秋,我們經過了長期艱苦的斗爭終于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把日本侵略者徹底趕出了中國。原本以為就可以天下太平,好好過日子,可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不這么想,他們逆歷史潮流,獨斷專權,貪污腐敗,民不聊生,處處與人民作對。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以毛主席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解放區的老百姓都說共產黨的政策好,毛主席好。1949年,“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我隨中國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解放南京,解放鎮江,解放常州,解放無錫,后在宜興方橋鎮任書記。
1951年我調蘇州工作學習,擔任蘇州園林修建委員會秘書,協助文管會主任謝孝思同志修繕被戰爭破壞和年久失修的蘇州園林,我先后負責了留園和西園的修繕整治工作。1982年,我由蘇州交通局離休。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的子女中有當過空軍、火箭軍,有公務員、黨員和少先隊員,只要祖國有需要,隨時愿意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作為一名老戰士、老黨員,希望大家牢記我們黨一百年來的光輝歷史,珍惜美好的時代,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忠誠黨的事業,不忘初心,堅定理想信念,為建設社會主義偉大祖國而努力奮斗。
(劉凱,蘇州交通局離休干部98歲,1939年入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