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青
摘? 要:裝配式建筑作為中低層建筑結構中常用的技術體系,可有效規避因環境問題所產生的工程延期現象,縮減建筑成本,但預制部件之間的契合也暴露出漏水、滲水的問題。基于此,本文以裝配式建筑結構的優缺點為基礎,對防水節點的構造設計要點、防水材料選擇要點和防水節點施工要點進行分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節點設計;施工要點
中圖分類號:TU761.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8-00-02
裝配式建筑結構的研發與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1]。其所呈現出的操控簡便、制備工藝簡化的特性,加快了整體建筑效率,有效規避因外界環境因素所造成的施工延期問題。但裝配式建筑結構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是不同建筑構件裝配契合過程中存在縫隙問題,將導致建筑結構產生滲水、漏水的問題,降低內部結構的穩定性,縮減建筑項目的使用周期。對于此,必須針對裝配式建筑結構進行防水設計來提升內部結構的防滲性與整體性,提高工程建設質量。
一、裝配式建筑優缺點分析
伴隨建筑技術與建筑理論的實時更新,我國建筑工程項目在施工過程中也呈現出一定的多元化特點。裝配式建筑結構的設定主要是將各類工件進行預期制定,然后在施工現場中進行裝配處理。此類裝配工藝與傳統的建筑模式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第一,裝配式建筑工件在制作過程中統一由工廠進行操作,這樣在自動化、機械化、智能化的制作體系下,可以進一步提高工件制備的標準,同時也可降低人工成本,為企業創收更多經濟利潤。
第二,在具體施工時,裝配部件在組合過程中,只需要利用混凝土材料進行有效連接契合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效率。
第三,裝配式建筑結構在現場施工時,只需要對成品工件進行組裝便可,對生態環境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此類裝配建筑結構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造成建筑質量不達標的問題。首先,建筑工件從制備到運輸的過程中,如果生產企業與施工現場所處的距離較遠時,將產生一定量的運輸成本。其次,裝配建筑構件對各個尺寸參數的精度要求較高,如果預期參數與現場施工參數存在一定差異,則必然產生構件器和精度不足的問題。當此類問題表現在建筑表面接縫中時則極有可能產生建筑外體的漏水、滲水現象。最后,大部分建筑工件在生產制造過程中,是采用標準化的模具進行澆筑,此類模具所產生的參數具有唯一性。如果建筑配件所需要的參數模具本身的尺寸參數有差異時,則需要對模具或者是建筑構件的設計圖紙進行更改,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建筑工序的繁瑣性。
二、防水節點的構造設計要點
針對裝配式建筑結構設計防水節點時,主要是以加膠和封閉線兩種形式為主。通常情況下,PCF板內側一般采用的是混凝土澆鑄,而其外側則是通過預制墻板來實現加固及安全防護的。因此,針對外側預制墻板,應采取排水空腔的形式并進行打膠處理,以提高墻板與墻板之間的防水性能;而PCF板內部的混凝土澆筑結構,則需要通過自防水的性能實現建筑結構的加固處理;對于外掛式的墻板結構來講,則應采取封閉式的防水處理。一般情況下,是針對外掛墻板外側進行防水硅膠噴涂,然后在結構中間搭建空腔,而通過加固預制墻板內側的防水壓條,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效果。在整體防護之后,應在墻體外部涂刷一層具有高彈性、高密度性的聚氨酯防水材料。通過此類材料的滲透,可以在密封區域之間形成具有縫隙穿插的交互效果,以提高防水結構與預制板結構之間的黏合性[2]。此外,開放式線防水處理也是針對裝配式建筑結構外表防水的一種常用方法,主要是針對預制墻板在裝配過程中的接縫來進行封閉壓膠處理。與加膠與封閉線的處理形式相比,其在處理過程中無須進行著打膠,只需要在墻板外側添加密封條即可。應注意的是,為保證封閉板內側與外側氣壓的同步性,必須在隔斷中間設置相應的導氣槽,以真正起到排水導氣的效果。
三、防水材料選擇要點
第一,黏結效果。從材料所呈現出的屬性來看,人們目前所用的混凝土建筑材料本身屬于一種堿性物質,如果在裝配過程中采取密封膠進行封閉處理的話,所起到的封閉效果無法達到預期設定需求。除此之外,在混凝土裝配件預制過程中,表面并不是平滑與完整的,而是存在許多凸點與凹槽,這就造成實際裝配過程中密封膠用量無法正確掌控[3]。為此,在實際裝配前,必須針對密封膠材料所呈現出的參數進行深度分析,并以裝配建筑結構的預制部件為出發點,考慮兩者在融合過程中呈現出的參數對比情況,進而有效保證施工的完整性。除此之外,應針對施工場所呈現出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例如,在空氣環境較為潮濕的情況下,空氣中所含有的水分將交替與混凝土材料造成反應環境產生泛堿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膠體與混凝土材料之間的融合度。應針對密封膠屬性來制定合理的施工工序,如在用硅烷密封膠進行裝配密封處理時,向在墻體表面涂抹一定量的底液,確保墻體本身的溶膠性。當涂抹層冷干之后,才可進行下一步密封處理,以提高密封黏度。
第二,抗位移能力。從外部影響因素來講,當施工環境處于惡劣的天氣情況下,外部作用力傳遞到建筑結構中,將對當前建筑構件造成一定的外力施加。其體現在構件之間,將令不同構件產生相對位移的現象。一旦位移參數超出建筑裝配所遵循的參數指標時,將降低整體結構的穩定性。特別是對中高層建筑結構來講,所產生的危害性更大。因此,在材料選取時,必須保證膠體本身具備一定的黏合性與彈性,確保在裝配建筑部件的接縫中實現最大的黏連度。與此同時,考慮到環境溫度對密封膠所造成的影響,應采取低模量屬性的密封膠體提高混凝土材料與膠體之間的內聚力,保證不同建筑材料在融合過程中可以真正實現結構層面的一體處理[4]。
第三,密封性能。考慮到裝配建筑施工過程中人員專業性不足、外界環境干擾因素過多等問題所造成的防水性能衰退現象,必須正確定位裝配建筑結構的防水節點,采取高強度高性能的密封膠體,以構件為單位進行逐一封閉施工。除此之外,應進一步排查密封劑在使用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如模板表層殘留的脫模劑,保證密封施工區域的清潔性。在現場施工時,密封條及相應原材料的應用必須嚴格遵守實際使用指標,確保相關工藝的落實可以正確起到密封效果,以提高建筑結構的穩定性。
四、防水節點施工要點
(一)前期準備
在對裝備建筑結構防水節點進行施工時,應針對前期準備工作,設定一系列施工指標,這樣才可進一步強化現場施工的規范性。首先,應在施工前期對當前施工環境以及建筑防水材料進行分析,確保每一類防水材料本身所具備的屬性,可以對裝配式建筑結構在當前環境中所產生的結構性能、防水性能起到一定的時效性作用。其次,應針對建筑裝配構件的參數進行逐一比對,一旦發現某一類建筑構件存在不達標的現象應立即更換。只有確保每一個構件尺寸參數的合理性才可保證后續加工過程中裝備部件之間契合的精密性,提高防水質量。通常情況下防水處理時,主要從平整度質量以及膠條屬性方面進行觀察。例如,在平整度方面,要對裝配建筑結構部件表面是否清潔平整進行查驗,確保表面參數符合后期建筑需求。在對質量方面進行查驗時,主要是驗證建筑裝配構件是否存在裂縫問題,以避免后期施工過程中因外部張力及內部作用力而造成裂縫擴大的現象。在膠條屬性方面則是查證膠條預埋位置以及粘貼指標是否合理。其中某一項參數存在問題時,均需要進行更換。
(二)施工流程
在對裝配式建筑結構施工現場進行防水控制時,必須確保相關施工工藝的落實嚴格滿足施工需求。首先,在安裝完建筑組件之后,應對組件銜接處進行清潔處理,保證空腔與基地的平整性與清潔性。其次,在灌到密封膠時,必須嚴格把控膠體的灌入速率,確保膠體可均勻地打進裂縫中。如果此過程產生施工中斷的影響,則應對其進行標記處理。在對預制鐵部件進行黏合處理時,由于無法使用止水條,則應先對其進行除銹防銹處理,避免鐵銹對內部鋼結構產生腐蝕影響。最后,應針對密封區域進行滲水處理,查證當前區域是否具備相應的防水屬性[5]。
(三)項目驗收試驗
在項目完工之后,需對其進行防水試驗處理,分析出當前防水施工工藝是否起到相應的建筑效果。通常情況下,需針對裝配式建筑結構采用淋水試驗,對預制部件的銜接處、密封處等進行淋水、滲水等工序,驗證是否存在膠體脫落、結構漏水的現象。如果產生滲水、漏水問題時,應及時檢查密封工序、裝配工序等是否存在問題,并采用相應的技術手段進行處理。
參考文獻:
[1]陳蝶蝶.裝配式建筑防水節點設計及施工要點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20(27):79+121.
[2]曾祥忠.裝配式建筑防水節點設計及施工要點[J].綠色環保建材,2020(1):94+96.
[3]張玉林,等.試分析裝配式建筑防水節點設計及施工要點[J].綠色環保建材,2020(1):102.
[4]張文龍.裝配式建筑防水節點設計及施工要點研究[J].安徽建筑,2019,26(7):197-198.
[5]彭方圓.裝配式建筑外墻防水設計及施工要點[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9(18):112.
(責任編輯:董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