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杰
摘要: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其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課堂的參與積極性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對于初三的學生來說,集中注意力,充分參與課堂學習,能夠提升學習成績,為中考做準備。教師能否有效設計課堂環節,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是衡量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本文主要圍繞提升學生歷史課堂參與積極性這一問題提出了四點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參與度;積極性
課堂參與度能夠直決定一堂課的效果,課堂參與度的意義根據作用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對于學生而言,能夠在短時間梳理知識,構建知識的框架,為后續的學習打好基礎。二是,對于教師而言,能夠合理把握課堂任務分配,提升教學效果。由此可以看出提升課堂參與度的重要性。特別是對于初三的學生而言,學習任務較重,提升課堂參與度十分必要。其中要注意的是,高效的歷史課堂不應該僅僅關注幾個學生,而是應該引導學生全員參與,共同進步。
一、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
(一)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
和諧的課堂氛圍是促進學生學習效率提高的重要條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平和的態度完成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放平心態,以學習知識點為重要的目標。同時,在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過程中教師也應該融入因材施教的策略,在課堂上及時發現學習困難學生存在的問題,給予引導與幫助,避免出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若存在上述現象,教師可以通過眼神交流、語言交流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產生一種“老師一直在關注我”,從而使學生產生內在驅動力,讓學生認為應該認真聽講,提升課堂的參與度。
(二)合理利用課余時間關心學生
初三的學生壓力較大,再加上課程內容難度提升,學生容易遇到難題,但是存在一部分學生不會主動與教師交流,教師應該認識到這一點,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舒緩學生緊張的心情,并進一步提供幫助,解決學生遇到的難題,從而使學生能夠敞開心扉,較為輕松地對待學習中的難題。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分享自身的學習經歷,以學生的角度去看待中考,給學生提出合理的建議,進一步加深師生間的情誼。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設計導入
課堂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在較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能否提起興趣,同時也決定著后續課程能否順利且高效的進行,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在導入環節就找到學生的興趣點,那么這節課會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與傳統的課堂導入相比,利用音樂、視頻等教學方式顯然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提高奠定基礎。以《“蒸汽時代”的到來》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提前準備好的音頻——蒸汽機運行的聲音,使學生感受到蒸汽時代人們所處的生活環境,增加學生的課堂體驗。通過這種課堂導入,學生能夠很快被蒸汽機等聲音吸引,從而帶著興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三、充分拓展教材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相比于大段的文字,在教學中多利用圖片、視頻組織教學,通過感官多重刺激這種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因此,教師充分利用已有資源,擴充與拓展教材知識是十分可行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鞏固學生的知識,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在教學中適當融入圖片等直觀、生動的內容,在講解過程中盡量減少讓學生閱讀大段文字的時間。例如,以《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為例,由于這部分內容帶有深刻的文化色彩,僅憑借講述的方式,會使課堂變得枯燥,因此,及時利用圖片等豐富生動的教具拓展知識十分必要,教師為學生展示大河流域一些國家經典的代表物的圖片,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
四、優化課堂的組織形式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要求注重探究式教學,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等。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小組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不僅符合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還可以在提升學生參與度的程度上,使學生的各項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初中歷史教師需要大致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合理進行分組,保證每個小組之間的水平大致相等,而小組內成員的優勢各不相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揮所長。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建立相關的評價機制,包括小組互評、教師點評,小組代表在分享完自己的觀點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其他小組成員發表自身的看法,指出優勢與不足,此外,教師需要給予及時的點評,肯定每一位學生的努力,指出還需要改進的方面,使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認定努力就會有回報,從而使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端正態度,認真學習,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五、結語
綜上所述,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方法多種多樣,如利用多媒體等教學用具,充分擴展教材的資源,進一步優化與創新組織形式等,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課堂活動的樂趣,從而參與其中,提升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冶生梅.初中歷史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策略探究[J].青海教育,2021(06):36.
[2]馬淑燕.初中歷史課堂如何激勵學生積極參與[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17).
[3]顧銀輝.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參與度[J].現代農村科技,2021(02):96.
[4]盧昌隨.參與式教學方式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研究[J].科幻畫報,2020(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