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邦
摘要: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經濟面貌煥然一新,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各個領域的發展觀念也在發生轉變,越來越重視工作人員的文化素質。政府也針對這一轉變加大了對文化領域的經費投入,以實現人才的全面化培養。目前,網絡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及,圖書館能否抓住數據時代的機遇,為讀者提供更專業的服務,成為了圖書館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數據環境下的發展為論題,對個性服務的策略進行了系統的分析,為我國圖書館服務領域的發展提供了相關性意見。
關鍵詞:大數據環境;圖書館;個性化服務;信息
一、引言
在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人們越來越重視圖書館工作,圖書館服務水平的提高勢在必行。特別是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傳播日益迅速,海量數據信息不斷涌現,圖書館必須與時俱進,改變服務方式。圖書館工作人員要適應時代的要求,改變服務模式,為讀者提供高效快捷的個性化服務。
二、大數據對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的促進作用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已由傳統的文字型轉向存儲型和共享型。大數據時代的圖書館在知識庫、借閱流程等方面與傳統圖書館有很大的不同,讀者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能夠為讀者提供定制服務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需要對原有的管理方式進行改善,相關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網絡對每一個人的閱讀記錄進行統計,來判斷讀者的需求,以便于有針對性的提供服務。此外,根據數據來判斷讀者的具體需求,對于一些閱讀領域較為專一的讀者,可以專門為其開創閱讀角,在提高便利性的同時,還可以為讀者節省閱讀費用,為圖書館的經營提供了保障。
(二)及時推送信息
在原有的經營服務方針下,很容易出現由于書已被借走而導致顧客空手而歸的情況,甚至還會出現借出去的書籍沒有按時歸還的情況,通過互聯網進行數據管理,面對以上的情況,由信息系統向讀者發送實時提示,保障歸還率和借書的成功率。另外,隨著管理理念的不斷加強,圖書館還可以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書籍的買購,最大程度的滿足顧客的需求。
(三)使咨詢服務的提供更加便利
原有的圖書借出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不但借書成功率不高,而且還會浪費不必要的時間,讀者傳統找書的過程非常繁瑣,不利于提高整體的閱讀質量。在數據的支持下,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顧客可以利用信息平臺上的代碼或者類型來進行選擇。[1]
三、大數據環境走向研究
(一)強化信息的集成服務
如今,各個領域之間的信息往來越來越呈現透明化的趨勢,為了更有效地為用戶服務,必須采用多種工具和手段,找出其中的共同點和不通電,從而進行有效的區分,提高建造分類區域的效率,實現數據資源共享。海量信息環境中的信息系統是分布式的,其數據結構具有異構性,因此,由于信息和組織存在差異性,所以圖書館必須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對異構數據進行整合、封裝、整合、加工。由于數據量巨大,圖書館應采取分布協作策略,將數據資源按學科領域劃分為若干子空間,然后根據子空間分別建立相應的系統進行數據信息集成,形成分布式協作數據集成系統。[2]
(二)對數據進行集中分析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社會中的競爭力度不斷提高,圖書領域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單純銷售量的競爭,還存在信息技術、市場調研、發展潛力等層面上的競爭,對新的信息技術引入及不及時,成為了圖書館實現長期發展的重要因素。通過信息技術對書籍的數據進行統一分類,需要以下幾點作為前提:第一,把數據聯系起來。資料種類繁多,結構復雜,連結松散,分析資料的主要工作,是為這些缺乏連結的資料建立緊密連結,為進一步分析提供連結基礎。第二,讓“休眠數據”保持活力。目前,其信息儲存分類程序的功能并不十分完善,一些功能未被合理開發和利用,其中很多都是值得研究的關鍵問題。此外,還需要發揮數據的最大作用,使其功效最大化,從種類繁多的信息中找出一些較為冷門的特征,結合這些特征進行分類和整合。[3]
(三)注重新型資源的收集
經過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大數據環境下,信息的傳播和儲蓄平臺多種多樣。尤其是基Web2.0技術構建的社會媒體資源,通過對社會整體資料的分類和整理,有利于顧客根據相關資料進行選擇,提高了服務性。此外,要以用戶為中心,圍繞用戶的喜好進行書籍資源的收集、傳播、組織,也可以是用戶的創造性觀點和表達。社會媒體以其傳播速度快、使用方便等特點,迅速成為人們進行信息交流、進行社會行為的主要表現形式。在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要注重與其他類型數據的整合,形成情報研究新的服務領域。
(四)注重服務內容的時效性
實時性是競爭情報的重要特征。大容量的數據并不是問題的核心,核心是如何實時地正確的處理信息數據,因為數據很容易出現偏差,從而影響管理。因此,在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更注重信息情報工作的及時性,需要實時監測數據動態變化,進行動態收集、分析和處理,以獲得動態的信息和知識,為短期決策提供支持。企業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動態競爭情報信息,一般具有分布性、動態性、可變性等特點。當前,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社交網絡獲取最新信息,大數據環境下用戶信息利用方式的變化,提高了用戶對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及時性要求。
結語:大數據時代,我國的生產模式和發展形態都跟之前完全不同,圖書館是我國必不可少的公共機構之一,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擯棄原有的傳統管理和服務方式,實施科技化和人性化的服務,提高顧客的閱讀質量,增加了顧客的滿意程度,通過對數據信息進行整理和分類,提高整體服務水平,有利于圖書館服務工作的完善,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蔣一鋤,鄧藍,唐彬.基于閱讀大數據的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系統設計與應用[J].經濟師,2020(5):222,224.
[2]侯欣易.基于大數據的圖書館個性化服務實踐途徑探討[J].數碼設計(下),2020,9(1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