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要:地理學習中空間認知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關鍵能力之一,空間認知能力不僅在地理學習中能夠發揮良好的效果,在其生活實踐過程中也能夠引導其更好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在本文的研究中將重點論述初中階段學生地理空間認知能力培養現狀,并且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構建方式,旨在能夠提升初中階段學生地理學習水平。
關鍵詞:初中地理;空間認知;培養方式
地理學習中形象思維指的是從抽象到具體,而后由具體上升到抽象的過程,學生在地理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便是這兩個環節。在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習是培養學生空間認知能力的重要性階段,教師借助不同的教學方式,發揮語言教學的優勢,調動學生地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逐漸將其扁平化的思維模式轉化成為邏輯思維,建立學生良好的空間認知能力。
一、地理空間認知的相關概述
空間思維能力是想象力的一種特殊表現,指的是借助人們的想象,在頭腦中建立一個虛擬的環境和空間,通過學習養成的一種高級的思維能力??臻g認知能力在虛擬的過程中受到三個方面的影響:(1)個體的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2)個體在虛擬想象之前具備的知識基礎,以及個體構建空間概念的能力;(3)需要構建位置因素的空間、區域特征【1】。
其中,第一要素受到個體主觀能力和后天培養的影響,借助后天教育能夠取得良好的地理空間認知效果,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培養時間有限,但是影響卻十分深遠。第二、三個要素主要針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梢?,通過課堂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邏輯思維,有效提升學生的地理空間認知能力。
二、初中生地理空間認知能力培養的現狀
(一)認知差異性分析
初中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其中涵蓋了政治、歷史、文學等多樣化的知識內容,對于初中地理教師的專業能力要求較高,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基礎。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教育部門對初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也提出更高要求。但是現階段,初中地理教師的綜合素養與教學能力難以差強人意,并未達到教育部門提出的標準。如此情況,教師難以通過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仍舊按照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展開教學活動,雖然能夠保證教學內容的完整,但卻很難實現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甚至一部分地理教師仍舊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方面存在極大的提升空間,嚴重制約了地理教學質量提升【2】。
與此同時,初中地理教師在課堂評價方面未能夠創新方式。良好的課堂評價能夠幫助學生發現學習中存在的誤區和不足,引導其在后續學習生活中加以完善和改良。一部分教師仍舊采用單一化課堂評價,認為初中階段學習“分數至上”。這種教學評價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阻礙了地理教學全面發展的進程。
(二)認知問題和原因
初中階段學生已經初現價值觀念和性格特點,由于學生成長和學習的環境有所差異,出現鮮明的個性化差異。教師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展教育,“整齊劃一”的教學機制難以協調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進程,未能夠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由于一部分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理念深遠的影響,在開展初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仍舊有一部分教師重點關注學生的解題能力、知識點背誦情況,忽視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將地理空間認知培養工作拋到九霄云外去。學生一味學習和背誦知識點,非但不能夠提升學習積極性,甚至會出現倦怠心理,影響地理教學開展。更何況,地理空間認知能力是奠定學生地理學習的關鍵因素,缺少這一能力,后續學習任務便難以完成【3】。
三、初中生地理空間認知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研究
(一)突出學生主體性
地圖在地理學習中被稱為“第二語言”是地理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同樣也是提升學生空間認知能力的必要教學工具。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讀圖習慣,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在教學準備階段做好充分的功課,將教材中涉及到的地圖在地圖冊中做好標注,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能夠第一時間找到圖示,養成隨時翻閱、隨時查找的習慣。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也需要有意識提醒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不明確的地理位置,需要第一時間查閱地圖,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能夠逐漸培養學生的讀圖習慣。
其次,在指導學生閱讀地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進行方法指導,避免學生一味記憶地圖中的信息,忽視了經緯度、區域劃分等方面的認知和理解。教師需要要求學生在讀圖的過程中進行標記,將局部地圖與整體相聯系,歸納地圖的特點和規律,逐漸形成自身的地理知識框架。
(二)注重學生開放性
由于地理學科中的知識內容十分豐富,教師利用不同的教學工具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便能夠發揮不可小覷的功能,利用教學工具,豐富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知能力、感受能力,進一步提升對地理學科的感知能力與理解能力。當下,初中地理教學中使用教學的工具便是地圖冊、教學掛圖等。教學掛圖能夠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虛擬空間,以此為基礎產生延伸想象與聯想。教學示意圖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不同的地理現象。地理模型也能夠在表象層面上深化學生對地理事物的理解和認知。
例如,在借助地球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小型地球儀,結合教師的講解,能夠理解地球上海洋、陸地的分布情況,并且觀察到不同大洲之間的位置關系,形成全球性地理區劃分布圖。在借助地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組織學生“歡樂中國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地方、最想去的旅游地點,通過發言的形式向大家介紹,既能夠了解區域中的人文風情,還能夠積累地理知識。可見,在初中地理空間認知能力培養的過程中使用直觀性教學工具,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水平,推進其空間認知能力增長【4】。
(三)強調能力系統系
首先,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分析和歸納橫向關系、縱向關系。例如,在八年級下冊《中國的地域差異》教學中,教師可將中國按照地形劃分為四個地理區域,而后向學生提問“每一個地理區域中有幾個省?又有怎樣的地形特點呢?”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可深入提問“我國著名的高原、平原、盆地位于哪個地理區域中,它們有什么樣分布規律呢?”。通過教師的問題能夠看出,回答以上問題需要結合地形圖、行政區劃圖的相關內容,才能夠有效整合信息,回答出教師的問題。可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需要“以地圖回答問題、以問題調動地圖”,形成助力學生閱讀地圖的良性循環。
其次,需要在日常練習中增加地圖題目的比重,將讀圖、繪圖、用圖等滲透到學生測驗、家庭作業中,引導學生重視地圖的重要性,調動其地理學習的積極性,在地圖使用中獲得地理知識、學習成就。
結語:
根據上文的研究內容能夠看出,初中地理教學空間認知能力的培養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師將其貫穿在教育教學始終,利用不同的教學工具、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地理素養,促進其認知能力提升。鑒于此,教師應當著眼于現在、寄希望于將來,著力培養學生的地理認知能力,為其后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閃梅. 關注地理空間尺度思想,促進初中地理學科素養落地——以復習課“四大地理區域的自然特征”為例[J]. 讀寫算,2021,(10):115-116.
[2]郭亞楠. 運用地圖培養初中生地理空間認知能力優化研究[D].河南大學,2020.
[3]吳君. 初中地理學習關鍵能力及其培養——以福建省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地理試題的分析為例[J]. 福建教育,2019,(41):56-58.
[4]周雅. 初中生地理空間認知能力培養模式構建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