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騰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人口的不斷增長,資源、環境和經濟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衍生出生態危機,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環境。作為一個人口密集的區域,校園內每天產生的垃圾數量龐大、種類繁多,實現校園垃圾回收不僅可以美化校園,保護環境,還可以變廢為寶,創造一定的經濟價值,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本文通過對校園垃圾回收的現狀統計、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升措施的探索為相關管理人員提供了幫助與借鑒。
一、現狀統計分析
我們通過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行為和認知,以及部分學校學校垃圾分類的現有措施,設計了《中職校園垃圾分類問卷調查問卷》,并通過QQ,微信公眾賬號,現場分發等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發放。隨機分發200份問卷,收集有效回卷197份。
從調查問卷統計中收集的相關數據來看,92%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進行垃圾分類和回收,這表明學生贊同垃圾分類和回收的做法。但只有32%的受訪者能夠準確辨別出四種類型的生活垃圾,這表明學生對垃圾的分類并不是很清楚。也只有21%的調查對象表示在家中會進行垃圾分類,可見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學生們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51%的受訪者不會隨意丟棄垃圾,10%的人坦誠會在公共場合隨意丟棄垃圾,39%的人偶爾會隨意丟棄垃圾。
二,校園生活垃圾分類問題
從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學生對于垃圾分類和回收的概念已經初步形成,生活垃圾分類的意識和習慣也在逐步養成,但仍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1)分類意識淡薄
從問卷調查的反饋中我們發現,僅有21%的人能夠做到在家庭生活中也對垃圾做到分類。多數人對垃圾分類回收的態度僅僅停留在“方便分就分,不方便分就不分”的階段。實現校園垃圾的具體分類,這與傳統的垃圾丟棄方式不同,是對學生生活習慣的一種極大的轉變。學生應該深刻了解垃圾分類的必要性,更應該認識到垃圾分類為校園的環境、對社會環境所帶來的好處,同業也應注重自身的自主管理的能力培養。
(2)分類不科學
教學區的桌子抽屜和計算機房的鍵盤托盤上往往都裝滿了廢紙,食品袋等,辦公區常見的是只用掉一半的打印紙。由于學生沒有對垃圾進行科學的分類回收,校園衛生整潔無法長時間保持,可回收利用的資源也沒有得到重新利用。
(3)校園垃圾種類多、數量大
學校是一個人口稠密的地方,每日產出大量的一次性食品包裝袋、塑料瓶、飯盒等生活垃圾。學校食堂、教學樓和辦公樓也會有大量的生活垃圾,其中餐廳主要產出廚余垃圾,產生的垃圾量最大,而教學樓和辦公樓產生的垃圾主要是以廢書、廢報紙和廢氣的辦公用紙為主,價值較高。
三、校園垃圾分類回收利用踐行策略
根據上述的三個問題,學校應正確開展垃圾分類及回收相關工作,引導學生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學習廢物分類的理論知識,并通過學生對家庭成員產生積極影響,從而影響周邊的社會人員。久而久之,對垃圾進行分類、對環境進行保護的意識能夠逐漸影響社會的各個群體。
(1)培養分類意識、普及分類知識
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對垃圾分類還是非常贊同垃圾分類回收的,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提倡開展以下方法普及師生的垃圾分類相關知識:1、開展“垃圾分類”選修課程、成立“垃圾分類”社團、編寫“垃圾分類”校本教材,實現垃圾分類知識進入課堂,進入課本,以第二課堂的形式將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2、充分利用校園網站,電臺,黑板報,宣傳欄,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并通過國旗下講話,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垃圾分類知識。3、邀請校外專家進行講座、開展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德育活動,大力宣傳垃圾分類知識,促進學生對垃圾分類知識的積累。
(2)分區域、分類型進行收集
在宿舍各樓層分別放置紙類回收箱、塑料回收箱、空瓶回收箱、廚余垃圾箱及有害垃圾箱,學生自覺投放,然后由學生志愿者按照要求分類收集。教學辦公區各樓層分別放置紙類回收箱、塑料回收箱、金屬回收箱、廚余垃圾箱,在每棟樓的樓底放置一個有害垃圾箱,教師和學生將根據要求將垃圾分類到垃圾桶中,并由學生志愿者收集。食堂生產的垃圾類型相對單一,其中大部分是廚房垃圾,每日大量生產。在食堂每層出入口處分別放置兩個垃圾桶,用于剩飯剩菜及瓜果皮的收集;垃圾桶放在食堂工作區,收集葉子,果皮和茶渣。
(3)建立健全垃圾回收自主管理制度
校園垃圾的分類回收工作不應完全依靠學校的相關管理規章制度,或是帶有懲罰意味的規定,如果僅僅依靠這種嚴格的制度管理往往會適得其反,很難讓學生積極配合工作,管理工作也不會取得好成績,而是應該通過建立健全垃圾回收自主管理制度鼓勵學生養成分類處理垃圾的習慣,這樣一來,校園垃圾的分類回收不再是學校單方面的繁重工作,而變為了全校師生樂于參與、人人參與的行為。
結語
進行校園垃圾回收利用不僅大大降低了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成本,實現了資源的再利用,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及自主管理能力,從而為建設和諧美麗的校園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