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清
【摘要】家庭教育對于青少年們的心理健康方面是有極大的影響,因為父母是最早接觸孩子們的人,并且有很多生活習慣和想法也都是父母傳教給學生們的。所以家庭的教育對于青少年們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因為面對的人群不是幼兒,而是青少年,所以在家庭教育的過程當中,對于青少年們的培養和教育是有區別,于幼兒時期的。本文就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及建議而展開論述。
【關鍵詞】家庭教育 ?青少年心理健康
【正文】家庭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能夠培養孩子們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堅持不懈精神,讓孩子們能夠在一個安全、溫馨、美好的大環境中成長,而父母則是給孩子作為一個向導去幫助孩子們學習知識,以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并且在家庭教育的過程當中,父母應該起輔助并且引導孩子的作用,而不要直接的去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要多以鼓勵為前提給予孩子們生活以及學習上的幫助。
一、 家庭教育的意義
家庭教育主要的就是促進孩子們的身體心理方面的健康發展。并且良好的教養方式也應該給孩子們一個快樂、輕松、自信開朗的環境。家庭教育過程當中,孩子們主要面向的也是父母,所以家長的言語、動作、行為也是給孩子們起到了榜樣的作用。對于青少年們而言,家庭的和睦是孩子們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有良好的家風、良好的家教是給孩子們之后的生活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作用和意義
因為家庭教育會對青少年們的身心健康以及性格和思維模式產生很深的影響,所以家庭教育對于青少年們心理健康方面的塑造影響也是非常大。并且尤其是在對于青少年們剛剛有生理以及心理的發育的時段,家庭教育就又顯得尤為重要。孩子們的學習壓力大,并且也有了一定的生理方面的變化,所以這個時候父母對于孩子們的教育引導和鼓勵是至關重要的。
2.1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作用
首先,對于青少年們而言。家庭教育的過程當中,父母的行為以及言論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面向的是青少年們,所以父母不能使用打壓式的教育。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遇到了問題、困惑的時候,父母們應該及時與學校和老師溝通,并且學會去幫助學生們去解決困難。然而,當青少年們遇到了生理問題以及感情方面問題的時候,父母更不應該進行打壓跟謾罵,應該去學習相應的青少年的心理知識疏導,從而給學生們起到一個鼓勵的作用。
2.2家庭教育中教育方式的作用
因為家庭教育是對青少年們而言非常重要的,所以相對的教育方式也是在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比如第一類溺愛型的教育方式,這類家長經常以孩子為中心,無條件的滿足孩子所有的欲望,所以就可能致使孩子們嬌蠻、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心。并且這樣的孩子一旦走入社會當中,就會到處碰壁,無所適從。所以溺愛型的這類家長需要去改善對待孩子的方式,盡量對孩子起引導作用和輔助作用,并不是幫助孩子決斷;第二類家長是專斷型教育方式,這類家長對孩子們要求過于嚴苛、粗暴、生硬,經常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決定孩子的未來,這樣就可能會致使孩子們沒有安全感、叛逆等等,也會使孩子們的內心受到重創。所以對于專斷型的家長們,可以去改善自己的思維模式,學會去以孩子們的角度看待某個事件,要學會去理解孩子們的感受,而不是只是關注于自己的想法;第三類家長屬于放任型教育方式,孩子做什么事情放任不管而且不懂得愛和關心,當孩子們受到外界刺激的時候,會導致偏激的行為。而這類家長需要去對孩子們進行鼓勵和引導,并改善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多給孩子們一些安全感;而最后這類的家長屬于民主型的教育方式,這類家長經常以鼓勵關心去引導孩子們進行對于知識以及生活的探索和挖掘,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以及教育引導下,會促使孩子們有一個真誠積極進取的品質。
2.3家庭教育中的家庭氛圍的培養
家庭氛圍主要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關系。家庭氛圍對于青少年們而言也是至關重要的。一般家庭和睦以及友好的關系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非常大的積極的影響。并且孩子們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成長,那么心理方面也是十分健全的。所以家長們應該盡量給學生們去實現一個完整的和諧的家庭。家長們也應該盡量的去友善的溝通,使家庭氛圍安心美好。并且要盡量的避免在孩子面前進行謾罵、指責等等消極情緒的爆發,因為這樣可以給孩子樹立榜樣,并且在愛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們也會懂得愛也學會愛,性格會積極豁達并善解人意。
【結束語】綜上所述,因為在孩子們的幼兒時期第一接觸到的便是家長們的關懷和問候,所以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們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并且在后期成長的過程當中,生活上與學習上都是與家長密切相聯的。而家庭教育與家長們的態度以及家庭的整體氛圍也是脫不開干系的,所以家長們要重視于家庭教育的培養,不能夠太過度干涉孩子,也不能夠完全的放任不管。
【參考文獻】
[1]蔡迎旗,劉慶.家庭教育中父母履職的現狀、困境及對策研究——基于對武漢市1083名兒童及其父母的調查分析[J].少年兒童研究,2021(05):40-48.
[2]王春妮.不可忽視家庭教育在學生德育過程中的特殊作用[J].家長,2021(14):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