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提要:留守困境兒童替代服務,依靠思想、經費、隊伍、課題四項保障;落實生活指導、學業輔導、心理疏導、實踐引導四項內容;收到了四個效果:習慣變好了,學業進步了,家長放心了,個個幸福了。
關鍵詞:替代服務;四項;育人
為讓學生幸福成長一個不落,依托課題研究,在教育扶貧路上,衛子初級中學走出了“替代服務暖留守”的特色之路。
一、基本情況
為切實解決監管缺位、親情缺失的現狀留守困境兒童星期天、節假日可以不回家,由老師替代家長指導生活、輔導學業、疏導心理,引導實踐。
我校開展留守困境兒童替代服務已三年了,開展課題研究已一年半。三年來已有125人次全免費先后到成都、西安、重慶、雅安、三峽、廣元綜合實踐基地等參加了活動。先后有169名學生參加了152次服務,服務學生覆蓋了六各鄉鎮。
針對此工作,2018年《農村留守困境兒童替代服務校本實施策略研究》申報為省級課題?,F已進入中期研究。
二、階段成果
三年的實踐探索,課題研究在實踐中形成了替代服務“三個四”的階段成果。
一是四塊支撐。思想支撐,替代服務是助力脫貧奔康、助力鄉村振興的戰略高度;隊伍支撐,市區民政局、教育局、救助站、教師、社會志愿者多角度參與;經費支撐,每年10萬元。理論支撐,《農村初中留守困境兒童替代服務校本實施策略研究》,成功申報四川省普教類省級課題。使替代服務在實踐中思考總結提煉,用理論成果助推替代服務實踐。
二是四項內容。替代服務要干些什么呢?生活指導,教會孩子們洗衣疊被、炒菜做飯;學業輔導,讓學困生從手機中解脫出來,及時無償得到輔導;心理疏導,讓留守困境兒童困而不孤,困而不苦;實踐引導,走出教室、走出校門,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做社會化公民。
三是四大成效。習慣變好了,學業進步了,家長放心了,個個幸福了。
2019年秋季共有78位留守困境兒童參加替代服務,建卡戶學生全免費,其余困境學生每天只交10元生活費,寒暑假還吃穿住行全免費去外地參加夏(冬)令營。
2019年暑假的延伸替代服務,分兩個階段進行,7月12日至7月21日,8月13日至8月18日,共16天。采用校內校外結合,校內重點是學業輔導、生活指導、社團活動;校外重點是以“謳歌祖國70年”社會實踐,暑假有15人到雅安、2人到三峽,23人到紅巖港、香菇園感受家鄉巨變、祖國富強。
這些留守困境兒童,其父母在外務工,爺爺奶奶又不能有效監護,于是除了星期天外,他們還選擇了為期10--16天的替代服務。由教師承擔這些孩子們的生活指導,學業輔導,心理疏導,興趣培養等。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洗衣、做飯、炒菜、包抄手;在老師的輔導下讀書、寫作業、畫畫、彈琴;在老師的陪伴下打球、唱歌、跳舞、散步……。還有15位特困學生,享受到了5天吃穿住行全免費去雅安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他們在碧峰峽賞祖國山水美景,探神奇的動物世界,品川農大的校園文化。雖然是暑假,衛子中學的校園依然生機勃勃。
孩子們都說:還是在學校幸福,有老師同學陪伴,有豐富的活動,真充實!回到家一個人好孤單,整天玩手機,睡大覺,看電視,吃泡面,真無聊!
2019年寒假我們同樣進行了為期8天的替代服務,不僅使孩子們安全、學業、生活有了保障,還有效減少了和務工返鄉人員接觸的機率,確保了他們的安全。
替代服務改變了鄉村教育“5+2”等于零的現狀。從小失去父親的何同學,成了學校的乖乖女,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三;留守女馮同學不僅學習優秀,還成了籃球健將;離異家庭孩子肖同學學習進步了,還迷上了書法;成謎手游的單親留守兒梁同學,學會了做飯炒菜,學習進了前十;青川移民留守孩陳同學數學得了滿分;抑郁癥孩子羅同學在小小銀球中圓了示范高中夢;青川移民孩子吳同學書法進了市展覽館;留守兒童馬同學的國學征文獲國家獎;單親孩子夏同學登上了市憲法演講競賽臺;與外婆相依的外縣區孩子楊同學吹起了葫蘆絲…………替代服務有效化解了留守孩子的安全風險,解決了在外務工家長的后顧之憂。很多家長用不同方式表達了感激之情。
請聽這位孩子的心聲吧:我是衛子初級中學初三的何同學,一位單親留守兒童。很小的時候,我爸爸因病去世了,而后媽媽改嫁到南部,可繼父對媽媽和我不好,于是媽媽又和繼父離了婚,回到了老家。為了生活,媽媽只好獨身一人外出打工,我只好一人在家上學,我成了一位真正的留守兒童。
我和媽媽有個約定:我在學校參加替代服務,媽媽在外安心打工,我在學校安心學習,我們娘兒倆要好好兒活。于是我除了寒暑假少量時間回家外,其余時間都在學校生活。
星期天節假日,在學校真好,有搭配營養的飯吃有熱水澡洗還有豐富多彩的活動。每周,我都自己洗衣洗頭洗澡;我認真完成假期作業,不會做的作業有老師現場輔導;我在老師和同學的陪伴下爬山、采野花、踢足球;我還跟廚房阿姨學包抄手學炒菜學煮飯;我還參加了成都重慶的冬令營夏令營……老師們常常開玩笑說我是學校的女兒。是啊,我也真把學校當成了家,讓媽媽安心務工養家。
我成了學校的乖乖女,學習成績也一直名列年級前三。媽媽,我們衛子中學有替代服務,你放心務工吧,我一定不會忘記我們的約定,我們要好好兒活!
學生個體的幸福成長,也促進了學校內涵發展:近三年學校質量評估連續全區第一;教師凝聚力責任心進一步提升;社團活動先進集體;校本研修先進集體。
三、社會效益
課題研究產生了深廣的社會意義和社會影響。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民革中央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小組組長李惠東來學校調研,對替代服務在留守兒童關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給與了高度評價。
《中國網》《關愛明天雜志》《教育導報》《廣元日報》《四川國際在線》等媒體先后12次對衛子中學替代服務進行了專題報道。隴南市、涼山州等外省市及兄弟學校先后多人次來學??疾鞂W習替代服務,學校兩次在全市做替代服務經驗交流,學校被評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先進單位。針對替代服務學生寫感想和日記256篇,教師感慨和反思25篇,家長感謝信13封。
老師們由怕課題,逐步懂課題樂課題,他們說課題研究使我們的工作更規范更理性更有成效。
四、深入推進
留守困境兒童替代服務的研究,我們是邊實踐邊總結邊改進,特別是申報為省級課題研究后,更是以科學的態度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但還需進一步向深處推進。
將替代服務納入課程體系建設是今后重點努力的方向。開設活動類校本課程,上課表,讓服務教師更專業,開展相關服務課程的課堂研究。
探索替代服務安全責任的有效化解路徑也是今后需深入研究的問題。替代服務,加入星期天節假日發生學生安全事故該怎么辦,還沒有現成的法理依據。
教師對成果的總結還需進一步提升。勤于做善于改但思考的不多,提煉的不多。
是啊,面對百分之七十的留守困境兒童,家庭監護家庭教育都落了空,為了鄉村留守困境孩子幸福成長,星期天節假日本該家長承擔的監護職責,老師們義無反顧地承擔下來了;老師們承擔替代服務,不只是孩子們節假日安全的守門員,豐富的活動處處體現了育人的功能。
替代中顯大愛,服務里皆育人。替代服務校本實施課題研究一路前行。替代服務讓衛中孩子們幸福路上一個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