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鈺
摘要:“成竹在胸”是蘇軾獨特的文藝美學思想,也是一個突破前人思維的壯舉。本文將基于五代兩宋時期禪宗哲學與繪畫美學相結合的時代思想背景,談一談蘇軾關于藝術創作提出的“成竹在胸”這一觀點,及其觀點所造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蘇軾;繪畫美學;“成竹于胸”
蘇軾作為北宋文壇巨擘,是中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他涉獵的領域包括散文、詩詞、書法、繪畫等,在文藝理論上亦多有建樹。他的“成竹于胸”理論不僅在繪畫領域具有巨大意義。
一、精神安適:蘇軾繪畫“成竹于胸”的特點
蘇軾認為,創作主體在創作過程中必須處在一種“忘我”的境界中亦即絕對的安適之中,才能心無旁騖地與創作對象產生契合,而達到物我相融的地步,最終結果就是將所表現之物映于心中。
蘇軾認為這樣的創作成果并不是“強記不忘”的結果,而是“居士之在山也,不留于一物”最終在精神極度安適的忘我狀態下達到“天機之和”而游刃有余地畫出山中景物。在達到成竹于胸的狀態后蘇軾提出了另一個問題,即俗語所謂在創作中“眼高手低”的問題。蘇軾講的很明白:“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但蘇軾比不從事實際操作的蘇轍則要好一些。“若予者,豈獨得其意,并得其法。”唯有通過不停的實際操作學習達到心手合一的狀態,才可能振筆直遂。要做到振筆直遂,心與手的合一是當然的前提。庖丁牛時達到的心手合一的狀態可以說是一種完全的適應,心所想即手所傳,合而為一,“適”而已。
二、蘇軾繪畫“成竹于胸”的歷史淵源
宋代在其時代大背景下,受到禪宗哲學及蘇軾等人思想觀念的影響,文人畫的興起影響著后世元明清三代畫壇。中國繪畫美學始終遵循其規律在發展著,中國畫創作是生活世界所創造的美的形象,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時代主旋律,有適應這一時代的審美風尚。
作為文人畫的倡導者,蘇軾所提出的觀點必然是對宋代及后世的藝術發展趨勢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國畫藝術造型一直是多元化的,從遠古時期開始到宋以前,以人物畫為例來說,經歷了“以神制形”到“以形寫神”的轉變,是意象造型為主,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為輔的共同發展,盛唐時期的人物造型可以說是形神兼備的。到宋代審美主體自身修養的提高,新的藝術思想的產生對以往的造型方式產生了沖擊,從而出現了新的藝術表現形式。
宋代商品經濟發展,人們開始覺醒關注自身時,藝術便逐漸改變了以往統治階級下的功利性,它不單單是為了宮廷、統治者所服務的工具了,審美主體開始注重自身的感受,作為審美主體感性認識的人對自然之道的認知轉向了對個人心靈的內省。
中唐之后禪宗作為一個流派開始興盛直至五代兩宋,“成竹于胸”這一觀點,是蘇軾關于藝術創作所提出的,包含了三個階段,其中最重要的是“胸中之竹”即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交融后產生的審美意象,意圖達到“身與竹化”的境界,這一時期因唐代王維、蘇軾等人的思想觀念的影響和審美主體身份的不同而出現的文人畫,便是以抒發情感為主的藝術形式,強調審美心胸,直抒胸臆,多描繪梅蘭竹菊,常與詩詞相伴而出現,繪畫相對于狀物這一功能來說,更傾向于抒情,審美主體對于物象的再現,都寄托著自身的某種情感,畫家自身修養也是極高,藝術創造的方式總是隨著審美主體觀照方式的不同而改變,藝術家從外界獲取藝術形象之后,經過主觀處理轉換從而進行藝術創造,所謂“吾所為文,必與道具”。
三、蘇軾繪畫“成竹于胸”的美術史意義
“成竹在胸”是蘇軾獨特的文藝美學思想,也是一個突破前人思維的壯舉。他不僅承接了古代文藝美學,與唐代畫家張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思想相契合,這在后世經過鄭板橋的總結演變成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 竹”的藝 形式,其內涵是相一致的。“成竹在胸”的文藝美學理論不僅僅局限于繪畫領域,它對于文學創作與文學理論探索同樣能帶來有益啟示。所謂“隨物賦形”,便是要求作家的創作材料需要來源于生活,來自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真切體驗與觀察感悟,這便是為創作積累真實可靠的素材,而不是“節節而累之”,憑空捏造出不符合實際的審美形象。
四、結語
“成竹于胸”是蘇軾文藝美學中的一個重要觀點,他繼承了中國書畫論中“意在筆先”的思想,又將想象與靈感問題引進審美意象的構思與傳達,借此豐富了古代文藝創作美學。其中“隨物賦形”“真”乃核心觀點,對我國當代文學歷史上的“三突出”“主題先行”等模式化創作以及當下流行文學的蹈襲與脫離實際的弊病起到了很好的鏡鑒作用。文人畫家作畫,不止于描繪物象的再現,而是畫一種心靈體驗的真實。中國傳統繪畫注重以形寫神,以形的準確描摹達到傳神的效果。
宋代文人畫成熟之后,不單單滿足于形與神的問題,而是追求把握物象之“真”,“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文人畫力圖表現宇宙自然的本真。在表現功能上,文人畫由再現物象轉變為文人情緒情感的表現。由外在世界的真實描摹轉變為內在心性的自我表達,文人畫有濃重的“心印”痕跡。與院體畫重自然主義的寫生與形似有所不同,文人畫著重物象之真,意在表現大自然的生機勃勃的精神生命感。
參考文獻
1、譚好哲.由“成竹在胸”說論蘇軾的文藝創作觀[J].淄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3).
2、蘇軾.蘇軾文集[M].中華書局,1986.
3、顏中其.蘇軾論文藝[M].北京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