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卓婭
隨著教育改革深入推進,創新教學形式、發揮主體作用已成為現代教育的發展方向。啟發式教學是一種激發興趣、啟迪探究的教學方法,將其運用于課堂學習之中,更易于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夯實學生的認知基礎。同時,有效運用啟發式教學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加高效、通暢。因此,本文作者結合實際情況,從高中生的認知特點、啟發式教學的概念和作用、啟發式教學在高中教育中的實效應用三個方面出發,對啟發式教學在高中教育中的實踐展開研究。
一、高中生的認知特點
1.認知架構基本完成
隨著認知能力的不斷提升,步入青春期的高中生已基本完成認知架構的搭建,初步形成較為完整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并在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方面得到有效發展。同時,高中生通過不斷地、多樣化地探索與發現,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成長路徑,這將有效驅使學生自主向前,以實現自我發展。
2.認知自覺性較明顯
相較于小學、初中階段,高中生已具備較好的自覺學習的能力和意識,這對各學科的學習和知識積累產生積極作用。另外,部分高中生對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產生一定的探究意識,能夠主動發現學習中的不同問題和錯誤方式,進而糾正、優化,以實現自身的學習理解。
3.認知意識趨于成熟
高中生在理性思維和生活經驗的影響下,其認知意識日趨成熟,并開始有意識、有目的地開發自身能力、優化思維方式,從而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層次。同時,高中生的自我意識較之前有所提升,敢于發言,探究事實,這對學生的認知發展具有促進效果。
二、啟發式教學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
啟發式教學,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實際情況和學情規律,從主體出發,采取多種方法,以啟發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實現快樂學習、能動發展的一種教學思想或教學行為。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啟發式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的思維開發,著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探究能力等,這對學生的主體化學習提供了更多發展途徑。
2.作用
將啟發式教學運用于課堂學習之中,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興趣是學生求知探索的重要內因,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目標,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情需求,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感,使學生的課堂體驗得到提升。同時,將啟發式教學運用于課堂學習之中,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思維層次。啟發思維是啟發式教學的核心,也是教學滲透的關鍵。將其應用于課堂之中,可以使學生多元化地掌握學科知識,優化學生的認知形式,增強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施效果。
三、啟發式教學在高中教育中的實效應用
1.以情境啟發
縱觀高中階段的學科知識,大多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對于現階段的高中生來說存在一定的認知難度。因此,在啟發式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情境作為啟發的切入點,靈活把握學生認知特點,以情引學、以境啟思的方式,更易于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在情境啟發的實施中,教師還應注意情境與教學內容的契合度,保證情境與知識、情境與學習、情境與課堂的有效融合,進而使學生的思維意識和學習注意力得到提升。此外,啟發式教學講究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在情境的構設方面,還應從學生的學情出發,貼近學生的學習思路和知識水平,使學生能夠在觀察和理解中滲透其中、融入其中,更好地投入到探究學習之中,從而達到教學統一的組織目標。
2.以問題啟發
啟發式教學的核心之一是思維,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保持學生積極的思維狀態是教學實施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啟發式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問題中進行啟發,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設置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方向的課堂問題,以問題為導向,進一步引導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在思考、討論、分析的過程中啟迪智慧、拓闊思路,從而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在問題的難易程度上,教師還應根據學情和教情來決定,避免過易或過難的問題挫敗學生的探究興趣,導致學生的思維出現中斷,無法實現啟發思維的目標。此外,在設問的組織方式上,教師應避免傳統“一問一答”的刻板方式,可采取連環設問、有效追問、自主提問等方式,讓學生對問題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這對學生的主體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3.以懸念啟發
懸念,是一種未知的期待,更易于激發主體能動性。在啟發式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情發展,以懸念的方式啟發學生,讓學生對其充滿期待、充滿向往、充滿動力,進而在下一階段的探究和思考中能夠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去應對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在懸念的設置上,教師應從學生的心理出發,深入了解高中生的心理需求,進而與課堂知識相結合或與實踐活動相結合,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在強烈的心理驅使下產生深層次的理解。此外,懸念的設計方式上,教師應從啟發教學的教學特點和學科特征上“下功夫”,靈活運用本地化資源和教學工具,主體開發、深入導引,進而培養學生的求知心理。
4.以細節啟發
細節決定成敗。教學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把握教學活動中的每一個細節,并從每一個細節中進行啟發,更易于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因此,在啟發式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從課堂細節入手,認真分析每一環節的組織情況和實施效果,正確引導學生的探究點和學習點,使學生在細節中得到反思、在細節中獲得提升、在細節中形成思維,這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細節的啟發,還需要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掌握,分析學生的學習問題和認知優勢,進而使細節啟發的教學作用得以最大化。此外,教師除了做好細節的把控外,還應加強各環節之間的銜接效果,使學生在啟發探究的過程中形成連貫性、邏輯性,保證教學的整體性。
5.以生活啟發
知識來源于生活,將生活中的事物現象和認知案例導入其中,以生活化的視角啟發學生,更易于提升學生的思維活力,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益。因此,在啟發式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場景出發,以生活為啟發對象,引發學生對實際生活的問題探索和思維滲透,不僅能幫助學生獲得直觀的生活體驗,還使學生在知識的運用和問題的解決方面得到加強,從而達到學以致用,行知合一的教學目標。同時,生活化的啟發,教師還應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經歷,構建適合學生思考的生活環境和思維場景,使學生在圖文并茂、身臨其境中產生積極思想,從而使學生更為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了解問題、解決問題,并促進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良性發展。
6.以環境啟發
環境是求知探索的外部驅動力,以環境作為啟發教學的導入點,可以使學生在外部環境的驅使下產生質疑、形成觀念,并結合環境因素展開創新、創造的學習活動。因此,在啟發式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環境出發,通過外部因素的刺激和氛圍的導向,激發學生的主觀意識,更易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對學生的整體架構和學習行為產生能動提升。此外,環境的啟發可以分為課堂環境啟發和課外環境啟發,教師應根據實際學情和教學特點,靈活選取不同的啟發方式,進而保證教學活動的實施效果。
綜上所述,通過對啟發式教學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結合高中生的認知特點和發展規律,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整體質量,還使學生在探究思維的形成和培養方面得到有效加強,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同時,啟發式教學的有效實施,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把握問題,這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積極影響。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啟發式教學方式研究”(JCJYC20251741)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