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
摘要:縣域鄉村振興,是我國實施鄉村振興的核心單元,也是鄉村振興落地運營的關鍵。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黨的“三農”理論和政策的創新與發展,也是有效開展縣域鄉村振興戰略行動,對于構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都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分析西部欠發達縣域特色產業和產業融合發展的現狀和取得的成效,淺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就進一步發展特色產業及產業融合提出金融扶持建議。
關鍵詞:縣域特色產業;融合發展;金融支持
H縣立足區位優勢,充分利用土壤、水源、氣候無污染、無殘留的資源優勢及“中國小雜糧之鄉”的品牌優勢,大力實施有機旱作農業和雜糧振興等工程,發展農業、肉羊養殖、蔬菜種植等特色富民產業;此外,H縣是全國著名的紅色旅游勝地,紅色旅游資源豐富,被評為中國優秀紅色文化旅游名縣。近年來,該縣在深化合作、成果轉化、產業發展等方面尋求突破,優化現代農業、工商經濟及紅色旅游的集群配置,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特色培育,為鄉村振興貢獻縣域力量。
一、縣域特色產業及產業融合發展現狀
H縣位于甘肅省中部,總面積6439平方公里,全轄28個鄉鎮,284個行政村,14個社區,總人口58.0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2.88萬人,占比73.89%,城鎮人口15.15萬人,占總人口的26.11%。轄內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交通便利,蘭青高速橫穿轄內,但境內自然條件嚴酷,十年九旱,是六盤山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重點縣。
(一)現代農業提檔升級。深入推進特色產業縱深發展,全縣新栽植果樹2000畝,建成保鮮庫10座,貯存能力達到1.86萬噸;新建、改建標準化養殖場52個,發展家庭農場89個,種植蔬菜大棚3.08萬座、露天蔬菜8.5萬畝,推廣旱作農業200萬畝,特色產業發展在基地擴張、鏈條延伸、效益提升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扶持長征藥業、甘富果業等一批承接主體發展壯大,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163家,規范提升貧困戶合作社675家,規范率達到75.5%。全縣130個貧困村集體經濟年均純收入達到3.9萬元。
(二)工商經濟持續向優。制定出臺支持非公經濟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政策措施,全縣新增私營企業631家、個體經營戶1990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和商貿企業5家。實施品牌戰略,新增國家地理證明商標3件、累計達到17件,一件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不斷發揮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帶動作用,培育電商示范企業5家,開發電商產品26款,交易額達到2.8億元。
(三)文化旅游蓬勃發展。堅持“全城景區化、產業融合化、全民共享化”的發展思路,不斷完善景點體系,著力構建全程旅游格局;文化旅游傳媒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皮影文化藝術館正式開館,游客接待服務中心主體完工,長征勝利景園人行步道完成維修改造;鄉村旅游建設力度持續加大,以“油菜花海?大墩”“杏花村?厙弆”“民俗旅游?袁咀”“牡丹園?岳家溝”為主的鄉村旅游品牌異軍突起,該縣剪紙走出國門在以色列展出。
二、基于特色產業的產業融合模式
H縣產業發展依托全膜種植增收、草畜產業富民、工業經濟強縣、文化旅游興業這四大產業體系。全縣常年完成全膜玉米種植100.26萬畝,黑膜馬鈴薯種植21.23萬畝;建成3000畝以上整流域優質牧草核心示范區30個,1000畝以上示范區71個,投入2.3億元引進安格斯基礎母牛6500頭、湖羊基礎母羊12000只,飼養量達到7000頭、72000只,扶持3.3萬戶貧困戶發展養殖業;依托“三區四園”工業產業布局,工業發展取到了一定成效,其中農業產業化發展勢頭更為迅猛,目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總數達到60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0家、市級龍頭企業34家、縣級龍頭企業8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達14億元;其作為全國有名的紅色旅游勝地,吸引了數以萬計的游客前來旅游,2019年旅游收入達到31.6億元、增長21%,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2.2億元、增長11%。
三、縣域特色產業融合取得的成效
(一)全膜種植產業依托科技創新,實現了種植農作物的技術革新。
(二)農產品加工產業依托農業產業園區,形成了較為規范的發展。
(三)紅色旅游業獨具特色,在全國的知名度不斷攀升。
四、當前產業融合發展中的問題
(一)縣域產業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特色產業基礎薄弱,競爭力不強。
2.縣域旅游業定位不準確,缺乏科學規劃。
3.發展策略不當,經濟增長乏力。
(二)金融支持縣域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銀行貸款缺乏風險補償機制,貸款意愿不強。
2.貸款額度、期限不能滿足產業發展需求。
3.銀企溝通不暢,信貸資源效能欠佳。
五、金融支持縣域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及思路
(一)金融支持縣域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1.對縣域產業自身發展的政策建議
發揮自身優勢,集中資源做強特色優勢產業。針對特色種植業和特色旅游業的發展階段,制定“一對一”發展規劃和扶持計劃,整合財政、金融扶持政策,集中資源做強特色優勢產業。
健全管理體制,科學規劃景區發展。加快旅游業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旅游行業管理規定,在充分考慮當地實際情況下,科學合理的開發景區周邊自然環境,補齊配套設施,建設立體化紅色旅游路線,同時注意資源的循環利用,用景區支撐旅游業發展,再以旅游業收入反哺保護環境,真正做到紅色旅游的健康發展。
2.對金融支持縣域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是多方位探索完善銀行風險補償機制。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增強農戶信用意識,不斷擴大信用貸款占比。
二是合理匹配信貸產品和產業發展需求。針對金融支持產業發展暴露出的貸款額度小、期限短等問題,根據不同產業發展所需信貸需求創新金融產品,合理匹配信貸資源。
三是提高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小微企業要推進管理創新,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高企業運營效率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