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野 張金梅
摘要:在全球一體化發展模式的影響之下,各個國家之間的聯系更加的密切,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往來也更加頻繁,港口產業因此興起。我國的港口產業發展至今,雖有不小的成效,但是面對新時期的挑戰,仍需要進行調整,使其更加適應新時期的市場變動,強化港口行業的發展與布局。故本文將對港口投資與經營模式進行探討,了解我國港口投資的發展以及現狀,通過港口投資的發展趨勢提出有關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助我國建設國際化的港口行業,促進社會經濟的建設。
關鍵詞:港口投資;經營模式;探討;建議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建設使得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系更加的緊密,因此港口行業能夠得到發展的機會,在推進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港口行業獲得的經濟效益不可小覷。由于港口行業的特殊性,在完成商業化轉變的過程中,如何對港口投資及經營模式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工作變成一項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因此需要我們對港口投資及經營模式進行探討,淺要分析如何能夠幫助我國的港口行業與國際相接軌,從而引進更加多元化的投資,推動我國的港口建設。
一、港口投資在我國的發展
在1984年,我國開始進行港口體制改革,對我國當時具有的投資融資體制進行了改革,使得我國的港口投資模式不再是由政府包辦,逐漸轉為多元化的投資主體模式,此舉動成功地推動我國港口行業朝著經營投資多元化方向發展著;到了1987年,我國港口經營及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隨著南京港與天津港的建成正式起步;90年代起,民營資本開始加入到港口行業中,使得一部分港口企業轉型成為新型的股份制企業。我國政府對港口行業的發展秉持開放與改革的態度,因此使得我國的投資模式更加的多元化。
二、港口投資及經營模式的現狀
1.政府部門資助
在我國大部分的港口開發與建設都少不了政府部門的財政資助,也可以認為政府財政部門直接資助港口進行開發與建設是我國最為傳統的一種港口投資及經營模式。對于一個港口的收益規律而言,要想獲得穩定的回報就需要提前投入大量的投資資金,并且還不能短時間內就可以取得回報,需要經過一段較長的回收期才可以取得回報。但是港口的建設與發展對我國的國民經濟建設又頗為重要,一些民營資本或是其他資本無法獨立地承擔港口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的壓力,因此就需要政府部門在此過程中發揮出主導作用,這樣就會使得政府資助的港口投資及經營模式更加的廣泛。
2.合資合作
除了政府部門的投資,在港口投資模式中還存在著合資合作的模式。而合資合作模式在不同方面可以分為不同的模式。例如從投資主體角度分析合資合作港口投資模式就含有雙方合作與多方合作模式;從投資比例方面,合資合作可以分為有控股合作與持股合作;若是從合作的空間范圍進行區分,合資合作又可分為國際合作也就是中外合作和內外合作即為內資合作。
除以上兩類投資模式以外,我國還有投資租賃式的港口經營模式、借款以及發行債券式的港口經營模式以及發行股票式的投資模式。正因有《港口法》作為港口行業發展的法律保障,才可使我國港口經營模式多元化。
三、港口經營模式的發展趨勢
1.將泊位岸線與后方陸域進行出租
在美國,在大部分的集裝箱港口中都采用碼頭出售或是承租的經營模式。在此模式中,主要由美國的政府部門港務局對集裝箱港口進行投資與建設,船舶公司或是相關的碼頭經營企業則是通過承租的方法獲取經營權,雙方協議的租期一般為25年。這種港口碼頭經營模式在荷蘭等一些歐洲國家非常流行。在我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對于港口的經營模式也是使用此類模式,主要由政府部門作為主體,對碼頭的發展與經營權進行統一的拍賣,而一些私營的企業要想獲得港口碼頭的經營權就需要進行投標。
2.與國際性碼頭經營公司之間進行合作
一些著名的港口經營公司占據著港口行業經營的主導地位,例如香港的和記黃埔公司擁有17個港口碼頭、半島與東方公司擁有22個集裝箱碼頭、美國裝卸服務公司經營13個港口碼頭在加強與國際性碼頭經營公司之間的合作,也就是意味著需要引進這些著名的港口經營公司。在此類經營模式中,一些航運公司會隨著國際性企業的引進而進入到港口市場中,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船舶公司會參股到碼頭經營公司中,因此就可以形成如此穩定的航運聯盟關系。
3.將國際知名船公司引進市場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要想使港口運行的效率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在港口中大型的集裝箱隨處可見。伴隨著集裝箱大型化的改變,船運公司在進行海上運輸的時候需要承擔的風險也在不斷地擴大。一些大型的輪船公司開始開拓關于碼頭的經營操作,希望能夠借此來提高自己船隊在航行過程中能夠提供的相關服務水平。因此,一些港口在發展的時候,多會選擇與國際知名的船公司進行合作,不僅僅是因為其能夠提供更加高效的裝卸服務,還能夠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港口競爭力。
四、港口投資及經營模式的相關建議
1.實施區港聯動,滾動開發
對于港口的發展與建設,政府部門不僅僅需要加強對其的財政資助,更重要的需要提出相關具有輔助與促進作用的優惠政策,這樣才可以幫助港口更好地發展。對于港口行業而言,由于其在經營的過程中,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成本資金,并且相關的回報周期較長,因此對于港口產業或是臨港工業而言,經營壓力巨大,稍有不慎則會出現壟斷等惡劣的局面。因此政府部門不僅僅需要鼓勵港口投資及經營模式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著,更應該從社會基本出發,對港口發展政策進行綜合性地制定,強化對港口的招商引進等工作,實施區港聯動,對港口進行滾動開發。
2.統一規劃,分期投入,做好投資時機分析
由于我國港口行業起步晚,相關政策與國際先進政策相比稍顯不足,因此應該參照國際上港口政策,進行研究與開發,從而找到適合我國國情的港口政策。例如可以允許對鄰近港口的區域進行開發,或是對港口附近的土地進行開發,特別是位于港口后方的工業園區對其進行合理的規劃,保證土地的利用高效合理。其次還應該根據港口招商的具體情況,對港口臨近區域進行的土地資源權限進行適當的開放,這樣才可以讓一些港口企業抓住投資機會,提高項目的投資回報收益。并且對港口后方的區域進行開發還可以改善在港口出的交通壓力,提高港口貨物裝卸的效率。
3.盡快啟動區港聯動準備工作
區港聯動能夠發揮出港區與保稅區的區位優勢,直接發揮出港區與保稅區之間的經濟效益。因此在進行區港聯動的時候,應該整合保稅區的政策優勢,強化港區的區位優勢,開辟出保稅區與港區之間的直接通道,進一步拓展港區的功能,從而實現口岸增值。在區港聯動準備工作中,首先需要成立相對應的區港聯動小組,對保稅區與港區的聯動方案進行制定,起草相關的法規文件;其次需要加強對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從而強化保稅區與港區之間的密切聯系關系,真正做到信息共享,實現保稅區與港區之間的一體化運作;最后還應該加強對人才隊伍的建設,引進高素質人才作為區港聯動工作開展的基礎,培養復合型與專業化的人才作為保障。
五、結束語
港口投資模式多元化的發展不僅能夠促進港口企業發展,特別是港口行業“港、產、城”融合發展戰略的提出,也對當地社會經濟有一定的帶動作用。但是在全球一體化發展趨勢的影響之下,港口行業面對的外部環境復雜嚴峻,投資機會與風險并存;在面對全國港口整合的大背景下,若想突出重圍,就需要對港口行業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同時,國家、省、市政府對于港航產業予以一定政策支持,對港口資源進行統一調配,協調好各方直接的利益關系,幫助改善在港口企業投資及經營模式中出現的問題,促使港口企業更好地服務大局、服務城市、服務產業、服務民生。
參考文獻:
[1]唐杰.海南省港口投資建設優化思考及建議[J].商業經濟,2020(04):65-67+180.
[2]陳沛然,王成金,劉衛東.中國海外港口投資格局的空間演化及其機理[J].地理科學進展,2019,38(07):973-987.
[3]楊俊敏,楊成昊.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港口發展研究[J].浙江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9,36(03):10-19.
[4]楊傳波,李紅亮,李莉.長江港口企業經營模式轉變及其影響分析[J].中國水運.航道科技,2018(04):31-36.
[5]柯茂蓮.我國港口經營體制改革亟待深化[J].經貿實踐,2015(12):5-6.
[6]何小明,王薇.港口投資及經營模式探討[J].港口經濟,2005(04):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