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小潔 張新詞
【摘要】滑縣木板年畫在中國的傳統鄉村環境中,是一種受老百姓喜愛的民間藝術,作為一種精神的產物,以圖畫的形式承擔著文化傳播、道德教育、信仰傳承等重要責任。中國傳統民間年畫的表現題材和內容多種多樣,并且富含豐富的文化和歷史意義。在過去歷史發展的長河里,木板年畫豐富的題材和表現內容承載著深刻的民俗內涵。其表現題材諸如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戲曲人物、山水花鳥等,特別是表現百姓生活相關的題材,不僅有藝術觀賞價值,更具有史料研究意義。
【關鍵詞】滑縣木板年畫;表現題材;內容形式
【中圖分類號】J218?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21-0091-02
一、滑縣木板年畫概述
年畫,是一種相對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對于年畫可以簡單理解為在逢年過節之際張貼于房屋內外,反映當地民俗生活的繪畫作品,由地方作坊刻繪生產供當地百姓家用。
滑縣木板年畫是指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一帶的傳統年畫品種,以安陽市滑縣李方屯村與馬蘭集村的年畫為代表。滑縣木版年畫從發展至今一直堅持手工制作方式, 以木板制作工藝精細、人物造型表現粗獷豪放、線條剛勁有力、色彩艷麗、對稱均衡的構圖、富有情感的表達而流傳于省內外, 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的瑰寶。在社會不斷發展中和人們的創新過程中, 滑縣木板年畫根據當下人們的審美喜好和需求, 形成了當地獨具特色的木版畫種。
二、滑縣木板年畫的表現題材和內容
滑縣木板年畫的表現主題和內容多種多樣,基于深厚的文化內涵,每尊神像背后都能找到源頭和相關故事,這些故事背后都是按照當時人們特定的思想觀念來完成的,有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在這些年畫中闡釋了無盡的思想觀念。其次,豫北平原肥沃的黃土地決定了滑縣人以農耕為生活。滑縣木板年畫線條刻畫的質樸醇厚是當地濃郁鄉土氣息的體現,色彩的單純明亮,營造著熱鬧的畫面氛圍。地理位置和環境因素決定了滑縣木版年畫的表現內容大多以民間祭祀、吉祥如意、百姓信仰等為主要描繪對象來體現當時的農耕文化。經研究發現,因年畫的品種、稱謂不盡相同,所以很難有一致認同的分類方法,本文試圖從神像類、族譜類、戲曲、神話故事類、對聯類、山水人物類五方面表現內容來劃分概述。
(一)神像類題材
滑縣木板年畫中的神仙神像類可細分為獨像、群像、灶君、門神四類,包括佛、道、儒及民間諸神。張掛于中堂的屬獨像居多,作品以《田祖》《文武財神》《黑臉鐘馗》等為代表作。群像多尺寸較大并搭配對聯,張掛在堂屋正中。代表作有《三像》《四像》《五像》《七十二位全神》。全神圖神像最多,在畫面中佛、道、儒共聚一堂,自上而下一共七層,人們連帶著其他諸神一起供奉,以不至于遺漏掉某個神仙而降下災禍。還有其他的神像如門神、土地神、方位神等。
神像是滑縣木板年畫中表現最多的題材,道教諸神在滑縣木板年畫中占多數,但相較整體而言,儒家文化是滑縣木板年畫的主題思想。在滑縣木版年畫中,講述最多的就是關于孝悌忠信、仁義禮智和修身齊家,這是貫穿滑縣木版年畫的一條思想主線。在木板年畫中,神像懸掛的位置也是非常考究的,需要根據當地特有的民俗習慣去張貼。比如神像《田祖》,田祖是滑縣民間供奉農業的始祖。在民間流傳一種說法,那些農作物如斧頭、鋤頭、犁等勞動工具是田祖神農氏發明得來,之后還教導民眾耕地,其嘗遍百草并發明治病救人的藥材。滑縣民間供奉田祖,也體現了神農氏在中原地區黃河流域的重要影響。《田祖》神像的畫面內容取材于豫北平原地區黃河故道上的滑縣,在畫面設計當中,下半部分表現內容為當地農民在打場的情景,旁邊右下角擺放的農具也是滑縣最有代表性的農具。描繪畫中的人物一老一少,辛苦耕作,配合默契。此情此景符合豫北地區生產勞作的風俗習慣,是生活化的素材體現;再如“民以食為天”,灶神在春節的需求量最大,每家每戶都要張貼灶神,臘月祭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神年畫的種類根據不同的地域風俗有不同的特點。灶神畫上刻有二十四節氣時間表,用意是提醒戶主不要忘記農忙時,一方面表示虔誠,另一方面又適用美觀;鐘馗,屬于道教神話人物,在民間,人們認為他剛硬正直、能驅魔降妖,因此,各家各戶張貼鐘馗的神像在自家房屋上也是一種普遍現象。財神也是民間人們供奉的主要神像之一,不只是在過年,日常生活也有供奉。
(二)族譜類題材
族譜,只有在滑縣,豫北平原和其他某些特定地區使用,祖祖輩輩一直沿用至今。族譜是人們用來供奉自己祖先的。每個老百姓家庭都有一個族譜,用舊了就重新換新的,祖祖輩輩都這樣一直傳承下去。族譜在其他種類的年畫中未出現過,張掛的時間只有在每年的臘月三十,也就是過年祭祖的時候才掛起來,民間稱為“請”,屬于一種隆重的儀式,到正月十七再“送”走。滑縣木版年畫的族譜大致分為三類:一是按照族譜上已故先人的輩分和數量而分;二是祖譜上顯示整個家族已故的先人,這種一般供奉在祠堂,這類祖譜叫“族譜”;三是按照祖譜的畫面內容而設計分類。如表現莊嚴、吉祥如意、孝悌等而設計的畫面種類。
在滑縣木版年畫中,族譜不僅僅是表現內容,畫面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那莊嚴肅穆、威嚴的大門,有兩個獅子在門前看守,上有精致的牌坊。其次是山水、花鳥、松柏翠竹在畫面設計上的合理安排。再有是福祿壽等吉祥圖案的體現。這樣看來,其實可以把一幅族譜看作是一座宏大的陵園。作用就是告誡后人要永遠緬懷自己的先輩、祖先。人們對著族譜進行祭祀活動,仿佛是走進自己家族的陵地里去舉行悼念活動,具有紀念意義,是中華民族傳統孝道的呈現。
(三)戲曲、神話故事題材
這類題材是滑縣木板年畫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內容。《五鬼鬧鐘馗》《白蛇傳》《對花槍》等都是滑縣木板年畫中表現神話故事傳說的題材,表現內容多樣,精品薈萃。戲曲故事題材常見于當地的大平調、大弦戲等傳統戲劇,如羅成招親等。也有表現河南豫劇傳統經典曲目,如《對花槍》,相傳在隋代有位叫羅藝的人與姜桂枝結為了夫婦,羅藝向姜家學習祖傳的槍法,學成后便離開了家,此后再無音訊。在幾十年之后,妻子姜氏聽聞丈夫在瓦崗寨聚義,便立即動身尋夫。殊不知,此時的羅藝已另娶親生子。當羅藝聽說姜桂枝來尋便翻臉不認,還反過來污蔑其為奸細并壓制她,姜桂枝武藝高強,羅藝手下都甘拜下風,后來秦瓊、程咬金得知事情的經過并從中斡旋,迎桂枝上山,至此夫妻才又團圓。另外,經典的神話故事題材《八仙過海》,八位功力非凡的仙人一同坐一條獨木舟使出渾身解數共同朝著一個目標努力,畫面中有仙鶴飛翔,增加了意境和畫面的內涵,隨著一股仙氣,三只蝙蝠出現,這里的蝙蝠中的“蝠”通“福”,以表達人們祈福迎祥的美好心愿等等。
(四)對聯類
在滑縣木板年畫中,對聯與年畫常常不可分割,多數對聯會和神像或族譜去搭配張掛。對聯的表現內容有八仙對聯、十仙對聯、花鳥對聯、梅花篆字對聯等。
滑縣木版年畫應用廣泛,不僅族譜兩旁配有對聯,許多中堂神像也搭配對聯,對聯與神像連接在一起,美觀又顯得大氣。除了單純的漢字、滿文對聯外,對聯的形式主要還有三種:一是神像與文字結合的對聯。如八仙福壽對聯,文字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將字體和神仙的圖像結合起來,構圖飽滿,形象又不失生動。二是花鳥字對聯。將字體與花鳥圖案相結合的藝術表現形式,讓字藏于其間,使普通的對聯變得有趣起來。這種方式在民間挺多見,但是在滑縣木版年畫中的表現很少。三是梅花篆字對聯,這種對聯像是一種視覺符號,既美觀又充滿了神秘。
(五)山水人物類
滑縣木板年畫很少有拋開民俗去單純表現山水人物、花鳥,以及純粹的裝飾畫,其他地域的年畫很少能像滑縣年畫這樣執著并且集中的表現當地的民俗及生活。
在山水人物類題材中,比如壽星的表現,壽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壽星是民間傳說中得道的神仙。常見的畫面中壽星表現是一手拄龍頭拐杖,一手輕撫童子的頭,面容滄桑卻透露著慈祥。童子則天真活潑,手托壽桃作敬獻狀。造型夸張,筆法細膩,風格偏向古樸典雅,屬于滑縣木版年畫中的珍品。再如麒麟送子中堂畫,尺幅為95厘米×55厘米。在其他地方的年畫中這類題材內容較多,多為送子娘娘抱著童子坐在麒麟上的畫面。畫面上方有龍、鳳,暗示著兒女雙全。畫面設計具有裝飾性,并且構圖飽滿,布局合理。線條流暢飄逸,富有動感,具有吉祥喜慶之意。花鳥蟲魚類在滑縣木板年畫中表現得非常少,寥寥無幾,有牡丹、喜上眉梢、龍斗虎、老虎等。
三、結論
綜上所述,滑縣木版年畫表現題材內容繁多,從門神到對聯,從神像、族譜到戲曲故事,從人物山水到花鳥蟲魚,一應俱全,這在其他的地域性木版年畫中并不多見。更為難得的是滑縣木板年畫內容的多樣化,記錄著當時的民俗歷史,反映著那個時期的民間信仰和思想內涵,將表現內容、表現形式與民俗信仰結合起來并自成體系,為世人留下了不少精美的作品,也體現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期望,更是中州大地璀璨文明的歷史印記。
參考文獻:
[1]黨春直.中原民間工藝美術[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2]王樹村.中國民間年畫百圖[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
[3]魏慶遠.滑縣木版年畫[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嚴小潔,女,河南沁陽人,中共黨員,河南科技學院藝術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工藝美術。
張新詞,男,通訊作者,河南滑縣人,中共黨員,畢業于河南大學美術學專業,碩士,教授,藝術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