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雪 唐小雪
【摘要】現如今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漸提升,各種壓力也緊隨而來,而歌曲則成為人們生活中解壓、娛樂的一個工具。歌曲中的歌詞引起了語言學者的興趣,據收錄在知網上的文章研究數據來看,從篇章語言學角度對歌詞進行研究的文章甚少。因此本文擬運用篇章語言學家Deaugrander和Dressler篇章的七條標準解釋古風歌曲中歌詞篇章的各種銜接手段,并進行解釋。
【關鍵詞】古風歌曲歌詞;篇章語言學;語篇銜接
【中圖分類號】H1?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標號】2096-8264(2021)21-0103-02
隨著傳統文化的發展,古風歌曲在現今較為盛行,其歌詞更是引起語言學者的注意,對其進行研究。本文以語篇語言學為基礎,從篇章語言學家Deaugrander和Dressler篇章的七條標準去探討古風歌詞中體現的篇章語言學的銜接方式,使聽者進一步了解古風歌曲的藝術價值。
一、古風歌曲歌詞的篇章語言學分析
王寅(2009)指出歌詞屬于一種特殊的文本類型,以演唱的方式展現。本文以篇章的七條標準來對古風歌曲的歌詞做具體語言學分析。首先是對古風歌曲歌詞中的銜接和連貫進行探討。
(一)銜接和連貫
一般而言,語篇的銜接手段包括語法銜接、詞匯銜接和語音銜接等,本文就現有篇章語言學的相關研究,結合古風歌曲歌詞來探討其中的銜接和連貫手段。
1.語音銜接
胡壯麟(1994)認為不能單方面把語篇的銜接和連貫限于語法手段和詞匯手段之中,而要把語音、語調也并入到銜接手段之中,從而肯定其音系層面的語篇銜接作用[1]。經大量古風歌曲歌詞的語料考察,發現在此類篇章中,使用最多的語音銜接手段是押韻,如以下例句:
(1)我要將過往都儲藏? ?編一段美好的夢想
也許幻想? 到最后會更傷
假歡暢? 又何妨? 無人共賞
(《愛殤》 MK)
例(1)歌詞出現排韻的現象,歌詞一韻到底,韻腳有“藏、想、傷、暢、妨”等,句末都以韻腳[ang]結尾,韻腳相同能使歌曲語音更加和諧,旋律更加優美。
(2) 閑時立黃昏? 笑問粥可溫
琴聲浮或沉? 聽懂只一人
閑時立黃昏? 笑問粥可溫
君畫梅竹深? 晚霞任紛紛
(《閑庭絮》 劉珂矣)
例(2)整首歌的歌詞都押韻尾[en]或 [un],劉珂矣作的詞大多用相似的韻尾使得整篇歌詞讀音相近,音韻和諧,使得歌詞間的銜接更加連貫,讀起來朗朗上口。
2.語法銜接
絕大多數學者認為銜接手段主要分為照應、替代、省略、連接和詞匯銜接5種。根據對大量古風歌歌曲歌詞的語料考察,發現在古風歌詞語篇中,指稱、省略和同構是最主要的語法銜接手段,如下面例句:
(3) 我人在小巷? ? 你心在遠方
我人在溪流? ? 你心在海洋
我人跨過山? ? 你心望遠江
我人三月暖暖? 不經你心二月涼
(《不待》 忱忱老板)
上述例句重復使用了人稱代詞“你”和“我”,使得歌詞篇章變得完整連貫,歌詞中的第一人稱“我”,和第二人稱“你”起到了銜接的作用,給接受者留下一種無論“我”怎樣都追不上“你”的遺憾感情。
(4) 君不見? 妾起舞翩翩
君不見? 妾鼓瑟綿綿
君不見? 妾嫣然一笑醉人容顏
君不見? 妾醉消紅減……
(《青絲》 徐東徽)
上述例句體現了同構和連貫的銜接方式。連續的短句“君不見”的重復屬于同構的銜接方式,可以突出主題,表達了“妾”對“君”求而不得的悵惋,對歲月流逝而紅顏不存的感慨及君心易變的哀婉的主題。其次,明確雙方的關系并表達“妾”容顏易逝而“君”什么都看不到的惆悵。古風歌詞除使用人稱指稱,還有零形式指稱、內指和省略。
(5) 天涯舊路? 酒家蕭疏? 燈縈黃沙殘霧
平野客宿? 是你醉步? 牽馬孤旅日暮
我曾說日暮 原是歸途? 也曾踏日暮 望歸途
不知此生漂泊幾度 知足
天地雖大不如斟酒兩壺
與你一馬一劍馳騁山谷
閑了琴箏懶了花囊繡布……
(《日暮歸途》 安久)
上述例句綜合使用了連貫和語法銜接中的指稱、省略。歌詞前三句無主語,至第四句出現零形式指稱主語“你”,既是“平野客宿”的回指,又是“牽馬孤旅”下指。從“也曾踏日暮 望歸途”至結束都沒有主語,但根據上一句可得知主語是“我”,采用了名詞性省略的語法銜接。此外“閑了琴箏懶了花囊繡布”中未出現動詞,這里采用動詞性省略的銜接方式。
由于古風歌曲多傾向于運用各種意象和歷史典故去營造語境,在使用人稱代詞時更加傾向于“我”“君”等人稱,而且出現大量省略和替代的銜接方式,主要表現為主語的省略。而用人稱代詞銜接使得歌詞語篇形成一個完整的語義,接受者更容易融入歌詞所體現的意境中。
3.詞匯銜接
胡壯麟(1994)認為詞匯銜接包括“重復、同義、反義和詞匯搭配”等[2]。在對古風歌詞語料進行研究后發現,古風歌曲歌詞篇章中除了同義均使用的較多。如:
(6) 誰染盡衣冠? ?誰傾盡樽前
誰畫盡春風? ?誰凋盡朱顏? ?誰揮長劍
(《前塵應念》 finale)
例(6)表達者通過對“誰”和“盡”交錯重復使用,使前后各分句有機聯系。由“染盡衣冠、傾盡樽前、畫盡春風、凋盡朱顏”等意象給人勾勒出一幅凄美畫面,保證了歌詞的連貫,同時引發接受者的感傷。
在古風歌曲中,歌詞語篇中更注重邏輯關系,就如同義詞的同現,不僅僅需要注重其一致性,還要關注它們之間的差異。在古風歌曲中近反義詞的出現使其之間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避免重復,增添古風歌曲歌詞的美感。如:
(7) 日與月 夏與冬 更迭難休
草與木 盛與衰 問美人依舊
濁與清 美與陋 顛倒眾生
芷與蘭 蕙與荃 難吐芳馨
(《離騷》 金玟岐)
以上例句中草木、芷蘭、蕙荃都是植物,具有邏輯意義間的相似性,而日月、夏冬、盛衰、美陋具有相反意義,近反義詞語在歌詞語篇中起到了銜接作用,所有意象加起來給接受者勾勒出了一幅日月更替,時間流逝的意境,且內容之間相互補充,不僅避免了歌詞的重復,還讓這首歌的意境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使得歌詞形成完整的語篇。
(二)可接受性和意圖性
創作者在創作過程到篇章的完結過程中,要考慮到接受者對歌詞的理解程度,情感上能否達到共鳴等情況。聽曲者根據歌詞及曲調去理解創作者的創作意圖,將歌詞境遇代入到自身,此時的篇章才得以達到最好的效果。如:
(8) 君生我未生 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 我恨君生早
恨不生同時 日日與君好
君生我未生 我生君已老
我離君天涯 君隔我海角
(《君生我未生》 唐朝佚名)
例(8)的歌詞篇章中大量使用重復的銜接手段,用“君”和“我”兩個人稱代詞同“遲、早、恨、天涯、海角”等詞搭配在一起,營造一種相愛之人卻因距離、年齡等因素只能相思無法相守的遺憾和無奈。整首歌表達了一種錯過的遺憾之美,因此往往戀愛中受傷的人們在聽到這首歌時很容易感同身受,引起共鳴。
(三)信息性
篇章的信息性,不單單只是從一方面著手。作詞人、作曲人和歌手對歌詞的詮釋與聽曲人對歌詞的詮釋存在些許的差異。所以,作詞人、作曲人和歌手在古風歌歌曲歌詞篇章創作中,要考慮其信息性的適宜度,聽者是否能夠接受、體會到其中的含義。如歌曲中出現的一些催人淚下的歷史典故,知道典故的人在聽到歌曲時會更好地理解歌詞所表達的意思,而不知道的人則會感受不到曲中意,從而導致歌曲的感染力降低。
(四)情境性
以上文歌詞篇章(5)為例,歌詞用“天下、斟酒、馬劍、山谷、琴箏”等詞匯,營造出一種比起天地之大,江湖之大,“他”更愿與“你”一同過著男耕女織般閑云野鶴的生活,使接受者容易將自己融入情境之中,體現出古風歌詞是通過對各種意象的合理堆砌塑造情境的。
(五)互文性
篇章的互文性需要注意先前所遇到的篇章,不可忽略,一旦忽略,互文性就難以形成。互文性能夠使人感受到音律不失和諧,還使人感受帶歌詞旋律的優美。
二、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研究發現:古風歌曲歌詞篇章中,語音銜接中用的最多的就是押尾韻,通過歌詞語料觀察,發現大多是以[a][an][ao][ang][en][eng][un]等為韻腳進行押韻從而達到篇章的連貫;語法銜接中最多的是指稱和省略,其中指稱是以人稱指稱和內指為主,省略主要以名詞性省略和動詞性省略為主;詞匯銜接中體現最多的是詞匯的重復和同義和反義詞的同現等。此外通過對古風歌曲的意圖性五方面特點的研究,發現其理論存在的價值具有可操作性,可以使聽者能夠在歌詞語篇中找到其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2]翁穎萍.論歌詞語篇的語法銜接機制[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2(03):85-90.
[3]王寅.功能分析的新視角——以歌詞分析為例[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9.
[4]余海洋.現代流行歌曲歌詞語篇銜接方式研究[D].湖北師范學院,2011.
作者簡介:
耿雪,女,漢族,河南新蔡人,喀什大學中國語言學院2019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唐小雪,女,漢族,四川廣安人,喀什大學中國語言學院2018級研究生,研究方向:應用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