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短視頻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在校園中經常可以看見大學生拍攝校園Vlog,并將視頻上傳至短視頻平臺獲得關注,短視頻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新的流量風口。短視頻在豐富學生校園生活的同時,也將一些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內容帶入校園,使學生受到不良思想文化的污染。面對校園短視頻的火爆,學校應基于青年受眾群體的心理,加強科學管理,堅持正確的價值引領,引導校園短視頻健康發展。本文基于青年受眾群體的心理特點對學生青睞校園短視頻的原因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促進校園短視頻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短視頻;學生;發展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8-0139-02
一、引言
新媒體技術與現代智能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催生了短視頻,短視頻在校園中越來越火爆。與傳統媒體不同,短視頻在校園內一經發出,就可以面向全體學生,而且可以及時直達。拍攝與觀看短視頻成為學生校園生活的重要內容,但短視頻平臺中泥沙俱下的內容對學生這一青年受眾群體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了負面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抓住青少年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印?。當前短視頻正在迅速改變學生的信息獲取習慣與日常生活,短視頻的負面影響必須引起學校的重視,學校需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引領。
二、青年學生青睞校園短視頻的原因
與Adobe Premiere等專業性強的視頻剪輯軟件相比,快手等短視頻具有隨拍隨發、剪輯便捷的特點,即使是非專業的短視頻用戶也可以憑借短視頻平臺較為完善的剪輯功能來剪輯視頻,吸引其他用戶觀看,對青年學生而言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有文獻報道,創意剪輯類、情景短劇類、技能分享類的短視頻備受青年學生青睞,其中創意剪輯類型的短視頻最受青年群體喜愛,許多短視頻平臺以及短視頻的設計理念迎合了青年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充分激發了青年學生的表現欲,通過短視頻平臺內的剪輯功能可以創作出富有創意的剪輯作品,滿足了青年學生追求新鮮感的心理需求[1]。除此之外,短視頻將極具節奏的音樂高潮部分、濾鏡以及文字等融為一體,配合豐富的視頻畫面,給用戶帶來沉浸式的體驗,擁有許多課余時間的青年學生十分喜愛短視頻。
校園信息流動往往是一種人際關系的反映,學校與教師的通知、社團學生會的宣傳、同學之間的人際交往都是在校園內實現多向互動。青年學生獨特的生活環境與思想氛圍,使其人際交往的意愿更強烈。青年學生思想活躍、興趣廣泛,富有理想情感,與中小學階段的人際交往相比,具有更強的互動性與多樣性。同時青年學生有干勁,許多學生希望通過人際交往結交更多的朋友,交流更多的信息,接受更多的文化思潮,人際交往的社會性強。而校園短視頻的產生與傳播促進了學校人際關系的發展,師生之間的信息溝通越來越趨向于平等交流。如今學生日常使用的社交軟件,如微信,也融入了短視頻的功能,已經滲透到青年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短視頻人際關系的橫向互動滿足了青年學生日常社交的需要。
青年學生年輕、興趣廣泛,有較強的求知欲和獵奇心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希望通過多種方式獲得新知識,獲取更多的信息[2]。相比文字,短視頻為青年學生提供了直觀、生動獲取信息的體驗,一些趣味性的視頻內容符合大學生獲取信息的認知規律,而且時長一般不超過5分鐘的短視頻使青年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獲取感興趣的信息,使更多青年學生發現校園生活中的美好,不出門便知校園新鮮事、社會新鮮事,信息獲取的高效是青年學生青睞校園短視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促進校園短視頻發展的策略
(一)堅持價值引領,提高校園短視頻內容質量
大學生是短視頻的主要創作者,也是接收者,如果大學生一味追求點擊量,就容易出現“娛樂至死”的現象,侵蝕大學生的價值觀,影響大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因此學校要堅持價值引領,做好對青年學生的思想引領工作。首先要對教師輔導員等教職工的專業水平、職業能力、教育理念提出更高的要求,重視教師在大學生價值引領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勵教職工不斷學習與接受新的思維,了解青年學生的心理特點,掌握短視頻青年群體受眾心理以及最新的教育政策,對大學生開展科學合理的思想教育。其次,學校還應通過教研會的教學活動,引導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明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尤其是要引導思政課教師多走進學生的生活,聆聽學生的想法與建議,結合青年學生在短視頻以及生活中接受的主流思想與價值體系,加以引導與創新,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高校大學生來源于不同的區域,成長環境的不同導致學生的思想文化觀念有明顯的差異,在當今強調個性化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在引領學生價值觀念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個性化教育,對不同層次、有不同興趣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指導與建議,提示價值引領工作的效果。
青年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應具有主動意識,在生活與學習中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從源頭上遏制低質量的短視頻創作與傳播,主動創作優質、積極向上的校園短視頻,為打造良好的校園短視頻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3]。大學生在創作短視頻時既要考慮視頻內容的娛樂性,也要考慮視頻內容是否遵守社會公序良俗,是否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大學生也是短視頻的接收者,在接收校園短視頻的過程中如何過濾泛娛樂化的內容也是大學生需要思考的問題。這就要求大學生加強獨立思考,運用更理性的思維看待短視頻的內容,善于發掘優秀的校園短視頻作品,將校園短視頻的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融為一體,自覺抵制消極負面的校園短視頻,提高校園短視頻的內容質量。
(二)堅持內容為王,把握好各類短視頻的內容重點
校園短視頻的創作者包括廣大學生、學生社團以及各個學院的運營部門等,當前許多校園短視頻內容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學校短視頻的運營部門以及廣大學生需要重視這一情況,盡可能使校園短視頻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可以采用更加通俗的語言描述視頻內容,傳遞校園文化與校園生態文明,使校園短視頻的內容有理想、有溫度,從而提高校園短視頻的影響力。與此同時,校園短視頻的創作者、傳播者以及運營人員應把握好各類短視頻的內容重點,例如校園采訪類短視頻的重點在于采訪者提出的問題是否是青年受眾群體關切的問題,是否是當前校園生活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視頻內容還需要在符合青年受眾群體相關需要的基礎上守住底線,從而迎合青年受眾群體對校園短視頻內容的正當要求。
在創新短視頻內容的過程中,政府、學校、家庭等多個方面應堅持對青年群體的正確引導,避免新媒體平臺資源質量參差不齊對青年群體身心健康的影響。同時,為有效約束各方行為,針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有關部門應嚴肅處理,堅決遏制短視頻中不良風氣的形成。
(三)加強運營管理,促進校園短視頻健康發展
學校需要加強對短視頻平臺的運營及管理,更好地將校園短視頻作為推廣校園文化、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陣地,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校園短視頻內容進行過濾與篩選,同時利用大數據技術了解大學生感興趣的短視頻內容,為青年學生打造良好的校園短視頻環境。同時要加大對校園短視頻發布內容的審核力度,對大學生適當減少碎片信息的推廣,在短視頻平臺的首頁向學生推廣內容健康向上的短視頻作品。同時還應吸收專業能力、媒介素養高的新聞專業學生,對校園短視頻的運營與管理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提高學校運營管理隊伍的專業能力,促使其學習先進的傳播理念,進行有針對性的內容生產與傳播,并與視頻評論區的大學生積極互動,增強青年群體受眾在與官方互動的過程中的認同感。
作為校園媒體的校園短視頻,有義務與責任圍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學校的工作進行宣傳,密切配合學校有關部門,做好協同聯動,形成宣傳合力[4]。學校應在制度上明確校園短視頻應用規范,安排專人負責內容審核與日常維護工作,對于官方發布的不當信息或者學生在評論區發布的不當信息,立即進行處理,發現禁止傳播的有害信息,及時屏蔽或刪除。對于違反有關規定的,視情節輕重對賬號以及相關責任人進行批評警告等處理。學校應充分利用校園短視頻平臺的轉發、評論、分享等社交功能,擴大其在校內校外的影響力,完善拍攝和剪輯的技巧,創新敘事方式以滿足受眾群體對于創意的要求,使短視頻傳播可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真正了解學生的想法,進一步優化網絡空間,引領校園短視頻健康發展。
四、結語
校園短視頻的產生與傳播豐富了青年學生的信息獲取渠道與校園生活,同時碎片化以及去中心化的校園短視頻傳播方式也影響了青年學生價值觀的養成。因此學校應堅持價值引領,做好對青年學生的思想引領工作,結合青年學生的主流思想與價值體系,加以引導與創新。學生要自覺抵制校園短視頻泛娛樂化的內容,加強獨立思考,運用理性的思維看待短視頻的內容。學校還要加強運營管理,努力為廣大學生提供健康與優質的網絡空間,促進校園短視頻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夏雨.網絡短視頻的發展對受眾產生的心理影響[J].視聽,2019(03):151-152.
[2] 高健,康毓佳.淺析網絡短視頻文化影響下的大學生價值觀教育[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1):302-304.
[3] 劉思彤.大數據時代網絡謠言的受眾傳播反應及規律探析[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0(12):167-168.
[4] 吳宏.“抖音”短視頻平臺的受眾心理分析[J].視聽,2019(04):145-146.
作者簡介:張毅(1982—),男,安徽蕪湖人,本科,助理編輯,研究方向:廣電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