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玲 宋麗 王雪超 崔玉晗 趙秀美 王盛
摘要:目的對臨淄地區孕期女性進行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分析耳聾基因突變類型、突變率,為耳聾基因攜帶孕期女性提供遺傳咨詢以避免聽力患兒的出生。方法采集302例孕期女性外周血血斑,提取基因組DNA,使用高通量測序技術檢測18個耳聾基因的100個位點。結果本次篩查共發現24例耳聾基因突變,突變攜帶率為7.95%。其中單基因雜合突變為23例,GJB2基因突變攜帶者12例,攜帶率3.97%;SLC26A4基因突變攜帶者11例,攜帶率3.64%;另有SLC26A4:IVS7-2A>G純合突變1例。結論臨淄地區孕期女性耳聾基因突變率較高,應積極開展檢測以降低聽障兒童的出生率。
關鍵詞:孕期女性;耳聾基因;產前;高通量測序
遺傳性耳聾是指由于基因和染色體異常所致的耳聾,該疾病是由父母的遺傳物質(包括染色體及位于其中的基因)發生了改變并傳給后代引起的,是人類最常見的感覺神經系統缺陷,不論父母方的單方或者雙方是耳聾患者還是健康攜帶者,耳聾基因都會通過父母向子女遺傳。聽力表現正常的夫婦如果攜帶耳聾突變基因,也面臨生育聾兒的風險,尤其是夫妻雙方攜帶同一突變基因風險更大。我院產前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在知情同意原則下,對孕期或者有生育意愿的女性采用高通量測序技術檢測孕期女性的中國人群遺傳性耳聾緊密相關的18個基因的100個位點(見表1),全面、快速分析耳聾基因突變情況,根據檢測結果對其進行優生遺傳咨詢及生育指導,必要時進行產前診斷,避免這些家庭生育耳聾后代。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2018年4月~2019年8月在臨淄區人民醫院就診并自愿接受耳聾基因檢測的302例孕期女性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耳聾基因突變情況。該研究通過了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獲得孕期女性或家屬的知情同意。
1.2方法
采集孕期女性外周血,制成≥8mm 的干血斑,于4℃保存。采用MagPure Blood DNA LQ Kit (Magen)提取血片中的模板基因組DNA并利用Qubit熒光計(Invitrogen)進行定量。采用引物-特異性標簽序列(博奧木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多重PCR技術構建文庫并定量,利用One Touch2 自動化乳液PCR儀(Life Technology)擴增測序模板并使用ES磁珠純化儀進行富集,采用Ion PI Hi-Q Sequencing 200 Kit(Life Technology)上機測序,進行數據分析[1]。BioelectronSeq 4000高通量測序儀購于北京博奧生物有限公司。對于陽性位點再使用Sanger測序進行驗證,分析數據打印報告。另外,對于雜合或純合突變的孕期女性,再采集其對象的血斑進行耳聾基因檢測,檢測是否同一位點是否也有突變。
2.結果
2.1孕期女性耳聾基因篩查結果分析
302例受檢孕期女性中,共檢出耳聾基因異常者24例,突變攜帶率為7.95%。其中單基因雜合突變為23例,GJB2基因突變攜帶者12例,攜帶率3.97%;SLC26A4基因突變攜帶者11例,攜帶率3.64%;另有SLC26A4:IVS7-2A>G純合突變1例。見表2。
2.2 兩個特殊病例結果分析
本次篩查出SLC26A4:IVS7-2A>G純合突變1例,該孕期女性有聽力障礙,否認家族遺傳史,采集其對象的血斑進行耳聾基因檢測,SLC26A4基因不存在突變,故不需要做產前診斷,該孕婦孩子出生后后經耳聾基因檢測SLC26A4:IVS7-2A>G為雜合突變。另外篩查出SLC26A4:c.1174A>T雜合突變一例,采集其對象的血斑進行耳聾基因檢測出SLC26A4:c.2168A>G雜合突變,經遺傳咨詢指導,此夫婦堅持不做產前診斷,孩子出生后經耳聾基因檢測,SLC26A4:c.1174A>T、c.2168A>G兩位點均為雜合突變。耳聾突變位點測序結果見圖1。
3.討論
研究發現,引起耳聾的主要原因有遺傳因素(約占60%)和環境因素,在所有遺傳性耳聾中,約70%為非綜合征型耳聾,其余30%為綜合征型耳聾,即除耳聾外還伴有其他相關器官或系統疾病。2017年7月份臨淄地區開展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從受檢者血液、血斑等樣本提取DNA,采用高通量測序技術檢測遺傳性耳聾相關的18個基因100個位點。檢測內容包括先天性耳聾、遲發型耳聾、藥物性耳聾等類型,是第一時間防聾控聾的最佳選擇。
為了更有效的發揮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臨床作用,完善遺傳性耳聾的一級預防與二級預防體系,全面覆蓋遺傳性耳聾發生的可能性,最大限度的減少臨淄地區的新生兒缺陷發生率,讓聽力障礙告別每一個家庭,我們于2018年4月份開展了孕期女性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
綜上,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篩查臨淄地區孕期女性耳聾基因突變,檢測位點多,檢出比率較高,應積極開展產前耳聾基因篩查,對有效降低聽力缺陷患兒的出生率。另外,高通量測序技術以其全面、快速、準確、高通量的特點,在耳聾基因檢測方面會具有更廣闊的前景,該地區數據將會為全國其他地區產前耳聾基因篩查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李倩;王秋菊;新生兒聾病易感基因篩查的研究進展[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5,23(1):91-96.
[2]韓萍,邵瑜.北京市海淀區2012-2014年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管理現狀分析[J].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15,6(03):62-65.
[3]李曉澤,馬衛平,胡志鵬,等.長治地區19113例新生兒耳聾基因檢測[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5,13(04):654-657.
[4]潘麗,蘇文,林道彬.珠海地區9775例新生兒常見耳聾基因突變篩查結果分析[J].廣東醫學,2017,38(17):2684-2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