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屬于糖尿病的一種慢性并發癥,主要表現為襪筒式手套式感覺障礙,同時會伴有疼痛、發涼、麻木以及肌萎縮和無力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會給病人造成很大的肉體痛苦和精神痛苦,降低生活質量與生存壽命。對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因素尚不明確,臨床上也沒有明確的有效的治療方法,沒有理想的藥物治療。所以,中西醫結合防治該病是目前非常緊要與重要的。
一、中醫藥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
糖尿病久治不愈,一直遷延不斷就可能會引起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在中醫范疇里屬于消渴病。《血證論》中講,身體內出現淤血就會引起口渴,而脈中有淤血還會阻礙氣的運行,氣不得升,水與津液干涸無法隨氣上升,血瘀氣虛身體經絡血液不暢。氣虛與淤血便引發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中醫對疾病的治療更重視整體調節,辨癥施治,通過對臨床很多病人的觀察得出,中藥降糖與西藥降糖作用幾乎相仿,中藥對于病人自覺癥狀的改善,運動與感覺神經傳導速度上有著更好的作用。
1、辨證施治:朱曉丹學者參考了大量文獻,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分為四個證型:①氣陰兩虛型:治療應重視滋陰益氣,疏散淤血通經絡,藥方基本組成為:西洋參、川牛膝、丹參、路路通、地龍、雞血藤、生地黃、木瓜、當歸和赤芍等。②陽虛寒凝型:治療應重視暖陽除寒,疏散淤血通經絡,藥方基本組成為:熟地、芍藥、大棗、山藥、通草、山萸肉、炙甘草、細辛、當歸與桂枝等。③脾腎虧虛型:治療應重視溫補脾腎,幫助陽氣上升,疏通瘀阻經絡,藥方基本組成為:黃芪、當歸、茯苓、熟地、骨碎補、桃仁、淫羊藿、姜黃、附子以及水蛭等。④痰瘀阻絡型:治療應重視散瘀除痰,疏通經絡止痛,藥方基本組成為:生地、地龍、澤瀉、白芍、山藥、茯苓、丹皮、陳皮、炙甘草、桃仁、半夏、紅花以及丹參等。
2、專方論治:楊明才學者選取128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使用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如果病人屬于氣陰兩虛,可適量加用太子參你和麥冬;如果病人屬于陰陽兩虛,可適量加用熟附子和山茱萸;如果病人屬于瘀血阻絡,可適量加用雞血藤和丹參,每天1即,分2次服用,一個療程為10天,連續服用4個療程。觀察臨床效果,治療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可達85%,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可達60%。該方劑對于病人血管擴張、血液微循環的改善以及組織耐氧能力的提高上有明顯效果,治療組達到的效果明顯更優于對照組。
3、中藥注射液治療:詹式選取了96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隨機將其分成兩組,治療組使用凱時和丹參川穹嗪結合治療,而對照組只使用了凱時,經過治療后,兩組病人的神經癥狀都得到明顯改善,而且治療組的效果更優于對照組,因此可見,凱時與丹參川芎嗪聯合使用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要比單純使用凱時治療效果更好,聯合使用可提高抗凝效果,促進血管擴張,有效增加缺血區域的血流量和供氧情況,提高微循環效果,進而大大提高了治療效果,臨床病癥得到理想改善,值得大范圍推廣。
二、西藥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
對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尚未得到明確結果,但近些年國內外很多學者研究后表明,該病的發病與身體異常的代謝、血管因素改變、神經因子以及自身免疫功能受損等有很重要關系。該病的治療還沒有一種特異性的治療方法,主要從控制病人的飲食,正確合理使用降糖藥,再配合使用可以改善微循環和修復營養神經的藥物針對性治療。
1、基礎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基礎治療是要積極有效的控制血糖,這是大家一致公認的可以有效改善病情的療法,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才可延緩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惡化。
2、調節神經細胞代謝,營養神經修復的藥物:醛糖還原酶抑制劑,可有效抑制醛糖還原酶的活動,同時具有抗氧化應激作用,可以調節神經血流情況,保護好神經。有學者觀察依帕司他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發現依帕司他可有效改善該病的相關癥狀,有效提高周圍神經的傳導速度,有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此外,甲鈷胺對于正中神經和腓總神經的傳導速度也有明顯改善。
3、擴張血管和改善微循環藥物的治療:山莨菪堿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生物堿,可有效松弛平滑肌,緩解微血管的痙攣,促進微血管血液流通,屬于一種直接有效擴張血管的藥物。有學者臨床選取12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每天使用50毫克山莨菪堿靜脈滴注,對照組每年使用20毫克,均持續治療15-20天左右,發現治療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9%,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0%左右,結果證實,山莨菪堿對于末梢神經炎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4、抗凝和纖降藥物的治療:前列腺素E1可有效阻止血小板粘附聚集,同時還可抑制血栓烷素A2與動脈粥樣硬化脂質斑塊的形成,也能夠阻止免疫復合物的形成,提高血液流量。有研究學者觀察前列腺素與甲鈷胺聯合治療效果發現,前列腺素可有效改善病人的疼痛感、肢體麻木感以及異常感覺等。
5、小牛血去蛋白注射: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是直接作用在細胞代謝,有效調節細胞代謝能量,促使神經鞘細胞得到良好的代謝,積極促進其再生,調節微血管的病變,恢復神經組織的正常,進而緩解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相關病癥,改善了末梢神經傳導功能。
總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屬于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積極探討該病的發病機制與臨床治療非常重要。單純經過西醫或者中醫治療未取得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所以,結合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癥狀,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目前,對于該病的治療方法與療效臨床還未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難以評價各自的療效,而且多數都在動物模型中進行研究實驗,真正用于臨床病人的研究還是很少,對于該病的治療,需要在中醫辨證理論為指導前提下,在結合現代醫學,研究出更具療效且不良反應少的藥物,可以有效改善臨床病癥,延長病人生命。
【作者簡介】于俊,(1989-).男,漢,四川省三臺縣人,中西醫結合主治醫師,全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大內科(肺病,脾胃病;自己論文想整肺病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