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柏林 馬曉霞
膝骨性關節炎屬于一種退行性骨關節病,多發生在中老年人群,主要表現癥狀有關節疼痛、關節僵硬、關節腫脹以及活動受限等,特別是上下樓梯時癥狀更明顯。有相關數據報道,年齡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生該病的幾率達到了60%,年齡在75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生該病的幾率達到了80%。,重點是膝骨性關節炎的致殘率高達53%左右,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健康與生活質量。
中醫藥對于該病的早期治療效果非常明顯,內服加外用,綜合治療,效果更顯著,也廣泛應用與臨床中。下面我們來了解下膝骨性關節炎的中醫藥治療。
一、中藥內服治療膝骨性關節炎
膝骨性關節炎在中醫范疇里屬于“骨痹”和“痹癥”的范疇,患者多是上了年紀,身體虛弱,缺少氣血,筋骨失去了該有的營養,所以很容易感染風寒濕邪等,該病的發病因素比較復雜,屬于本虛標實之癥,臨床較為多見的是寒濕阻止、氣血瘀滯、肝腎同時虧虛,治療上要注重補肝腎、散寒祛濕、疏通經絡、活血散瘀、強健筋骨、養氣血等。有研究人員用選取90例患有膝骨性關節炎病人,用白芥子散進行治療,白芥子散組成:取100g白芥子,100g木鱉子需要麩炒,25g沒藥不要研磨,25g桂心,25g木香。治療結果顯示,該藥方對于膝骨性關節炎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近87%左右。呂建國等有研究學者選取165例膝骨性關節炎患者,使用補腎活血方進行治療,該藥方組成有:生黃芪、川牛膝、女貞子、葛根、威靈仙、淫羊藿、杜仲、連翹、菟絲子以及續斷等,治療的總有效率達到了近93%。還有學者使用天津達仁堂制藥廠生產的痹祺膠囊進行治療研究分析,結果發現總有效率達到了近99%,還有人使用壯骨關節丸、追風透骨丸以及萬通筋骨丸等治療膝骨性關節炎,都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二、中醫藥外用治療膝骨性關節炎
1、患處外貼膏藥:市場上有很多膏藥都可緩解膝骨性關節炎的病癥,比如天和骨痛膏、螞蟻透骨貼以及麝香追風膏等,這些膏藥都可促進患處血液循環、祛除風邪、疏通經絡、止痛活血等功效。有學者用骨痹貼治療86例膝骨性關節炎患者,結果發現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8%左右,骨痹貼主要成分有丁香、阿魏側耳、冰片和肉桂等,放一起熬制加工成膏藥外敷在患處。還有學者對風濕痹痛膏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療效進行研究分析,選取96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結果發現,使用風濕痹痛膏治療組的效果更優于對照組。
2、中藥熏洗:將中藥用水煮沸后,用蒸汽對患處進行熏蒸,溫度藥材溫度降到身體可承受度時在進行熱敷,臨床治療效果非常好。有學者用自擬的活血舒筋洗劑對150例膝骨性關節炎病人進行熏洗治療研究,結果發現總優良率達到近92%,該方劑組成有:生大黃、川牛膝、威靈草、透骨草、骨碎補、桂枝、伸筋草、姜黃、當歸、雞血藤、穿山甲以及食鹽等。
3、中藥燙療:也是治療膝骨性關節炎效果很好的方法,將所有中藥材研磨成粉末后用布包好,將其煮熱,然后對于膝關節患處進行熱敷。
4、中藥離子導入法:將所有中藥一起熬煮成藥液,也可用酒泡中藥制成藥酒,然后用電離子治療儀將藥液或藥酒導入病變處的一種治療方法,該方法也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有學者將生川烏、白芷、紅花、生草烏和桂枝這五味藥熬煮制成藥液,對420例患者進行電離子導入治療,每天給藥一次,每次治療時間為半個小時,7天為一個療程。結果發現病人的臨床病癥都有明顯改善,治療總有效率高達近98.8%。
5、針灸、拔罐、針刀以及推拿等療法:這些方法在臨床上使用都較多,而且效果也較好,但要注意,患處腫痛時不可使用這些方法。膝骨性關節炎處于慢性期時可用針灸和拔罐進行治療,達到刺激穴位緩解病癥的目的。但在急性期里關節腫脹疼痛較明顯,一定避免使用拔罐和針灸等,按摩治療也是分階段的,不能什么時候都可用,也不是所有部位都適合按摩。我們所說的按摩通常都是對肌肉進行按摩,關節是無法按摩的。按摩可放松局部肌肉,促進血液循環,但急性期時若對患處按摩,會增加關節液,加重腫脹疼痛。
三、綜合療法治療膝骨性關節炎
對于膝骨性關節炎最滿意的常用治療方法是綜合療法。有研究學者用中藥浸劑濕敷,同時對局部患處進行紅外線照射,手法放松膝關節周圍的肌肉軟組織等,通過點按痛點,屈伸和搖晃膝關節等綜合治療,注意在關節腫脹嚴重時不可做屈伸和搖晃動作,經過一系列的綜合療法,結果發現治療總有效率達到近97%,而且痊愈病人經過一年時間的隨訪并未發現有復發。
膝骨性關節炎,主要表現是關節疼痛嚴重,影響病人的自由活動,病變重點是關節的軟骨發生了退行性病變或者繼發性骨質增生,在中醫范疇內屬于“痹癥”或“骨痹”,而且,在年齡不斷增長下,發病率也逐漸升高。該病的治療重點要從頭內調節好整體功能,補氣補血、滋補肝腎、疏通經絡、強健筋骨;從外對于局部病癥,要做到溫經散寒、通經絡、止疼痛。治療目的要減輕病人的疼痛感,改善關節的功能,中醫藥治療膝骨性關節炎有良好的效果,操作起來簡單易行,病人也更容易接受,是目前該病首選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