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丹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疼痛全程化護理管理在晚期癌痛患者中的具體應用。方法:隨機選取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內接受治療的晚期癌痛患者共計60例,按照隨機平均分配的形式將60例患者分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另一組為觀察組,每組共計30例患者,對照組的30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管理的方式進行護理干預,觀察組的30例患者采用疼痛全程化護理管理的方式進行護理干預,分別從用藥依從性、生活質量以及BPI評分方面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兩組患者在不同的護理方式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BP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疼痛全程化護理管理能夠有效的緩解晚期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以及生活質量。
關鍵詞:疼痛全程化護理;晚期癌痛;具體應用
隨著癌細胞的擴散,癌痛的程度會隨著病情不斷加深,癌癥晚期的疼痛程度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情緒以及睡眠質量。晚期癌痛患者受到各個因素的影響,50~80%的患者的癌痛病情不能夠得到有效控制。近年來。由于大氣污染等原因,我國癌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醫院內越來越重視晚期癌痛的護理干預方式。本文采用疼痛全程化護理管理的護理方式與常規護理進行比較,分析疼痛全程化護理管理的具體應用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內接受治療的晚期癌痛患者共計60例為此次對比試驗的研究對象,將6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配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另一組為觀察組。對照組的30例癌痛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在35歲至75歲之間,均值為(60.19±3.88)歲;患者的癌癥類型為肺癌15例,肝癌7例,大腸癌5例,胃癌3例;患者的癌痛程度為重度疼痛7例,中度疼痛8例,輕度疼痛15例;觀察組的30例癌痛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在33歲至72歲之間,均值為(61.26±4.05)歲;患者的癌癥類型為肺癌16例,肝癌5例,大腸癌5例,胃癌4例;患者的癌痛程度為重度疼痛8例,中度疼痛4例,輕度疼痛18例。整個實驗過程征得家屬及本人同意。在一般資料中,60例患者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過病理學相關檢測確診為晚期癌痛患者;②癌癥患者患有輕度及輕度以上的疼痛。
排除標準:①經過相關檢查發現患者的疼痛并非由癌癥引起;②除患有癌癥外,還存在其他嚴重的肝臟疾病;③癌癥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認知功能缺陷;④對治療過程中的止痛藥物存在過敏癥狀的患者;⑤無法堅持完整個護理干預周期。
1.2 護理方式
1.2.1 常規護理方式
對照組的30例晚期癌痛患者使用常規護理的方式進行護理干預,常規護理的內容主要包括:使用常規的藥物進行鎮靜止痛,對患者進行臨床禁忌指導、健康指導。
1.2.2 疼痛全程化護理方式
觀察組的30例晚期癌痛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使用疼痛全程化護理的方式進行護理干預,疼痛全程化護理的內容主要包括:
(1)進行疼痛篩查。利用疼痛可視化電子記錄表及時準確的記錄患者的疼痛情況,根據患者的相關數據判斷患者的睡眠質量、日常情緒以及生活能力。在護理之后,患者出現新的疼痛癥狀時,再重新記錄數據,進行對比。
(2)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據疼痛可視化電子記錄表記錄的患者疼痛評分,其中0份表示無痛,1~3份表示輕度疼痛,4~6分表示重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
(3)實施一定的鎮痛措施。組成相關的疼痛全程化護理小組,護理小組中配備專業的鎮痛科室護士,癌痛醫生、心理咨詢師等,對于不同疼痛程度的患者使用不同的藥物鎮痛。輕度癌痛患者使用非藥物鎮痛,在整個鎮痛過程中,使用舒適體位,叮囑患者臥床休息,在患者疼痛時可以采取音樂、深呼吸等療法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也可以采用針灸、按摩等物理療法進行控制。中度以及重度癌痛患者采用WHO癌癥疼痛三階段止痛方法進行治療。
(4)及時向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以及健康宣教。晚期癌痛帶給癌癥患者的心理壓力較大,進行疼痛全程化護理時,護理人員需要像癌痛患者介紹疾病發生的原因,鎮痛的臨床治療方式,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向患者講述成功案例,減少患者對于癌癥的恐懼,增加患者治愈信心。
(5)在患者出院之后,對患者進行院后跟蹤隨訪,隨訪一個月左右,詳細的記錄患者的疼痛部位、評分、藥物使用情況。
1.3觀察指標
根據整個護理期間的數據記錄情況,比較兩組患者在進行一段時間的護理干預后用藥依從性、生活質量以及BPI評分。
1.4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20.0統計軟件對結果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 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用藥依從性情況
兩組患者在相應的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
兩組患者在相應的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2所示。
2.3 兩組患者BPI評分情況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前后的BPI評分情況,雖然經過兩種護理后評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觀察組提高的程度更高。兩組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3所示。
3.討論
癌癥伴隨著不同程度的疼痛,特別是晚期癌癥,患者需要經受巨大的痛苦。根據本次對比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護理方式能夠一定程度的減輕癌痛患者的疼痛情況。研究結果顯示,疼痛全程化護理管理能夠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疼痛情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綜上所述,將疼痛全程化護理管理應用至晚期癌痛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能夠有效的緩解晚期癌痛患者的痛苦程度,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心理壓力。
參考文獻:
[1]邢益輝,劉曼,楊揚,洪專.疼痛全程化護理管理在晚期癌痛患者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21,34(06):185-186.
[2]劉紅,蔣遠靜,劉水霞.癌痛規范化治療提高中重度癌痛患者生活質量的臨床及護理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8,40(10):93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