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 霍艷艷


摘要:目的:探討整體護理用于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病人中的效果評價。方法: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電腦分組法將其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5例。參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接受常規護理的前提下進行整體護理,研究分析兩組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抑郁度低于參照組,觀察組的患者滿意度高于參照組,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整體護理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可以提高護理的質量,具有很高的醫學價值,是值得推廣和應用的。
關鍵詞:整體護理;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效果
隨著經濟生活質量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增加,尤其是40歲以上的成年人的發病率上升,30歲以上的男子比婦女多。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是心血管急診日常的現象,早期死亡率很高。對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進行整體護理,重要的是通過對疾病進行適當的觀察和治療,以及有效和及時地保護心肌病,來降低死亡率。為此,我院在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對整體護理用于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病人中的效果進行分析。可供醫護人員以及患者參考,具體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電腦分組法將其分為參照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參照組患者男性18例,女性為12例,平均年齡為(58.2±2.4)歲。觀察組患者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齡為(58.6±1.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P<0.05)沒有統計學意義。納入標準:患者和其家屬與我院已經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我院收治的患者中存在精神疾病或臨床資料不完整的。
1.2方法
參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患者進入醫院后要立即被送到在病房。給病人一個安靜的環境。同時對病人進行心電監護,對病人的心臟進行心臟監測和動態觀察。
觀察組在參照組的基礎上進行整體護理:①進行心電圖觀察。心電圖監視極大地促進了對心肌梗死病人健康狀況的觀察,但患者的心電改變陽性率為80%而大部分心肌酶譜的變化發生在24小時后。因此,請護士定期前往病房,聽取患者的傾訴,隨時了解患者的非典型癥狀,如心臟不適、背部或麻痹的疼痛、上腹部的疼痛、頭痛等,并對這些癥狀進行治療。②開展健康教育。開展講座,醫務人員定期接受專門知識系統的培訓。為減少因輸血等不適當做法給病人帶來的痛苦,實施了標準的靜脈治療程序和質量評估制度。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滿意度進行比較,總分為100分,<60分為不滿意,>90分為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度人數+基本滿意度人數)/該組人數。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程度進行對比,位于53-62為抑郁。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2.0進行統計學處理。本文研究統計兩組患者的發癥發生率與護理前后的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P<0.05),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1。
2.2對兩組患者的抑郁度進行對比
觀察組的抑郁度低于參照組(P<0.05),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見表2。
3.討論
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的治療和護理的原則是為了保護心臟功能。對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引起重視,周密細致的監護是提高診斷和治療效果的重要步驟。整體護理方案大大提高了治療的依賴性和協調性,改善了病人的消極情緒,最終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在整體護理中護理人員必須確保對患者進行良好的健康教育,引導病人及其家人接受健康的飲食等,以穩定病人的健康狀況,并優化病人的治療效率。總而言之,有效的臨床護理可以大大提高病人對醫務人員的依賴和信任,增強他們對控制病狀的信心,減少病人的身心痛苦。使病人及其家人能夠積極配合醫生,加快治療的效果,獲得身心健康。根據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程度低于參照組,觀察組的患者滿意度高于參照組,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整體護理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可以提高護理的質量,具有很高的醫學價值,是值得推廣和應用的。
參考文獻:
[1]蘇曉梅.整體護理在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36):7-9.
[2]張培.整體護理在老年冠心病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19):119.